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月潭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日月潭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9 日月潭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语言运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思维能力: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审美创造: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善用修辞的写法。
【课前解析】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关注课文: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优美的风光。第2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第3自然段:通过“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时分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展现的朦胧美。第4自然段:通过两个比喻句,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引发了作者无限遐想。第5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关注生字:本课共有8个会写字,其中“湖、胜、现、就、外”左右结构,“区、岛”半包围结构,“弯”上下结构。
【教学目标】1.认识“潭、茂、盛”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等8个字,会写“山区、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1.认识“潭、茂、盛”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等8个字。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潭、茂、盛、胜、央”等生字,会写“湖、区、胜、岛”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4.背诵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一起欣赏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板书:日月潭)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提出要求: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识“潭”字。讲解:这个字与水有关,是指水比较深的湖。3.提出要求:课文中的生字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吗,请同学们自己读,遇到不会读的请教同学。点拨:“盛、胜、央、映、整、童”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4.学生齐读本课生字。5.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茂盛的青草”和“北京天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茂盛”和“名胜古迹”。(2)加减识字法。加一加:成 + 皿 = 盛 月 + 生 = 胜 立 + 里 = 童6.识字游戏,巩固生字。7.学习词语。 (1)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根据上面学过的生字认读词语。潭水 茂盛 胜利 中央 小岛 隐约 倒映 完整 童话 吸引 客人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蒙蒙细雨 山清水秀 风光秀丽(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山清水秀”的意思。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环节过渡:收获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去日月潭看一看吧!1.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预设: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拥有火眼金睛呀!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的正是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体现了日月潭的风景美丽,气候宜人。(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月潭?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第1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2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形状特点,第3、4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相机板书:地理位置 形状特点 美丽景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日月潭,看看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吧。2.学习第1自然段。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预设1:我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在台湾中部的山区。(板书:台湾中部的山区)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教师总结: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3.学习第2自然。环节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估计就让大家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1)提出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预设: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把“日潭”比作“太阳”,“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板书:日潭 像太阳 月潭 像月亮)(2)出示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3)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1.请同学们观察“湖、区、胜、岛”这4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规律,便于下步指导书写。)2.教师指导。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4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日月潭》,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3.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弯、现、就、外”4个字。2.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隐隐约约、蒙蒙细雨”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3.背诵课文3、4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潭水 茂盛 胜利 中央 小岛 隐约 倒映 完整 童话 吸引 客人2.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1.学习第3自然段环节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都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都为大家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预设:作者展示了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写了薄薄的雾、晨星、点点的灯光。(板书:清晨 隐隐约约)(2)思考问题:“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预设:隐隐约约指日月潭的景色不清楚,模模糊糊的。(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点点星光”和“隐隐约约”, 通过薄雾、晨星、点点灯光想象画面,体会朦胧之美。 (4)思考问题: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为什么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呢?预设1:因为离得很远。预设2:因为它们是倒映在水中,水面的波纹让大家看不清楚。预设3:因为有一层薄薄的雾。(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6)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背诵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 )。2.学习第4自然段(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预设:描写了中午时的景色。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板书:中午 晴天 清晰 下雨 朦胧)(2)思考:天晴和下雨时景色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高照时,看得很清晰;下雨时,周围景色一片朦胧。(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日月潭景色)(3)指导读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分享交流: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雨天日月潭的美?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轻纱,把日月潭比作仙境,写出了雨天日月潭的朦胧美。(4)请学生根据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中午,太阳高照,整个( )和( ),都( )展现在(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 ),就像( )。(设计意图: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美,激发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愫。)3.学习第5自然段。(1)请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要求读正确。(2)提问: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板书:风光秀丽)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环节过渡:欣赏完美丽的日月潭,我们也要一起欣赏美丽的中国汉字了。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弯、现、就、外”这4个汉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仔细观察,养成先观察,再书写的习惯。)2.教师指导、范写:现:左窄右宽,左端右长,“王”的第四笔变成提,右部分“见”的首笔竖贴近竖中线,收笔在横中线下侧。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日月潭的美景,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因为它的风光秀丽,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游客。2.课堂演练。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美好风光还有很多很多,有腾越在崇山峻岭的长城,有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有气势汹汹奔腾向东的黄河……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近它们,一览祖国的壮美河山。3.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取到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二、成功之处1.在课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2.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地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播放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视频,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3.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4.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课上,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巩固识记的效果很好。三、不足之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