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分层作业)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限时:20min)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B.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答案】A【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详解】A.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A错误。B.痰是由④气管和⑤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及粘着的灰尘和病菌组成,B正确。C.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正确。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A。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 )A.鼻 B.咽 C.喉 D.气管【答案】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鼻属于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仅空气通过,食物不会经过此处,故A不符合题意。B.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食物经口腔进入咽后进入食道,空气经鼻腔进入咽后进入喉,故B符合题意。C.喉属于呼吸道的一部分,食物若进入会引发呛咳,故C不符合题意。D.气管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食物误入会导致窒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5·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答案】A【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5·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答案】C【分析】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体积扩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人在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当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时,气体吸入肺。可见,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收缩、收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所示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肺泡壁紧贴毛细血管壁有利于气体交换C.肺泡与毛细血管都属于循环系统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加【答案】C【分析】肺泡是组成肺的功能单位,它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围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详解】AB.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AB正确。C.肺泡是肺的基本组成单位,属于呼吸系统,毛细血管属于循环系统,C错误。D.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加,D正确。故选C。6.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是( )A.外界>肺泡>气管 B.气管>肺泡>外界C.外界>气管>肺泡 D.肺泡>气管>外界【答案】C【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当膈肌、肋间外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外界气体进入肺。气体从外界进肺要经过气管到肺泡,此时外界、气管、肺泡处的气压大小依次是外界>气管>肺泡。ABD错误,C正确。故选C。7.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 )A.肺泡 B.血液 C.组织细胞 D.组织液【答案】C【分析】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解题关键是明确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具体场所在组织细胞。【详解】由分析可知,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C符合题意。故选C。8.当疲倦的时候,伸一个懒腰,头向后仰,深呼吸几次,你会感觉全身清爽,因为你排出了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肺泡【答案】B【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详解】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9.下图是发生于人体内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A.血液流经此处,X气体减少Y气体增多B.血液流经此处,营养物质减少废物增多C.X气体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D.Y气体进入血液可能在血浆中运输到肺部后排出【答案】C【分析】图片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交换示意图,X气体是氧气,Y气体是二氧化碳。【详解】A.图中的X气体是氧气,Y气体是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此处,X气体减少Y气体增多,A正确。B.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运输来的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的产生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此处,营养物质减少废物增多,B正确。C.图中的X气体是氧气。如果氧气在红细胞中,那么氧气到达组织细胞里的线粒体,需要经过4层细胞膜(1层红细胞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细胞膜)。如果氧气在血浆中,那么氧气到达组织细胞里的线粒体,需要经过3层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细胞膜)。如果氧气在组织细胞液中,那么氧气到达组织细胞里的线粒体,需要经过1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细胞膜)。因此X气体在线粒体被利用不一定经过四层细胞膜,C错误。D.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其中红细胞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大部分二氧化碳是通过血浆运输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D正确。故选C。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呼吸运动要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C.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答案】D【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详解】A.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中的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故A正确。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故B正确。C.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肺与外界的吸气,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呼气,故C正确。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而不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D。11.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肺活量/mL 2900 3000 3400A.2900mL B.3000mLC.3400mL D.3100ml【答案】C【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详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小明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分别是2900mL,3000mL,3400mL,则小明的肺活量是3400毫升,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D.AB段、CD段、EF段依次为受测者的慢跑、休息、奔跑三种状态【答案】B【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详解】A.在CD段,15秒时间内,完成4次呼吸运动,所以1分钟完成16次呼吸,故A错误。B.a点到b点,吸入肺内气体体积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故B正确。C.在EF段,受测者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导致的,故C错误。D.AB段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小,为休息;CD段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频率较快,为慢跑;EF段呼吸深度大、频率快,为奔跑,故D错误。故选B。13.请观察下图,并分析回答:(1)图1中的甲表示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 (吸气/呼气)状态,此时膈肌 (收缩/舒张),胸廓容积 ,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被吸入。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 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同学们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 手捏紧皮管,另一只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操作方法相反。预测实验结果, 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瓶。(3)当新鲜的空气进入肺泡后, 通过扩散进入血液中,血液变成含氧多的 血。氧气最终在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答案】(1) 吸气 收缩 扩(变)大 肺(泡)(2) 左 B A(3) 氧气 动脉 能量【分析】(1)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3)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详解】(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因此,图1中的甲表示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变)大,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被吸入。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同学们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另一只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操作方法相反。预测实验结果,吸气时A中通过的是空气,其内含有的二氧化碳量较小,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呼气时由于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瓶。(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氧气到达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限时:10min)1.(2025·江西·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制作了人体健康科普海报,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图中①与②应填入的是( )我是肺,我和①共同构成呼吸系统。我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通过②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如果我的主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增进我的通气能力,健康自身体质。A.膈 呼吸运动 B.膈 气体扩散C.呼吸道 呼吸运动 D.呼吸道 气体扩散【答案】C【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故①是呼吸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引起胸腔容积变化,导致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呼吸运动包括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些变化导致肺内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作用与吸气作用相反,故②是呼吸运动,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5·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图装置,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b、c模拟呼吸系统的相应结构,d橡皮膜模拟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c分别模拟气管和肺 B.向上推橡皮膜,则液面A上升C.向上推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 D.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答案】B【分析】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代表支气管,c小气球代表的是肺,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该模型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详解】A.图中b、c分别模拟支气管、肺,A错误。BC.向上推橡皮膜时,模拟的是膈肌的舒张状态,这会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从肺部排出,即呼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体排出,液面A(代表肺部内的气体压力)上升,B正确,C错误。D.向下拉橡皮膜时,模拟的是膈肌的收缩状态,这会导致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由于气压减小,外部气体进入肺部,模拟吸气过程,D错误。故选B。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模)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与其适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位于各级细支气管末端B.肺泡数目多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答案】A【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详解】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物质出入,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故BCD正确,A错误。故选A。4.(2023·河南·二模)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血管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只让红细胞单行通过B.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源自组织细胞D.该血管如果分布在肺部,则甲和乙分别连接静脉和动脉【答案】D【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详解】A.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推断图示所示的血管为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A正确。B.血液中的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B正确。C.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呼出的二氧化碳源自组织细胞,C正确。D.该血管如果分布在肺部,则甲和乙分别连接肺动脉和肺静脉,D错误。故选D。5.(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体生命活动不断地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最终部位分别是( )A.肺泡、组织细胞 B.组织细胞、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肺泡 D.毛细血管、肺泡【答案】B【分析】人体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发生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最终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参与反应;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肺泡排出体外。【详解】A.肺泡是氧气进入血液的场所,并非消耗氧气的最终部位;组织细胞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最终部位,故A错误。B.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两个过程均发生在组织细胞中,故B正确。C.组织细胞是消耗氧气的最终部位,但肺泡并非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故C错误。D.毛细血管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的通道,并非消耗或产生的最终部位;肺泡是二氧化碳排出的场所,而非产生的部位,故D错误。故选B。6.(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中的氧气直接在血浆中运输,不需要借助红细胞B.②、④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C.呼吸道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答案】B【分析】图可知,①肺通气、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详解】A.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所以③过程中的氧气需要借助红细胞,故A错误。B.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故B正确。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故C错误。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D错误。故选B。7.(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深度加强C.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答案】C【分析】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详解】ABD.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人在慢跑等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加快,呼吸深度也增加,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ABD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气体是混合气体,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C。(限时:8min)1.(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在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同学们用有塞的塑料瓶、塑料管、气球、橡皮膜、胶带等材料制作模型(如图),模拟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B.向上推橡皮膜时,模拟呼气状态C.当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上升 D.当胸廓容积缩小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答案】C【分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详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膈位于胸腔的底部(即腹腔的顶部),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 据图可知,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故A正确。B.向上推橡皮膜时,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模拟呼气状态,故B正确。C.当肋骨间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模拟吸气,故C错误。D.当胸廓容积缩小时,肺也跟着减小,肺内气压相应增大,故D正确。故选C。2.(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当儿童或成年人因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挤压会导致被救者( )A.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D.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答案】D【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详解】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导致被救者: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由此可见,D正确,ABC错误。故选D。3.(2025·新疆·中考真题)达瓦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员在高空钢丝上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时,需要人体各系统的参与和协调配合。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在高空完成蹲起、跳跃等动作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2)肺泡中的气体能经①扩散进入运动员的血液,由于肺泡壁和 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从而实现肺泡与血液的 。(3)运动员通过② 系统运输体内物质,该系统由 、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③送至组织细胞的 内(填细胞结构),氧化分解以满足运动员能量需求。【答案】(1)肺(2)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3) 循环 心脏 线粒体【知识点】叶绿体和线粒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分析】图中:①表示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②表示循环系统,③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详解】(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故运动员在高空完成蹲起、跳跃等动作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2)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是肺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气体能经①扩散进入运动员的血液,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从而实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人体内运输氧气、养分和代谢废物的主要系统是循环系统,它负责将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力泵)、血管(运输通道)和血液(运输介质)三部分组成;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运动员通过②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该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③送至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以满足运动员能量需求。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分层作业)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限时:20min)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B.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 )A.鼻 B.咽 C.喉 D.气管3.(2025·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4.(2025·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5.如图所示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肺泡壁紧贴毛细血管壁有利于气体交换C.肺泡与毛细血管都属于循环系统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加6.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是( )A.外界>肺泡>气管 B.气管>肺泡>外界C.外界>气管>肺泡 D.肺泡>气管>外界7.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 )A.肺泡 B.血液 C.组织细胞 D.组织液8.当疲倦的时候,伸一个懒腰,头向后仰,深呼吸几次,你会感觉全身清爽,因为你排出了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肺泡9.下图是发生于人体内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A.血液流经此处,X气体减少Y气体增多B.血液流经此处,营养物质减少废物增多C.X气体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D.Y气体进入血液可能在血浆中运输到肺部后排出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呼吸运动要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C.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11.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肺活量/mL 2900 3000 3400A.2900mL B.3000mLC.3400mL D.3100ml12.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D.AB段、CD段、EF段依次为受测者的慢跑、休息、奔跑三种状态13.请观察下图,并分析回答:(1)图1中的甲表示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 (吸气/呼气)状态,此时膈肌 (收缩/舒张),胸廓容积 ,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被吸入。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 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同学们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 手捏紧皮管,另一只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操作方法相反。预测实验结果, 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瓶。(3)当新鲜的空气进入肺泡后, 通过扩散进入血液中,血液变成含氧多的 血。氧气最终在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限时:10min)1.(2025·江西·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制作了人体健康科普海报,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图中①与②应填入的是( )我是肺,我和①共同构成呼吸系统。我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通过②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如果我的主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增进我的通气能力,健康自身体质。A.膈 呼吸运动 B.膈 气体扩散C.呼吸道 呼吸运动 D.呼吸道 气体扩散2.(2025·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图装置,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b、c模拟呼吸系统的相应结构,d橡皮膜模拟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c分别模拟气管和肺 B.向上推橡皮膜,则液面A上升C.向上推橡皮膜,模拟膈肌收缩 D.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呼气过程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模)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与其适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位于各级细支气管末端B.肺泡数目多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4.(2023·河南·二模)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血管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只让红细胞单行通过B.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源自组织细胞D.该血管如果分布在肺部,则甲和乙分别连接静脉和动脉5.(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人体生命活动不断地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最终部位分别是( )A.肺泡、组织细胞 B.组织细胞、组织细胞C.组织细胞、肺泡 D.毛细血管、肺泡6.(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中的氧气直接在血浆中运输,不需要借助红细胞B.②、④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C.呼吸道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7.(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深度加强C.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限时:8min)1.(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在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同学们用有塞的塑料瓶、塑料管、气球、橡皮膜、胶带等材料制作模型(如图),模拟胸廓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B.向上推橡皮膜时,模拟呼气状态C.当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上升 D.当胸廓容积缩小时,肺内气压相应增大2.(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当儿童或成年人因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挤压会导致被救者( )A.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D.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3.(2025·新疆·中考真题)达瓦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员在高空钢丝上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时,需要人体各系统的参与和协调配合。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在高空完成蹲起、跳跃等动作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2)肺泡中的气体能经①扩散进入运动员的血液,由于肺泡壁和 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从而实现肺泡与血液的 。(3)运动员通过② 系统运输体内物质,该系统由 、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③送至组织细胞的 内(填细胞结构),氧化分解以满足运动员能量需求。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 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