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 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语文园地五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轿、救、摩”等10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运用规律,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理解商量的必要性,知道在日程生活中遇到一些情况要与别人商量解决问题。 语言运用: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通过观看讨论“商量”情境视频,明白与人商量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注意说话的语气,说清事项,说明理由。 思维能力: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通过生活中情境表演、相互评价等口语交际活动,初步体验与人商量的语气和表达要求,在商量不成功时学会坦然接受并理解。 审美创造:用商量的语气,乐于与人交流,在与别人商量时说清楚自己的想法。知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解析】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交通工具的名称,引导学生认识机动车和船舶。 “字词句运用”第一题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第二题呈现了一组带“言、语”的成语,成语的意思都与言语活动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字面猜测词语意思,并为学生提供积累词语的示范。第三题引导学生仿照例句,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颜色、情状等外部特征,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 “书写提示”重点指导写好“左短右长”和“右短左长”的字。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有关学习的名言。 “口语交际”设计具体情境供学生练说,利用与同学、家人商量事情的两个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练习用恰当的方式与人商量,解决实际问题。 “我爱阅读”编排的文章是根据《吕氏春秋·察今》中相关内容改写的,“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后来也引申为不懂变通、墨守成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4.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5.了解“左短右长”“左长右短”的字的书写特点。 6.背诵关于学习的名言。 7.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左短右长”“左长右短”的字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1.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2.能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
【课前准备】 PPT 。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能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4.句式练习,引导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5.了解“左短右长”“左长右短”的字的书写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同学们,在探索语文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勤劳的小蜜蜂,吮吸着语言文学的精华,酿出最香甜的蜜汁。今天,让我们走入《语文园地五》,到语文百花园中去探索和发现吧!(板书:语文园地五) 二、识字加油站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当我们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时,总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大家都知道哪些陆上和水上的交通工具呢? 2.课件出示词语。 3.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引导发现: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组词语,认真观察,每一组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都是什么“车”,第二行词语都是什么“船”。(板书:车和船) 教师讲解:第一组都是机动车,属于陆上交通工具;第二组都是船舶,属于水上交通工具。 4.开火车读词语,纠错正音。 5.做“图片名称对对碰”游戏认识交通工具。 6.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交通工具的主要用途。 7.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其他交通工具。 (1)启发思考,拓展练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车、船”?能说一说它们的用途吗? (2)教师小结:老师也想到了一些,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出示其他“车”和“船”的图片,提示学生相关的用途。 8.教师小结:在生活中识字,不仅能识字、学词,还能认识交通工具,真是一举多得。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学到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把要求会认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并通过开火车、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复现巩固,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三、字词句运用(一) 1.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字词句运用。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看谁读得准。(板书:多音字)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加点的字,看谁读得准。 (2)小组讨论:在每组词语中,多音字分别读什么? (3)每个小组派小组代表上台读词语,并说一说对每个读音的判断依据,师生及时正音。 2.引导发现: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课本中词语上面的泡泡? 教师讲解: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的方法,就叫作“据义定音法”,这是在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刚才我们的小组代表们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3.提出要求: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是否掌握了据义定音法。一起来看这组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4.拓展练习:我们本册书中还学过哪些多音字?比比谁找得多,说得快。 四、字词句运用(二) 1.出示8个代“言、语”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引导思考:从字面上看,你觉得这些成语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呢? 预设:这些成语都有“言”“语”,意思都和言语活动有关。 3.学生自由朗读这8个四字成语,边读边猜测它们的意思。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几个比较简单的成语的意思,如“三言两语、不言不语、千言万语、自言自语”。 (2)再指导学生理解另外几个稍微复杂的成语的意思。 (3)理解运用。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填一填。 4.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之上,再次朗读成语,积累含有“言、语”的四字成语。 5.出示一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观察加点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具体说明后面事物怎么样。 (2)对比朗读,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可以把加点的词语去掉,让学生对比读一读,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知道,有了这些词语,对事物的描写就更具体,而且有了画面感。 (3)打开思路,完成练习。 出示课本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在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语,使这两个句子变得更加形象具体。 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每个括号里面填的词语,不是唯一的,可以这样填,也可以那样填,看谁填得多填得准。 ②全班交流讨论。学生齐读填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加上了这些词语之后,句子变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了。 6.教师小结:有的时候在句子中添加一些描绘事物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在今后的学习和作文中,我们也要学着这样写句子,就会使文章更加精彩。 四、指导书写 1.看提示分两类。 (1)请学生读一读“书写提示”旁边的小泡泡,观察一下,将本题求书写的四个字分为两类。 (2)引导交流: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短右长,有的左长右短。(板书:左短右长 左长右短) 2.教师范写指导。(板书:观 吗 肥 如) 3.学生练写。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先观察,再在教师的范写下练写,会更容易掌握字的结构。) 4.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有关学习的名言。 2.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引入课题:同学们,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难免会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有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与别人商量。怎样与别人商量呢?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今天,我们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就是“商量”。(板书:口语交际:商量) (设计意图:贴近日常生活的课堂导入能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表达的欲望,思考遇到这些常见的问题自己该怎么解决,进而体验到遇事商量很有必要。) 二、借助例子,初学商量 1.利用课本中“换值日”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交际。 (1)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跟别人商量事情。比如,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先同桌之间练说,然后组织全班展示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泡泡中小伙伴说的话,学习怎样与别人商量事情。 预设片段①:不同意但是双方都很有礼貌的情景。 预设片段②:同意换值日的情景。 (5)提问:同学们,听了上面的对话,你知道和别人商量时要怎样说话了吗? 预设:懂礼貌,不能生硬。 (6)教师小结:①和别人商量时要有礼貌,语气要委婉一点,征求别人意见时,可以用上“行不行”“可不可以”等。②和别人商量,不一定都能成功。没有达成自己的意愿,你也要表示理解。当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你要礼貌地表示感谢。 (7)根据建议改进交际内容,分组再次练说。 三、创设情景,运用“商量” 1.出示书中两个小情境,请同桌两个人进行模拟交际。 情境一:向同学借的书没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情境二: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要求: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板书:要用商量的语气 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2.比一比,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简洁清楚的话来商量相关的问题,看看谁说的话最受人欢迎,商量的结果最有效。 3.学生汇报,相互评价。 4.想一想:结合上面的对话,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和别人商量时除了有礼貌,用商量的语气,还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5.教师评议总结:我们与人商量时一定要多注意说话的方法,待人有礼、说话清楚是最重要的。不过,要知道如果商量的结果是没有成功,我们也要对人有礼貌。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1.引领练习:你学会了“商量”的技巧,那么在几个人一起商量的时候,怎样才能快速地达成大家一致同意的结果呢? 预设:(1)要轮流发言,相互礼让,不要争抢。(2)自己发言时要表达清楚,有理有据…… 2.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引导讨论: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最近有什么需要与同学商量的事情? (2)学生讨论,展开交际。 (3)演绎故事,完整讲述。 (4)引导评价,相机奖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真正从生活实际、从身边小事出发,体验到学会商量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学会正确处理这些常见的问题的方法。) 五、我爱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刻舟求剑》,借助拼音把故事读得正确、流畅。 (板书:刻舟求剑) 2.指名朗读汇报,师生相机纠正字的读音。 3.学生小组交流,分享阅读中的问题和感受。 4.思考:他是否能求到剑,为什么? 预设:这个人不能求到剑。因为他是在船舷上刻记号,剑是掉进江里的,船在行驶,就离开了掉剑的位置,而船舷上的记号是死的,就不起任何提示作用了。 5.依据学情,引导了解寓意。 思考: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预设1: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预设2: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6.拓展阅读——《郑人买履》。 简单了解寓意: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等情况时,只要学会了商量,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齐读儿歌,加深“商量”的技巧记忆。 商量学问真不少, 语气真诚有礼貌, 表达清楚很重要, 学会宽容和理解, 礼貌回应要做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握学习探究方向,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书写练习环节,先描红练字,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范写指导一下。认为哪个字不好写,在黑板上板书,共同解决。在“识字加油站”环节,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熟读字词,巩固效果好。《江雪》这首古诗运用手势动作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地活动中就感知了诗意,领悟了诗情。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自己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还是匮乏了些,对于一些同学的反馈没有及时点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