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雾在哪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雾在哪里(教案)

资源简介

20 雾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 个字,会写13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教学重点)
3.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论、船”等4个字。
2. 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淘气的特点。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 谜语导入:课件出示谜语。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打一自然现象)(谜底:雾)
大家猜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雾的课文。(板书:雾在哪里),齐读课题。
2. 学习生字“雾”:指名认读,这个生字的偏旁是什么?(雨字头)带有雨字头的字你还知道哪些?(雷、雪、雹……)
这些都和天气有关,“雾”这种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
Ⅱ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 学生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读准翘舌音“甚、至”,前鼻音“暗”,后鼻音“梁”。
2. 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 学习生字。
①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学校附近的路牌,说说我们学校处于什么路、什么街道附近。
②学习生字“梁”,读准后鼻音,你都见过什么“梁”?(鼻梁、房梁……)
③学习“甚、至、切”,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预设:加一加:“甚”:“其”加竖折;“切”:“七()”加“刀”。
减一减:“至”:“到”减立刀。
4. 整体感知:说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
Ⅲ 学习课文,整体感知雾的特点
1. 读课文第1 自然段,说一说,雾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板书:淘气)
2. 淘气的雾孩子都说了什么话呢?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读文,画句子,汇报交流: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4)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5)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读读这五句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雾的自言自语,都在说把什么藏起来)
3. 引读:当雾来了的时候,大海和天空都变成什么样子了?用波浪线画一画。学生读文,画句子,展示交流如下:
(1)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板书:海水 船只 远方)
(2)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学习“霎时”,指名读,“霎时”是什么意思?(非常快、非常短的时间)
4. 读读雾说的话,注意说话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朗读指导:读的时候在“我”的后面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的淘气。
Ⅳ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论、船、猫、切。
1. 多元识字。
①加一加:“讠”加“仑”是“论”。
②减一减:“猫”减“犭”是“苗”。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的特点,交流。
(2)教师范写,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规范的字,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会写字,层层推进,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3. 课堂小结:
学习《雾在哪里》,我们认识了很多字词,学会了识记和书写的方法,体会到了雾淘气的特点。
4.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建议完成《典中点》第1 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巩固已学的14个生字,会写“该、散”等4个字。
2. 学习第5~10 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
3. 仿照课文句式说句子,进一步感受雾的神奇。
4. 发挥想象,说说雾除了是个“淘气的孩子”,还是什么。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1~4 自然段,请同学们说说雾都把谁藏起来了。
2. 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3. 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雾又把谁藏起来了。
Ⅱ 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 自由读第5~7 自然段,思考:雾来到岸边时把什么藏起来了?出现了什么景象?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板书:海岸 城市 房屋 街道 树木 桥梁 行人 小黑猫)
(1)学习生字“岸”,请一名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拓展积累,“岸”指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海边的陆地就叫——“海岸”,江边的陆地就叫——“江岸”,河边的陆地就叫——“河岸”。江河对面的陆地叫——“对岸”,江河两边的陆地叫——“两岸”。
(2)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雾越来越大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①“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说明雾已经很浓了。
②“ 什么都看不见了”说明雾的确很大,什么都看不见,能见度很低。
2. 自由读8~9 自然段,思考:接下来雾把什么藏起来了?(雾把自己给藏起来了)(板书:自己)出现了什么现象?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板书:一切都露出来了)
(1)学习词语“散步”,指名读,读准平舌音“散”。
学生做动作演示“散步”。
(2)你怎么理解雾“把自己藏起来”?
预设:就是雾慢慢地散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3)从上面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雾散得很快)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不久”一词说明雾散得很快。
(4)指导朗读: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
(5)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这两个自然段中,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露出来了。
3. 读第10 自然段,思考:雾最后怎么样了?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1)学习词语“消失”,指名读,读准翘舌音“失”。雾散了,消失了,也叫“云开雾散”,这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出示图片,对比雾前雾后的大海。
(2)从雾的变化和活动可以看出,雾有什么特点?
预设:雾具有覆盖范围广,浓度高,变化快的特点。(板书:广 浓 快)
4. 组织小组讨论: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雾是什么,并说出理由,想象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Ⅲ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该、散、步、失。
1. 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
2.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步”。
“步”:上下结构,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方起笔,撇至左下格。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Ⅳ 课堂小结及作业
1. 课堂小结:本文写了雾藏住大海、天空、海岸、城市和自己后出现的景象,说明了雾很大、很浓、变化很快的特点,突出了它的淘气,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
2.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点拨》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典中点》第2 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学习“以读为本”在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为重要,这对于理解文章语言、感受人物情感、掌握朗读技巧有推动作用。授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的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在朗读课文上下功夫,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会更为密切。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学生随时会有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是我在日后教学中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雾在哪里
大海 海水 船只 远方
天空 太阳
海岸 城市 房屋 街道 树木 桥梁 行人 小黑猫
自己 一切都露出来了
广 浓 快
淘气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