资源简介 (共47张PPT)义务教育新教材内容解读科学 · 八年级上册浙教版(2024)演讲人:时间:2025.09.01前 言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已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2025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新教材继续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5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01目录结构对比02整体重要变化03变化要点解读04各章节具体变化05各章节教学安排第一部分目录结构对比旧版目录新版目录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旧版目录新版目录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旧教材 新教材 区别水与水的溶液(独立章节) 拆分到“水与人类” 新教材将水相关内容与人类生活结合,强调应用性。天气与气候(独立章节) 无对应章节 新教材未保留气象内容,在后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生命活动的调节(独立章节) 无对应章节 新教材未保留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独立章节,可能弱化生物部分内容。电路探秘(独立章节) 保留 新教材保留电学内容,但内容更精简(如删除变阻器、电流测量等)。第二部分整体重要变化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教材修订考虑因素(一)研究和遵循课程标准1.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构建:通过聚焦于核心概念来构建知识框架,不仅增强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还通过整合相关主题减少了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数量和学习要点;相较于小学课程标准,这种整合程度更为显著。2.强化工程实践应用:新增了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工程设计的实际应用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教材修订考虑因素(一)研究和遵循课程标准3.跨学科概念:是科学的综合性概念,是在学科核心概念之上科学哲学的大概念,属于科学大观念范畴的;落实跨学科概念: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强化综合性、实践性:提高探究实践的要求。5.改进学业评价:学业要求;作业评价;学业质量。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原栏目 现栏目(或增设) 原因1 章首引言、思考与讨论、科学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不变2 节引言:实际情境+问题(配图示) 建构思想: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能力3 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工程、学习评价 适用性更广,淡化学科意识4 实验、活动、观察、读图 探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实践 更有利于知识建构5 本章知识结构 学习整理栏目设置的变化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新增栏目:方法与技能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新增栏目:学习评价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新增节引言:实际情境+问题(配图示)旧教材新教材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新旧教材变化栏目旧教材:实验、活动、观察、读图新教材:探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实践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本章知识结构旧教材新教材学习整理第三部分变化要点解读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要点1:内容整合第三单元将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与调整,第三单元与旧版第四单元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是小节内容不同,比如新版将变阻器整合到了物质的导电性那一节之中。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要点2:内容后置1.新教材的第一单元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原本是旧教材的七下第二单元的内容。2.新教材的第一单元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原本是旧教材的七下第三单元的内容。第四部分各章节具体变化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旧教材完全不同,新教材的知识点是旧教材的七下的内容。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 地球上的水第2节 水的组成第3节 水的浮力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6节 物质的分离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节 声与听觉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4节 光的反射与折射第5节 透镜和视觉旧版目录新版目录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新教材第二单元知识点与旧教材完全不同,新教材的知识点是旧教材的七下的内容。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大气层第2节 气温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4节 风和降水第5节 天气预报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1节 力第2节 运动与相与作用第3节 压强第4节 空间探索旧版目录新版目录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第3 章 电路探秘新教材第三单元知识点与旧教材第三单元完全不同,新教材的知识点是旧教材的第四单元的内容。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第3节 神经调节第4节 动物的行为第5节 体温的控制第3 章 电路探秘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3节 电压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旧版目录新版目录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第4章 水与人类第4章 电路探秘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节 电流的测量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 变阻器第5节 电压的测量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第4 章 水与人类第1节 人类家园中的水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4节 水的浮力第5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旧版目录新版目录新教材第四单元知识点与旧教材第四单元完全不同,新教材的知识点是旧教材的第一单元的内容,但是内容有些变化,新增海洋的探索,内容的顺序也有所改变。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第4章 水与人类第4章 电路探秘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节 电流的测量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 变阻器第5节 电压的测量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第4 章 水与人类第1节 人类家园中的水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3节 海洋的探索第4节 水的浮力第5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旧版目录新版目录新教材第四单元知识点与旧教材第四单元完全不同,新教材的知识点是旧教材的第一单元的内容,但是内容有些变化,新增海洋的探索,内容的顺序也有所改变。第五部分各章节教学安排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1节 感觉世界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了解各种 感觉,包括各种感觉形成的部位,强调嗅觉、味觉的 形成过程,以及嗅觉的特点和味觉的类型。2.初步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释某些感官方 面的具体问题,树立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并学会关 心与体谅他人,提升科学思维认知。3.初步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等实践方法探究嗅觉和味 觉的特点。4.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让学生对 各种感觉事实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积极探究的热 情和态度,投入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声与听觉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方式、途径,知 道影响声速的因素,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简单的距离计算,建立科学观念;了解耳的结构和各部 分的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2.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帮助认识声音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传播,能利用声音的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强化科学思维。3.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分析,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的条件;通过读图等方式,自主获取耳结构 的相关信息,初步提升读图能力。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方式、途径,知 道影响声速的因素,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简单的距离计算,建立科学观念;了解耳的结构和各部 分的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2.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帮助认识声音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传播,能利用声音的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强化科学思维。3.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分析,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的条件;通过读图等方式,自主获取耳结构 的相关信息,初步提升读图能力。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4节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它们相对应的角及其关系,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及光路的 可逆性,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平面镜成像特 点、成像原理和画法;通过光的色散知道太阳光是 由多种单色光组成的,理解白光是复色光,了解两 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建立完整的光科学观念。2.树立利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意识,建立和提升光学知识的科学思维;能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 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 能力,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 镜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规律,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5节 透镜和视觉教学目标:1.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了解凸、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理解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并学会凸透镜的一些应用实例;认识眼 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2.通过两种透镜的特征对比,理解光的折射能力不同之处;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总结、归纳凸透镜成 像规律,建立和提升解题思维,并能用凸透镜成像 规律解释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 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掌握类比的方法。3.通过小实验探究及画图实践,了解两种透镜的构造以其对光的作用,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 析和概括的能力。第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1节 力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力,了解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及相互关系,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理解力的相 互作用性,知道力的单位,了解弹簧的弹力和弹簧 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 大小,了解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 重垂线的应用,最后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力的科学观念。2.能用事实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释有关现象,从力改变弹簧的长度可以理 解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原理与结构,掌握弹簧测力 计的使用方法,利用数学模型提升科学思维。3.通过实践探究感受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 状态的情况,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 用力的图示表示力,提升分析概括能力;了解弹力 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提高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和总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通过观察法 等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的习惯。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透镜和视觉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过程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了解惯性,能用 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 和二力平衡满足的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的原因,并能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了 解摩擦力的普遍存在,确定摩擦力的概念,能正确 区分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掌握影响滑动摩 擦力大小的因素,运用摩擦知识解释相关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力的科学观念。2.理解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惯性的本质,理解二力平衡 的条件,并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 状态,理解摩擦力形成的条件和弹簧测力计测量 摩擦力的方法,建立和提升相关的科学思维。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透镜和视觉教学目标:3.通过探究实践获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的关系、体验惯性现象的存在,提升分析能力 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还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培养 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3节 压强教学目标:1.了解压力,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压力作用效 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引出压强概 念、单位和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改变压强大 小的方法;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知道影响液体内 部压强的因素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建立完整 的科学观念。2.学会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 活中相关的现象,学会运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 法,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提升科学思维;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利用液体压 强特点来解释相关的现象。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4节 空间探索教学目标:1.介绍火箭的历史发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功能从 弱小到强大,同时分析火箭的发射原理,了解水火 箭的工作原理,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然后利用火箭发射建立中国空间站和进行月球和火星等 探索。2.培养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火箭发射,培养和提升科学思维。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气球运动的工作原理,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通过水火箭制造和发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尖端科技的发明创造的热情,为国奉 献的高尚情操和责任。第2 章 力与空间探索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1节 电荷与电流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能用摩擦起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科学思维。2.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建立科学观念。3.知道电流形成的条件,会判断电流的方向。4.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状态、电路元件的作用、 电流表的量程及读数,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5.知道电路的分类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特 点,能用符号规范地画出简单电路图。第3 章 电路探秘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应 用,理解电阻的概念。2.能用转化思想设计简单的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能 力,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提升科学思维。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第3 章 电路探秘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3节 电压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的意义、符号、单位、常见电压值和电压表 的作用与符号。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能识别和选择电流表量 程,会正确读数。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培 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形成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第3 章 电路探秘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2.能通过实验总结出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与计算,建立完整的欧姆定律科学观念。3.能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分析计算分 压或分流问题,建立和提升电学解题思维。第3 章 电路探秘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1节 人类家园中的水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不同类型水体所占的比重,认识淡水 资源的有限性。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并能描述各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3.认识水对人体的重要性。第4章 水与人类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教学目标:1.掌握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2.了解物质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解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能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 的溶剂。4.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 义,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5.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 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的溶液。第4章 水与人类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3节 海洋的探索教学目标:1.通过海水淡化的过程,形成利用物质性质差异实 现物质分离的思路与方法。2.掌握过滤的实验操作,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学会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3.了解海洋中的资源,认识不同类型海洋资源的利 用情况。第4章 水与人类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4节 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了解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 力的作用,知道空气也有浮力,通过实验,探究浮 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能用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能用等效替换的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用压强原理解释阿基米 德原理。3.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第4章 水与人类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5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2.知道净化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3.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保护水资源的 措施。第4章 水与人类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1节 建筑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结构的一般分类,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 中的应用实例。2.能够建立模型分析作用在结构上的力,从而确定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发展科学思维。3.知道建筑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并能根据生活实例 进行说明。第5章 建筑结构与工程第五部分 各章节教学安排第2节 桥梁的结构与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桥梁的组成及受力特点。2.知道桥梁的分类及生活中桥梁的典型代表。3.能够设计和制作满足需求的桥梁,同时考虑安全 性、稳定性等,发展科学思维。第5章 建筑结构与工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