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材料中适合用于研究伴性遗传的是(  )
A.噬菌体 B.果蝇 C.大肠杆菌 D.豌豆
2.下列有关实验和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有丝分裂时,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半保留复制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3.某细菌有A、B两种类型,与A型菌相比,B型菌无法合成组氨酸。将从A型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培养B型菌,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B型菌。这种物质可能是(  )
A.多肽 B.DNA C.组氨酸 D.多糖
4.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的KRN2基因和水稻的KRN2基因碱基序列高度同源,该发现为植物间的进化提供了(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水平证据
5.清除衰老细胞对延缓机体衰老、防止癌症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细胞中存在胰岛素基因,证明该细胞已分化
B.细胞的凋亡离不开细胞内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分解作用
C.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D.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变小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长颈鹿的长颈是世代伸长颈部获取食物形成的
B.鸟类的不同喙形是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的结果
C.昆虫抗药性增强是农药诱导其产生了定向变异
D.海龟的鳍状肢是长期游泳锻炼后遗传给后代的
7.研究表明,小檗碱可通过多种机制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使细胞停滞在某一阶段而无法完成分裂。下列关于小檗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前期,则小檗碱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若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则小檗碱可能抑制DNA的复制
C.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为1:1.则小檗碱可能抑制着丝粒分裂
D.小檗碱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机制的研究成果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8.患者1和患者2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Y和XYY。经研究发现两位患者都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分析精母细胞发生异常分裂最可能的时期是( )
选项 患者1 患者2
A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Ⅰ
B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Ⅱ
C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D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Ⅰ
A.A B.B C.C D.D
9.玉米的甜和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观察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偶尔出现非甜粒籽粒,而邻近非甜粒玉米果穗上从未出现甜粒籽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进行杂交实验时,对于作为母本的玉米,可不去雄
B.甜玉米是隐性性状,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玉米基因型是YY或Yy
C.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非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玉米基因型是YY或Yy
D.若判断非甜玉米果穗上籽粒的基因型,可将其种植后自交,观察后代表型
10.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通常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医生对某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Ⅲ9的血友病基因来自其父亲,与其外祖父无关
B.若Ⅱ6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C.如果Ⅱ6想再生育一个孩子,建议她生育女孩
D.Ⅲ8的基因型与其母亲相同的概率为1/2
11.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如图1所示。为证明DNA的复制方式,科学家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有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
B.若第一代DNA离心后只有一条中带,证明DNA复制方式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C.若第二代DNA离心后有一条中带、一条轻带,即可排除分散复制
D.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到第三代,含14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的3/4
12.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贫血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其发病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①为DNA复制,过程②为转录,β链上的碱基序列为CAU
B.镰状细胞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谷氨酸替换成了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C.该实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该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利害关系是相对,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3.在家猫细胞中若存在两条X染色体,则其中一条会形成巴氏小体而失活,导致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已知家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有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有基因b的个体为橙猫,其他个体为皮毛花斑色的玳瑁猫。花斑毛色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与玳瑁猫交配,子代中有1/4的可能出现玳瑁猫
B.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C.可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确定正常猫的性别
D.只考虑毛色的遗传,该家猫有5种基因型、2种表型
14.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选择有利于扩大种群的表型特征的分布范围
B.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保持不变
C.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
D.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定向的
15.甲岛上有数量庞大的某昆虫种群(XY型,雌雄数量相等且可以自由交配),其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该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乙、丙两岛,若干年后调查体色基因的种类及频率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迁移时,甲岛该昆虫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80%
B.基因B1、B2的产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基因B、B2的出现提高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D.若干年后,乙、丙两岛的昆虫已经发生了进化
16.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有两对等位基因D/d、G/g,基因型为dd的斑马鱼胚胎期会发出红色荧光,带有G基因的斑马鱼胚胎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亲代M、N的基因型分别为Ddgg和DdGg
B.亲代M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互换
C.子代中只发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为DdGg、DDGg
D.子代斑马鱼中胚胎期发无色荧光的数量比红色荧光的数量多
二、解答题
17.图甲是某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20)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部分区段,图丙为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其中一条染色体的基因未标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甲中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孟德尔遗传规律实质发生于图甲中 (填图中字母)所处时期,该时期细胞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 。
(2)图乙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a=20,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 (填“一定”或“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若纵坐标是核DNA数且a=40,则该曲线可表示 分裂。
(3)图丙细胞发生的变异是 。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B:Ab:B=1:2:1,则原因是分裂过程中 。
18.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其含量降低容易引发阿尔茨海默症。如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甲启动时, 酶需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结合,使DNA双链打开。
(2)图示BDNF基因转录产生的信使RNA上通常会先后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多个肽链的合成,其意义是 。该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 (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细胞在分裂期不易发生甲过程的原因是 。
(3)由图可知,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正常人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相比,丙过程 (填“减弱”“不变”或“增强”)。基于上述分析,请提出一种治疗该疾病的思路: 。
19.眼白化病1型(OA1)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唯一致病基因是GPR143.正常的GPR143基因编码的OA1蛋白主要表达在虹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中,其功能是调节黑色素小体的生长,GPR143基因突变可导致OA1蛋白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如图表示某家系中OA1的遗传系谱图,且未在I-2号个体中检测到该突变基因(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不考虑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系中GPR143基因突变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GPR143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
(2)OA1患者Ⅲ—1、Ⅲ—3和Ⅲ—5中,致病基因来自I-1个体的是 ,Ⅲ—4和某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是 ,通过 的产前检测手段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眼白化病。
(3)近年来科研人员检测到了GPR143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其中某种突变类型是由GPR143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引起的,这种替换最终导致OA1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减小,从翻译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0.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具有食量低、结茧率高的特点。为了能够通过蚕卵颜色辨别蚕的性别,科研人员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基因(A控制黑卵,a控制白卵)得到变异家蚕,进而利用变异家蚕培育限性黑卵家蚕,过程如图。已知基因A位置改变后仍能正常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家蚕进行基因组测序,应该对其 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进行检测。图示产生变异黑卵家蚕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
(2)F1的黑卵个体中染色体异常的比例为 。为了实现多养雄蚕的目的,可利用该限性黑卵家蚕与 家蚕杂交,从子代中通过卵的颜色筛选出雄蚕。
(3)若位于W染色体上的A基因会导致常染色体上含有A的卵细胞50%死亡,用该限性黑卵家蚕与纯合的正常黑卵家蚕杂交,F1随机交配,则F1雌性家蚕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F2中白卵个体的比例为 。
三、实验题
21.异形叶现象是指基因相同的植物其叶形随环境差异而不同的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团队通过对异形叶植物进行比较和筛选,发现水生植物异叶水蓑衣株高10~30cm左右,扦插或叶片繁殖一周即可获得再生植株,而且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在2周内即产生截然不同的叶形,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是研究异形叶现象的理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异叶水蓑衣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但是适应是 (填“相对”或“绝对”)的。 等可遗传的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异叶水蓑衣作为研究异形叶的理想模式生物,具有优点有 (答出2点)。
(3)水生环境中异叶水蓑衣的叶片呈丝状且气孔退化;而陆生环境中叶片宽大、气孔发达。科学家发现HdSTM基因的表达量与异叶水蓑衣叶片结构的发育有关,如图为该基因在陆生和水生环境中的相对表达量,请结合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从光能利用和气体交换的角度,分析这种表达差异对异叶水蓑衣适应不同环境的意义。
①水生环境:HdSTM基因表达量 ,导致叶片结构简化,有助于其适应水流波动以及便于在水体中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和养分吸收。
②陆生环境:HdSTM基因表达量 ,促进叶片增厚和维管束发育, ,适应陆地充足光照环境和气体交换需求。
(4)为了验证“HdSTM是参与调控异叶水蓑衣叶片形态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关键基因”这一结论,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B B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D A B
17.(1) A→C→E→D→B→F E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 不一定 有丝分裂或减数
(3) 基因突变 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A、a的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与含B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精子
18.(1)RNA聚合
(2) 少量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从右到左 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高度凝缩,DNA不易解旋,分裂期不易发生转录
(3) miRNA-195与BDNF基因转录产物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E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过程,进而影响BDNF的形成 减弱 敲除miRNA-195基因或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转录或促进BDNF基因的转录
19.(1) 隐性 X
(2) Ⅲ-3 3/8 基因诊断
(3)碱基对的替换使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
20.(1) 29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2) 2/3 正常白卵
(3) AZ:aZ:AWA:aWA=2:2:1:2 1/7
21.(1) 自然选择 相对 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速度快、植株大小适中、叶形对环境因子敏感(叶形在不同的环境表型不同)、遗传转化简易(答到2点即可)
(3) 较高(多) 较低(少) 提高光能吸收效率和气体交换能力(增大光合面积和气体交换能力)
(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异叶水蓑衣均分为三组:野生型组、HdSTM基因过表达组(转入HdSTM基因)、HdSTM基因敲除组(或抑制HdSTM基因表达);将三组植株分别置于水生和陆生环境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各组叶片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