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第2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1节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根据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事实。通过阅读“呼吸系统示意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通过对图中文字的细阅读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介绍肺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在理解了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功能后,要求学生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廓的变化,再配合做演示实验,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理解后面讲述的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增加感性认识。在前述基础上讲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通过进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分组实验知道气体在人体内发生了交换,通过香水扩散的事例使学生认识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分组实验,明确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重、难点)。 2. 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详细描述人体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重、难点)。 3. 结合自身情况了解成年人正常和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变化,对自身的呼吸频率变化有正确的认识(难点)。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理解气体交换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呼吸系统是生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科学思维:通过“呼出气与空气差别”分组实验,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数据记录—结论交流的完整流程,提高实验操作与证据解释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提出并解决与气体交换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为什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4.社会责任:结合“对着手掌哈气”活动和“运动呼吸频率增加”等真实案例,学生理解个人呼吸习惯,主动科学锻炼的生活方式。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 【教学难点】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二)活动导入 当你对着自己手掌哈气时,手掌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参加活动,描述感受,推测结果新知探究 【任务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分组实验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问题: 1. A、C 两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化有何不同?该变化说明了什么? A:澄清、C: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 补充: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B、D 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B:燃烧、D:熄灭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 补充:氧气有助燃效果,无氧则火苗熄灭 小组讨论 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 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人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的含量谁更多 虽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仍然是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PPT展示美食照片,问走到美食街就能闻到浓浓的香气,并且还可以随着味道寻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这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气体具有扩散特性,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阅读聚焦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哪些部位?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由学生自己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反馈,教师矫正: 静脉血→动脉血 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由学生自己分析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反馈,教师矫正: 动脉血→静脉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呼吸频率 由学生自己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呼吸频率。学生反馈,教师矫正: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呼吸16 ~ 20 次。 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体量增大,人体摄取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以适应代谢需要。 根据课本和PPT展示实验过程进行分组实验,并讨论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习题巩固】 1.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在呼吸过程中,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C ) A.气体扩散 B.呼吸作用 C.呼吸运动 D.血液运输 2.氧气经呼吸系统进入、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氧气在人体内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D ) A.肺泡 B.动脉血 C.静脉血 D.组织细胞 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D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4.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400米赛跑后,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C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第二章 人体需要空气 第一节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2课时)课后作业 1.人体内氧浓度最大的部位是(B ) A.动脉血 B.肺泡内 C.静脉血 D.肺部毛细血管 2.人体吸入的氧最终去向是( A ) A.组织细胞 B.心脏 C.肺 D.血液 3.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 C.过程①②都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②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学生积极参与,情境真实,学生兴趣高。以“对着手掌哈气”活动导入,迅速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课堂提问面广,95%学生能准确说出气体进出路径。通过“呼出气与空气差别”分组实验,学生对气体交换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整体上,学生对人体呼吸的认识有所提升,但在知识记忆和理解上还需加强巩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第二章 人体需要空气第一节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2课时)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济南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回顾旧知下降扩大进入小于向上向外移动扩张吸气上升缩小出大于向下向内移动收缩呼气学习目标通过“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分组实验,明确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01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详细描述人体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02结合自身情况了解成年人正常和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变化,对自身的呼吸频率变化有正确的认识。03难点重、难点重、难点课堂导入当你对着自己手掌哈气时,手掌有什么感觉?回答下列问题:暖暖的湿湿的阅读课本29-32页,完成导学案(3min)结合图5.2-8,说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含量(2min)结合图5.2-9,总结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总过程(3min)课堂导入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探究新知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ABCD空气装满水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C、D 两集气瓶倒置水槽中向集气瓶内吹气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向A、C 两集气瓶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AC澄清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向B、D 两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BD燃烧熄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得出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有助燃效果,无氧则火苗熄灭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 2.人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的含量谁更多 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虽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仍然是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含量。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具有扩散特性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12564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肺泡内的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肺泡肺部毛细血管CO2O2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的血液肺泡中含氧气多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动脉血肺泡血液氧气二氧化碳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的血液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O2CO2血液组织细胞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中含二氧化碳多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哪些部位?阅读聚焦外界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O2CO2O2CO2O2CO2O2CO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气体扩散气体扩散呼吸的四个连续的过程任务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呼吸16 ~ 20 次。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体量增大,人体摄取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以适应代谢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堂小结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动脉血肺泡血液氧气二氧化碳动脉血→静脉血血液组织细胞氧气二氧化碳1.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在呼吸过程中,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A.气体扩散 B.呼吸作用C.呼吸运动 D.血液运输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氧气经呼吸系统进入、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氧气在人体内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A.肺泡 B.动脉血 C.静脉血 D.组织细胞CD课堂练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课堂练习4.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400米赛跑后,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体育锻炼需要大量的氧气,要加深、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C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