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睡上一觉、炸开”用词的准确。 审美创造: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课前解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关注课文:全诗共有六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2~5节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6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妈妈——孩子”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引发思考。课文插图与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面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关注生字:重点指导“已、轻、更”。“已”的竖弯钩上部出头;“轻”的左边“车”横变提;“更”的第六笔是撇。 关注词语:第1节中“旅行”一词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他的地方,“四海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2~5节具体介绍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其中,“降落伞”“帯刺的铠甲”“豆荚”“种子”是植物自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动物的粪便”“太阳”是外界条件;“乘着”“挂住”“被吃掉”“炸开”是四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文中把蒲公英和苍耳分别比作“降落伞”“带刺的铠甲”,准确、形象地勾画了它们的形态;用“准备”“送给”“穿上”“睡上一觉”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拟声词“啪”,准确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 如果、已经、长大、告别、四海为家、自己、出发、动物、胆子、肚子、那里、知识。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理解“四海为家”这个成语。【教学目标】 1.认识“植、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如、已”等10个字,会写“如果、已经”等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睡上一觉、炸开”用词的准确。 4.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教学难点】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课前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植、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写好“如、已、经、别、娃”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你知道他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吗?课件出示植物图片,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植”。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植”是形声字,“木”表义,“直”表声。 (2)学生组词:植物、种植、培植。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教师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给每个小节标上序号。 出示正确的自然段序号。 2.认读字词。 (1)指名拼读本课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同学读生字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哪个字没有读正确,请同学们帮助改正。 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 (2)出示本课生词,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 植物 如果 旅行 准备 送客 纷乱 挂念 挺立 钻研 海底 炸药 离开 观看 粗心 获得 3.学习多音字“得” 出示“就得”“得到”“打得好”三个词语。教师指导正确读音。 课件出示词卡:得力 写得好 觉得 长得美 非得 还得 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 4.识字游戏。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利用游戏来熟记生字。这样一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三、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具体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读文发现: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圈画出“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豌豆”。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图片,并介绍这四种植物的外表特征:蒲公英像一个白色的绒球,苍耳外壳坚硬、带钩刺,石榴的种子在鸟肚子里,豌豆的种子住在豆荚里。 四、学习第1小节 1.学生朗读第一小节,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注意多音字“得”的发音。 2.出示第一节前两行: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提问:“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了什么? 预设:“四海为家”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这句话写了植物要四海为家。 3.出示第一节后两行: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1)提问:第一小节的后两行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出示“牛马”和“鸟”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2)提问:什么是植物的旅行? 预设:传播种子。 (3)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棒极了,“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这句话提出了关于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问题,那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旅行”呢? 预设:旅行是指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 (4)追问:你们觉得植物妈妈们的孩子们旅行时可能会去哪里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出示平原、草原、山岭、高原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妈妈的孩子们旅行时四海为家,可能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4.指导读文,练习背诵。 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教师相机指导:最后一句,要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 背诵指导:同学们,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了植物要四海为家,后两句提出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的问题。一边想着文章内容,一遍尝试背诵。这是我们边读书边背诵的好办法。 学生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1.观察比较,学习生字。 (1)在田字格中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发”是半包围结构,“已、更”是独体字结构,“如、经、别、轻、胆、肚、识”是左右结构。 2.重点指导“已、轻、更” (1)教师范写“已”字。讲解:独体字,竖弯钩的上部要出头。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已”字。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竖弯钩的钩部超出右侧。 (3)出示“轻”字。 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讲解:左窄右宽,左高右低,“车”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4)出示“更”字。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更”字,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出“曰”向左下伸展,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5)学生练写重点指导的生字,教师巡视后予以评价和指导。 六、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1.课堂演练。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熟读了课文,那么这些植物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3.课后作业:(1)写一写本课的字。(2)朗读第一小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2.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植物 如果 旅行 准备 送客 纷乱 挂念 挺立 钻研 海底 炸药 离开 观看 粗心 获得 二、学习第2小节,了解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1.出示要求:朗读第2小节,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指名读文。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它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只要风轻轻的一吹,种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2)结合学生发言,启发思考:这里所说的“降落伞”指的什么? (指的是蒲公英的种子) 追问:有了这个“降落伞”就能传播种子了吗?(有了降落伞还需要靠风吹) (板书:蒲公英——靠风吹) (3)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种子与降落伞的相似之处,理解第二小节的表现手法。 ①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请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②有谁用小嘴轻轻吹过蒲公英?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吹蒲公英时的快乐。 ③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 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教师相机在课件中出示降落伞图片。 ④吹过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4)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学习词语“纷纷出发”。 ①过渡:有了风,有了妈妈准备的降落伞,蒲公英的孩子们就可以“四海为家”啦!想象一下,风吹过长满蒲公英种子的山坡,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学生大胆想象,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思考:“纷纷出发”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并解说:风吹过来啦,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出发,你们看!这就叫“纷纷”。风继续吹着,越来越多的蒲公英借着风飞舞。这就叫“纷纷出发”。(教师讲解过程相机展示课件中风吹蒲公英的动画,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纷纷出发”。) ②词语运用。 展示例句: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学生根据例句填写下面句子: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 秋风中,树叶黄了,纷纷 。 2.教师总结:这一小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蒲公英果实上的绒毛比作降落伞,生动形象。称呼“蒲公英”为妈妈以及称呼种子为“孩子”,这是拟人的手法,读起来亲切、有趣。 3.指导读文,练习背诵。 学生朗读第二小节,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要读出妈妈的爱意、孩子们的欣喜和快乐。 背诵指导:同学们,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做准备,后两行写孩子们乘风远行的样子。你们也试着练习背一背。 学生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3小节,了解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1.蒲公英的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那么苍耳妈妈又为孩子们准备了什么?快去读一读文章的第3小节。 预设: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1)教师启发:“铠甲”是什么?(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 展示铠甲和苍耳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苍耳的铠甲是带刺的,这些刺可以帮助苍耳挂在动物身上。 (2)理解“挂住”。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哈士奇钻身上挂满苍耳的图片,学生观看。 出示第3小节后两行。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提问:“挂住”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预设:勾住、拽住。 教师引导:带刺的铠甲是为了挂住动物的皮毛。那动物们会把种子带到哪里去呢? 预设:带到田野、山洼。 2.教师总结。 教师让同学来进行总结,说一说苍耳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预设:苍耳妈妈靠动物帮忙传播种子。(板书:苍耳——靠动物带) 教师播放苍耳传播种子的动画,学生观看后教师总结:聪明的苍耳妈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小苍耳也随着各种动物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探险,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3.指导读文,练习背诵。 学生朗读第三小节,教师相机指导:要读出妈妈的爱意、孩子们的欣喜和快乐。 点拨:这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结构很相近,你们发现了吗?抓住每一小节结构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背诵。 归纳:前两行写苍耳妈妈做准备,后两行写孩子们出发。 学生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4小节,了解石榴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读第四小节,看看石榴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石榴妈妈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娃娃在鸟肚子里睡上一觉,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所以,石榴妈妈靠鸟传播种子。(板书:石榴——靠小鸟吃掉) 五、学习第5小节,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1.蒲公英的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苍耳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铠甲,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指导:是啊,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豌豆荚,太阳一晒,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所以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板书:豌豆——靠太阳晒) 播放豌豆荚炸开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提问:可以吧“炸开”替换成“裂开”吗? 预设:不可以,“裂开”可以是一点儿一点儿裂开,“炸开”是一下子就全开了,所以用“炸开”更合适。 2.比较句子。 出示句子: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对比两组句子,思考那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第一句好,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及愉快的心情。 3.指导读文,练习背诵。 (1)指导朗读:做动作,感受“蹦着跳着”的欢快,带着这种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 (2)指导背诵:同学们,第二、三、四小节的结构都很相似。你们看,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的是豌豆妈妈的准备,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离开的情景。试着按照这样的结构背一背。 学生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6小节,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很多的办法 指名读第6小节,提问:如何知道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预设:仔细观察。 预设: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1.认识“观察”。提问:“观察”是什么意思? 追问:观察时除了仔细看,还可以做什么? 教师归纳:观察不光是看,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等等,这都叫观察。 2. 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和一组意思相反的词。 (1)近义词:“很多很多——许许多多” 学生仿照词语“许许多多”写一写AABB结构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开开心心 (2)反义词:“仔细——粗心” 点拨:粗心的意思是“不细心,马马虎虎” 3. 回顾全文,归纳文中的几位植物妈妈是通过哪些方法传播种子的? 课件呈现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乱序图片,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出示正确的图片连接顺序。 七、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课外知识去发现。 2.出示图片:葡萄、松树。了解葡萄和松树靠动物传播种子。 出示图片:杨树、柳树。了解杨树和柳树靠风吹传播种子。 出示图片:荷花、椰子。了解荷花和椰子借助水来传播种子。 3.课文小结:课文主要讲了4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只要能够仔细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有关大自然中的知识。 4.课堂演练。 5.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然后背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这四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上课伊始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猜和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根据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利用游戏来熟记生字。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又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依靠可以依靠交流和讨论来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启发诱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在学习课文时,我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就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考虑问题的时间,我没能认真地聆听学生的讲解。不够注重细节,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导性。有的地方没有做进一步的探讨,并且加快了说话的语速,以至于学生的思路没有完全的打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取长补短,再接再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