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简介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语言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吐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思维能力: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审美创造: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如何“说清楚”及“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表示天气的词语,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二是联系生活,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句子,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迁移运用中发展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揭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梅花》,诗的大意是: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诗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积累。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是对本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的拓展和延伸,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爱阅读”安排了童话故事《企鹅寄冰》,讲南极的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暗含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天气有关的9个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3.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梅花》。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6.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7.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重点】 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2.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3.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4.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引导学生做到相互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大胆交流。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课前准备】 PPT。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联系生活,学习与天气有关的9个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读准字音 1.教师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出去野外吗?如果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板书:语文园地一) 学生交流。 2.课件集中出示“晴朗、雾霾、阴转晴、闪电、暴风、雷阵雨 冰雹、霜冻、雨夹雪。”等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引导学生练读词语。 3.生字运用,组词并造句。 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生字组词造句。 二、观察思考,语言交流 1.分行认读,了解三行词语。 (1)启发思考: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引导归纳:这些词语都与天气有关。 指名读词。 “我说你指”小游戏:一个学生说一种天气,另一个学生指出相应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天气来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体会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1.学生自读三组词语,做到读准字音,注意“裳”读轻声。 2.演一演,体会加点词的意思。 (1)游戏活动:选择两组同学台前表演“穿衣裳”和“披红袍”,其余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并评议他们的表演是否准确。 教师小结:“穿”衣服,通常指将胳膊伸进衣服袖子中,衣服完全贴在身上;“披”衣服,通常指衣服覆盖在肩背上。 小组活动,运用动作表演来区别“迎上去”和“追上去”,“甩甩手”和“摇摇头”。 全班交流:互相说一说,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迎:两个人方向相对;追:两个人的方向相同。 甩手的动作幅度大,比较用力;摇头的动作幅度小,用力小。 (3)拓展运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更多的动词,让学生说一些其他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时,重点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演中体会,在演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演对动作,演出词语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理解词语方法的记忆。) 二、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1.课件出示词语“傍晚、散步、跳舞”,学生认读。 2.学生自读句子,做到读音准确。 3.自主练读,加点词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有时候……有时候……”是说人在不同时间所做的事;“在……在……在……在……”是说人在不同的地点所做的事情。 4.借助图片,学生练说。 (1)看图片,用“有时候……有时候……”说一句话。(板书:有时候……有时候……) (2)看图片,用“在……在……在……在……”说一句话。(板书:在……在……在……在……)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让学生用上加点的词语说说句子。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背诵古诗《梅花》。 【教学过程】 一、对比差异,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海”“作”,看看怎样将这2个字写得工整美观。 (1)集体交流:这2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并指导要点。 2.学生认真观察“都”“别”,看看怎样将这2个字写得工整美观。 教师范写并指导要点。 学生自主练习,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4.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主笔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5.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主笔的长短以及坐姿和执笔的姿势,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欣赏梅花。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发思考:你们看,这是梅花的图片,边看边观察,你们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这是哪里的梅花?(学生交流) (2)过渡:梅花在冬天开放,它不畏严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下了关于梅花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梅花》,(板书:梅花)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就节奏划分和读音进行指导,强调“数、为”在诗中的读音。 3.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习前两句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2)学习后两句 (3)结合图片,边读边悟。 ①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来欣赏梅花!课件出示梅花图片,师生共同感受梅花的美丽。 ②学生朗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③教师点拨: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4.齐声背诵古诗。 5.拓展积累。 出示另外两首描写梅花的古诗《红梅》和《梅花》,学生朗读感悟。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讲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3.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小动物真有趣,今天我们就把自己认为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听。(板书:有趣的动物)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动物图片,鹦鹉会学人说话,萤火虫能发出亮光,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伞。 二、范例引导,明确交际要求 1.借助图片内容,初步感受“有趣”。 (1)课件依次出示变色龙、长颈鹿、小蜗牛的图片。教师引导交流:同学们,森林学校开学啦!你们看,课件上的这三位同学早早地就来到了班级里,它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有趣的特点。谁能来说说?学生交流。 (2) 提示: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改变随时改变自身颜色,这样可以保护自己。长颈鹿可以站着睡觉。小蜗牛一边走一边分泌粘液。 2.打开思路,自主选择介绍的动物。 (1)教师引导: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都有谁来到森林学校啦! 同学们,你喜欢哪种动物?它有趣在哪儿?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它呢? (2)学生自主介绍选择的动物。 (3)过渡: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进行介绍,甚至能从同一个动物身上发现几个不用的有趣的特点,真了不起! 3.教师示范引导。 (1)激趣谈话: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啊,老师也很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接下来,老师来为大家做一个小狮子的自我介绍,同学们边听边想,我都介绍了哪些有趣的内容。(2)教师引导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板书:名字 样子 特点 习性) 4.明确交际要求。 (1)过渡:经过老师刚才的示范,同学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了,但是在介绍之前同学们要知道,我们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有趣的动物”,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动物,增强我们热爱动物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可以达到下面两点要求。(板书:态度热情有礼貌) (2)交际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出示交际范例,明确交际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创设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交际语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及要点奠定基础。) 三、自主练习表达,礼貌提问或补充 1.小组合作,交流练习。 (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小狮子自我介绍时的例子,了解了表达的要求和技巧,现在就请大家和附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①小组成员轮流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听的同学可以有礼貌地进行补充或提问,进而互相启发,相互完善。 ②推荐一位组内交流小达人,代表本组在班内进行组间交流。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班内集体交流展示。 (1)明确要求。 ①讲的同学仪态要大方,声音要洪亮,确保每位同学能听得清楚。 ②小组评议,互相评价:是否说出动物的特点。说的时候是否按一定顺序把动物的样子讲清楚。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板书:说话声音响亮) (2)展示交流,自主评价。 四、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呀?以前我们学习了多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你能回忆一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企鹅和狮子有关的童话故事。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企鹅寄冰) 教师过渡:大家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狮子和企鹅,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段故事?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明确读文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读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有趣故事?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明确读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益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读准确生字词。) 三、研读课文,交流归纳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可真有趣啊,那接下来就一起和老师走近故事去看看吧! 1.企鹅生活在南极,狮子则住在炎热的非洲,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极在哪儿?非洲又在哪儿吗?(板书:企鹅——南极——冰天雪地 狮子——非洲——炎热) 学生交流汇报: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哪里很冷。非洲位于东半球的最西部,西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纵跨赤道南北,那里很热。 2.狮子为什么要企鹅给他寄冰? 教师指名回答:狮子大王住在炎热的非洲,他听说南极有一种很冷的东西叫冰,所以想让企鹅给他寄冰。 3.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学生交流汇报:南极寒冷,气温低,水到了南极就冻成了冰;非洲酷热,气温高,冰到了非洲就化成了水。 4.小结。 四、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接下来请大家写封信分别寄给狮子和企鹅,来帮助他们解开疑惑吧! 2.课后作业。 (1)把古诗《梅花》背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把《企鹅寄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野外必备 野外趣事 穿、披 迎、追 甩、摇 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在……在…… 作、法、都、别 梅花 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 企鹅寄冰 企鹅——南极——冰天雪地 狮子——非洲——炎热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与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梅花》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所以在教学中围绕诗词大意和中心思想展开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