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12 寒号鸟 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请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词语读准确。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8个字。 思维能力:体会动作行为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精妙生动。 审美创造: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课前解析】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本文通过讲述寒冬将近,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以及不同结果,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必定会受到惨痛的教训,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傻。教学中要利用文本,请学生想象寒号鸟住在寒冷的崖缝里冻死的画面,在读对话、说感想、演结局中借助相关词句以及插图理解文章。 关注课题:《寒号鸟》这课可以借助名字“寒号鸟”,让学生猜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从而让学生了解其实它并不是鸟,它的真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待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出来活动,生来比较怕冷,尤其在冬天的夜晚,常常发出类似于哭叫的声音,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名字。 关注课文:本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清晰。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寓言故事。第1自然段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的住处,寒号鸟住在崖上的一道缝里,而喜鹊住在树上,它们面对面住着,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第2至第9自然段,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这3个关键时间点描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第2至第4自然段讲冬天快要到来的情况,喜鹊趁天气晴朗忙着做窝,寒号鸟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睡觉,并且不听劝告。第5至第7自然段,讲冬天到来了的情况,喜鹊有自己温暖的窝,而寒号鸟冻的直打哆嗦,嘴上说做窝,第二天还是不做窝。第8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寒冬腊月的情况,天气十分寒冷,寒号鸟又一次哀号起来,决心明天做窝,但是觉悟的太晚,最后被冻死了。文中寒号鸟和喜鹊的两次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性格,读起来富有节奏,生动有趣。喜鹊和寒号鸟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有所感触。 关注插图:课文第一幅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休息。第二幅图寒冬腊月,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已冻死在崖缝里。孩子们并不认识寒号鸟,单从名字来看似乎是鸟类的一种,其实它并不是鸟,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了解寒号鸟的样子以及居住环境。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学习多音字“号、当”,可以通过组词或者辨别字义的方法加以区分。会认字可以利用图片、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等方法,也可以调动已有识字经验、形近字比较、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如:“枯”等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且”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姐”减去女字旁就是且。会写字6个左右结构、一个上中下结构、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关注词语:重点理解“得过且过”的含义,可以联系寒号鸟对于做窝的态度理解成语的意思。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掌握“得”字短语的使用方法,“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教学目标】 1.认识“鹊、寻”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做”等8个字,会写“当作、前面”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造成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局的原因。 3.能用带“得”字的短语。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重点】 1.认识“鹊、寻”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做”等8个字。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难点】 准确领会寓意。【课前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鹊、寻”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做、冻、第”等4个字,积累数量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种鸟,你知道哪些呢? 课件依次出示麻雀、燕子、鸽子、喜鹊的图片,最后出示文字“寒号鸟”,询问学生寒号鸟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寒号鸟》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寒号鸟)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寒号鸟资料。 寒号鸟,也叫复齿鼯(wú)鼠, 生活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树林里。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里筑巢。 3.学多音字“号”。 本文中在词语“寒号鸟”和“哀号”出现,理解“哀号”的意思,“号”就是叫的意思,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第四声“口号、学号”比较学习。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按要求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出示生字,指名拼读。 (1)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提示:“号、当”是多音字,注意发音正确。“劝、唤”是前鼻音,“将、狂、冷、重”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当”。 “当”在本课中读四声,学生易读成一声,可提供字典义项,引导学生据义定音;也可通过组词对比读,增强语感,如“当然、应当”“当作、恰当”。 (5)识字游戏。 3.初步了解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1)课件出示本课写字表中的生字,指名学生读。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汇报。 (3)本课要写的字中,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两部分不同的比例。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上中下结构。 三、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相关提示,学生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本文的主人公是 和 。喜鹊住在 ,而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 。 (2)指名填写空格处。 (3)提出要求: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画出关键句。 预设: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关键句是“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理清文章脉络。 说一说:课文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了”的事;( )自然段是写“冬天到了”的事;( )自然段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3.同桌间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1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语句。 (1)讲解住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说一说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出示图画。 图文结合,理解文段。根据图画,明确住所,喜鹊的家在大杨树上,寒号鸟的家在崖缝里。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2)从图上看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 寒号鸟的住处是随便找的石缝,不够保暖;喜鹊的窝是自己筑巢,很暖和。 2.学习2~4自然段:冬天快要到了。(板书:冬天将到)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是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喜鹊的勤劳。 出示句子: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①圈画出“一早”,说一说这体现出了喜鹊的什么特点? 预设:喜鹊出去劳作的时间很早。 ②要求:圈画出喜鹊的动作,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喜鹊呢? 预设:喜鹊做窝非常艰辛,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说明喜鹊非常勤劳。(板书:喜鹊:做窝) ③角色扮演,教师采访“喜鹊”。问题预设: 你为什么不多睡一会,一大早就起来东寻西找啊? 喜鹊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如何寻找的? 这么暖和的天气,为什么不多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 衔枯草多麻烦,现在住的窝不是很好嘛? (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出示句子: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指导朗读,在喜鹊最忙碌的时候,寒号鸟是怎样做的?读句子,把感受最深的词语读出来。 预设: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却”——和喜鹊的勤劳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说明它天性懒惰、得过且过。(板书:寒号鸟:睡觉) (4)过渡:看到自己的邻居每天玩,喜鹊是怎么劝它的?它听了吗?分角色朗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看看寒号鸟的命运。 (5)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交流思考:喜鹊在劝寒号鸟做窝的时候,是带着什么语气来劝的 寒号鸟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的呢 预设1:关心、担心、急促。预设2:懒洋洋。 ②小组合作,练习对话。一个人当喜鹊,一个人当寒号鸟,一个人说旁白。朗读指导:练习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喜鹊的话急促一些,担心一些,读出真诚的语气,寒号鸟的话音要拖得长一些,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点拨:寒号鸟“躺在崖缝”这个动作,表现出了它的懒惰。 ③寒号鸟说喜鹊傻,喜鹊真的傻吗?为什么? (喜鹊不傻,它很勤劳,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6)引导学生补白想象。 喜鹊一早飞出去时,寒号鸟却在( )。 喜鹊衔回枯草时,寒号鸟却在( )。 喜鹊在做窝时,寒号鸟却在( )。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重点指导“阵、第”并讲述要点。 阵:左窄右宽,“阝”的第一笔写得稍小些,为右边留空间,“车”的第二笔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竖。 第:下边的“弓”字要写得扁一点。 2.学生描一写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对于书写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笔画、笔顺的指导。 3.同桌互评,对于写的不好的笔画及时进行改正。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懒惰的寒号鸟和一只勤快的喜鹊,会认会写了一些生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揭晓寒号鸟的命运。 3.课后作业。 (1)你都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一说。 (2)搜集有关时间变化的词语。背一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像、冷、冰、亮”4个字,理解“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得”的用法并运用。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说一说,本课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冬天来临之时分别是怎么做的?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5~7自然段:冬天说到就到。 (1)读5-7自然段。看看冬天到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有什么不同?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喜鹊很温暖,因为有窝,勤快。)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只打哆嗦。(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因为没有做窝,懒惰。) (2)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名读。 (学生交流,指名说) 课件出示: 冻得直打哆嗦 冷得像冰窖 热得直冒汗 热得像蒸笼 …… …… ①教师提示:“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补充词语。 ②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说一说带“得”的句子。 预设:快得像一阵风;乱得像团麻。 (3)过渡:冬天到了,喜鹊看到寒号鸟还是没有做窝,喜鹊是怎么劝它的?它听了吗?分角色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边读边继续看寒号鸟的命运。 (4)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第二次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板书:两次劝告) ①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提示:读喜鹊的话时语气加重,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表现出喜鹊的苦口婆心;读寒号鸟的话时,要读出不屑、懒洋洋的语气。“伸伸懒腰”中的“伸”字叠用,表示语气的加强,体现了寒号鸟的懒惰。(板书:喜鹊:真诚) (设计意图: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寒号鸟和喜鹊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和分角色朗读,能够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学习“得过且过”。 教师释义:“得过且过”是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这里指寒号鸟一天天混日子。(板书:寒号鸟 晚上:发誓 白天:懒惰)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寒号鸟的“得过且过”? 预设:冬天快到来时,寒号鸟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太阳出来时,寒号鸟伸伸懒腰,继续躲在窝里睡觉。 ③想象说话:如果你去劝寒号鸟,会怎么说? 预设:我会对它说:“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要有长远打算。” 过渡:那么,寒号鸟有没有听喜鹊的话?我们继续往下看。 2.学习8~9自然段:寒冬腊月。 (1)读8-9自然段。看看寒冬腊月里,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有怎样的命运?(寒号鸟被冻死了,因为没有做窝,懒惰) (2)品析句子: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出示“大雪纷飞”和“北风呼呼”的图片,借助图片体会严冬到来时,大雪纷飞、被封狂吼的情景,说明环境非常恶劣。 随文识字。 ①学习“狂”字。 组词:狂奔 狂风 造句:天空黑压压的,狂风卷积着乌云。 (4)思考:寒号鸟两次都不听喜鹊的劝告,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得过且过”带来了什么后果? 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次不听劝告: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次不听劝告: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然后,在夜里冻死了。(板书:冻死) 3.聚焦结局,体会寓意。 (1)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预设1:喜鹊很勤奋,看得远。冬天快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在给自己做窝。 预设2: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所以被冻死了。 看到故事的结局时,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课文说一说。 预设1:我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 预设2:我们要像喜鹊那样看得远,做得早。 预设3:美好生活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板书:现在懒惰 将来难过) (3)想一想:你有没有得过且过的行为?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做作业拖拖拉拉,非要第二天老师催才补做;家里长时间不整理,乱七八糟的,最后想找的东西也找不到。 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教师指导书写“像、冷、冰、亮”四个生字,提示书写要点。 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并选用其中的词语写句子,同桌交流。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 本课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喜鹊提前准备,到了冬天睡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每天得过且过,最后冻死了。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2.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明日歌(节选)》,警示学生不要蹉跎光阴,做一个勤劳的人。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cuō tuó)。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课堂演练。 4.课后作业。 学了《寒号鸟》一课,谈一谈你的感受和收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一篇寓言故事,重在要让孩子们从寒号鸟的悲惨下场中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找出描写季节变化的语句,以此为节点弄清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2.角色对比,通过对比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3.抓住角色特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由于寒号鸟与喜鹊这两个角色截然不同,因此,在朗读时语气应不同。但由于时间关系,对寒号鸟和喜鹊不同时段所说的话的语气指导不足,学生还不能完全读出两次对话的不同情感。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升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