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八角楼上(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八角楼上(教案)

资源简介

15 八角楼上(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觉”,会写6个字,会写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楼、代、穿”3 个字,会写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忘我工作的故事,体会他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4 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起义农军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我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角楼上忘我工作的故事。(板书:八角楼上)
(1)指名认读“八角楼”,读准生字“楼”的读音。
(2)指导书写“楼”字: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
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练写。
【设计意图】先出示时代背景,再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学生自由读生字,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争、章、视、察”,前鼻音“临”。
(2)课件出示新词,让学生认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先扫清字词障碍,为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打下基础。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本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寒冬腊月的深夜
地点: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
人物:毛主席
事件:写下许多光辉著作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说出本课讲了什么内容吗?
在寒冬腊月的深夜, 毛主席在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写下许多光辉著作。
Ⅲ 学习第1 自然段,品读释疑
1.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图中的情景。
2. 学生默读第1 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3.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1)指名读“斗争”,读准翘舌音“争”。你能用另一个词语替换“斗争”吗?(奋斗)
(2)齐读“年代”。注意读准前鼻音“年”。学习生字“代”,这个字和你认识的哪个字很像?(代——伐),请给“代”组词。(代替、代价、代表……)
“年代”是什么意思?[时代;时期;时间(多指过去较远的)]
(3)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预设:第一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人物:毛主席(板书:艰苦斗争的年代 茅坪村的八角楼)
4.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1)齐读“夜幕降临”。注意读准前鼻音“临”,你打算怎么记住它呢?(形近字比较:临——监),你知道“夜幕降临”的意思吗?(太阳下山,夜晚来临)“临”的意思是什么?(来到)
(2)分层次理解句意。
①指名读句子,教师标红“每当……时候……”这一组词语,让学生说说这句话说了什么。
预设:每到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会亮起来。
②这是句子的表层意思,谁能说得更深入一些吗?句子中的“每当”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本段内容讲句意。
预设:“每当”是“一到了这个时候”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③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引申思考,作者介绍这个情节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回答。
④指名用“每当……时候……”说句子。
预设:每当天还没亮的时候,妈妈就起来为我们做饭了。
【设计意图】学习第1 自然段,了解毛主席工作的时间、地点及基本的工作情况,为下文的学习设计好了悬念,激起学生往下读的兴趣。
Ⅳ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楼、代、穿。
1. 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
“楼”左右结构。“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年”是独体字。
2.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穿”。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
5.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形、书写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6. 课堂小结:
学习《八角楼上》,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从读中感受到了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和朴素的生活作风。
7.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建议完成《典中点》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视、利、路”3 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 复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也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
Ⅱ 学习第2 自然段,品读释疑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及词语“寒冬腊月”,指名认读。
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寒冬腊月”是什么意思。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但是,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在非常寒冷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坚持工作,这样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2.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3. 让学生反复读句子,深入体会“凝视”“沉思”“察觉”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
(1)指名读“凝视”,读准翘舌音“视”。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礻)带有这样偏旁的字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祝、福、社……)说说你对“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聚精会神地看)
(2)齐读“察觉”,注意读准翘舌音“察”。你打算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组词法:观察、视察……)什么是“察觉”?(发觉,看出来)
(3)什么是“沉思”?(深思)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在沉思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从拨灯芯后灯光更加明亮可以体会到,经过宣传,革命群众掌握了革命道理,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革命的力量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燎原之势。
(4)为什么毯子滑落下来毛主席都“没有察觉到”?(因为毛主席思考问题太投入了)
(5)“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较难理解,教师可出示两种答案让学生选择:
①灯光小,但可以拨亮。 ② 党的力量弱,但可以发展强大起来。
预设:选②,党的力量弱,但可以发展强大起来。(板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忘我精神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4.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师介绍:当年在八角楼,毛主席借着清油灯的微弱灯光,写下了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为革命的万里征程指明了方向。(板书:写光辉著作 指明方向)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5. 指名朗读全文。想一想,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了本文,我知道了毛主席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我要向主席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Ⅲ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视、利、路。
1. 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
2.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视”。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规范的字,相互借鉴。
5.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形、书写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Ⅳ 课堂小结及作业
1. 课堂小结: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毛主席这样为了革命忘我工作的国家领导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找一找类似的文章读一读,比如描写周恩来的《一夜的工作》。
2.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点拨》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建议完成《典中点》第2 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故事年代已久,开始要给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学时,紧紧围绕课后练习“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并结合插图理解文中几个关键字词“夜幕降临、寒冬腊月、单、薄、凝视、沉思、察觉”等,再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等的句子,从词到句,再到整篇文章,一层层、一步步了解毛主席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忘我工作的。
不足之处:
评价语没有实现多元化,不能很好地做到“教、学、评”一致。
八角楼上
艰苦斗争的年代
茅坪村的八角楼
写光辉著作
指明方向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