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很小。
2.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分子间隔、排列方式
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3.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从分子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冰 水 水蒸气
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变小
5.解释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水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聚集在一起,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活动探究】分子的特征
①取一支 20 mL的大试管,先加入10 mL 蒸馏水,再加入 10 mL酒精,然后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竖直静置后标记进入导管的液面高度。用手指堵住导管口,上下颠倒试管几次,再次竖直静置,观察导管内液面的变化。
现象: 导管内液面下降
解释: 分子间有间隔
②取两个相同容量的小烧杯,一个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品红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热水中品红扩散快,冷水中品红扩散慢
解释: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总结:分子的特征: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温度降低,运动减慢。
(3)分子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 应用
A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B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C分子间有间隔
(1)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较难被压缩。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D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①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②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压缩气体)
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第二节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1.循环的途径: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2.循环的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水资源现状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 97.5% 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13%,占地球总水量的0.3%。
2.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爱护水资源的途径: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国家节水标志
三、天然水的净化
1.纯水:纯净物 生活中纯净水:蒸馏水 是 纯净物
天然水:含有难溶性或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2.水的净化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2) 常用净水方法
方法 原理 作用 净水程度
第1步 沉降 ①静置沉降 ②絮凝剂沉降:加入絮凝剂 明矾 (加速沉降) 除去较大颗粒难溶杂质 由 低 到 高
第2步 过滤 分离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 除去小颗粒难溶杂质
第3步 活性炭吸附 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从而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物理性质)。 除去色素和异味 (物理变化)
第4步 杀菌消毒 一般使用氯气(Cl2){或液氯(Cl2)}、二氧化氯(ClO2)等的强氧化性。 除去细菌和病毒 (化学变化)
第5步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水与可溶性杂质分离),然后冷凝成液态水。 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①其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发生的变化都为物理变化,自来水净化中的杀菌消毒是化学变化。
②蒸馏得到的蒸馏水为纯净物,前面4步得到水均为混合物
四、过滤
1.原理:滤纸只能让水分子和可溶性杂质通过,从而除去难溶性杂质。
2. 过滤: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杂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仪器和用品:烧杯、玻璃棒、漏斗、 铁架台、滤纸
4.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5.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①滤纸破损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处理方法:更换滤纸,清洗仪器,按规范操作,重新过滤。
6.过滤较慢的原因
①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
②滤纸未提前静置沉淀
五、蒸馏
1.水的蒸馏
(1)在浑浊的天然水经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一包活性炭,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烧杯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是滤液颜色消失变得澄清透明,气味也基本消失。
(2)将吸附净化后的滤液加热煮沸,使水蒸气冷凝在烧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是没有任何物质残留。
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作水的蒸馏。
2.蒸馏实验操作
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操作,所需仪器有蒸馏瓶(蒸馏烧瓶)、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橡皮塞、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等。
操作注意事项
(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以用其它热浴加热),使之均匀受热。
(2)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3。
(3)配置附件(如温度计等)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
(4)蒸馏时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
(5)蒸馏完毕必须先关闭活塞后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
3.硬水和软水
定义 硬水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含Ca2+、Mg2+较多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含或含较少Ca2+、Mg2+较多的水)
鉴别方法 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
硬水软化 生活:煮沸 实验室:蒸馏 工业: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
* 长期使用硬水危害:洗衣浪费肥皂,衣服变硬;危害人体健康,如易患胆结石病;锅炉结水垢,浪费燃料,易使管道变形,甚至会因受热不均引起能爆炸。
4.物质分类
物质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同种微粒构成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 不同种微粒构成
举例:(1)属于纯净物的有:蒸馏水(H2O)、冰块、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氧气(O2)、氢气(H2) 、甲烷(CH4)氢氧化钠(NaOH)、硫酸铜(CuSO4)等
属于混合物的有:黄泥水、清澈河水、果汁、纯牛奶、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2)从微粒角度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实验
能量变化:由电能变成化学能。
2.微观理解水的电解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
3.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2O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2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O2
4.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口诀:“一变多” 公式:C A+B
判断是否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 (是) 硫+氧气二氧化硫(否)
氧化汞汞+氧气 (是)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否)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的气体)。
2. 氢气化学性质:可燃性
3. 用途:可做燃料。优点: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能源。
4、检验氢气纯度。
(1)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2)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5.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现象: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
结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即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化合反应: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点 一变多 多变一
表达式 AB=A+B A+B=AB
四、(1)用微观角度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微观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微粒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没有新微粒生成
纯净物 只含一种物质 只含一种微粒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以上物质 含有两种或以上微粒
注意:需要考虑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2)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分子是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不断地运动 原子间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联系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第二单元-----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