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6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6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音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
26
任务:
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收拾行囊
准备出发
活动1
侦察
zhēn
瓷碗
赵一曼

zhào
gāng
缸子
huán
归还
zào
病号灶
dùn
一顿饭
kàng
抗联
大锅
guō
沾光
zhān
不禁
jīn
shù
结束
行囊 字词工具包
1
词语我会认


多音字我会读

hái
huán
归还
还书
还有
还早

jìn
jīn
不禁
禁受
禁止
禁闭
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之一,1933年组建。1936年,与当时东北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在非常困难的环境里,奋战14年,历尽艰辛,战斗数万次,牵制与消灭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及警察,振奋了民族精神,
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
支援和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作战,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行囊 背景资料袋
2
赵一曼(1905-1936),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英勇就义。
行囊 文物卡
3
文物名称
陈列位置
文物主人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赵一曼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再和同学说说这个“粗瓷大碗”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行囊 故事提示图
4
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
收到粗瓷大碗
倒回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
把粗瓷大碗当成七班的菜盆
走进博物馆
了解故事
交流感悟
活动2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关心爱护战士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语言描写
1.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2.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关爱战士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
以身作则
英勇
侧面
粗瓷大碗的来历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心理描写
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背景
生活条件差
同甘共苦
关心伤病员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动作描写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
同甘共苦
神态描写
敬佩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些什么?
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着急
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她丢碗,是给一个新战士,是给七班当菜盆,只要有一个战士手中没有碗,她的碗就一定会“丢”。抗日成功,她就不会丢碗了;没有了战争,她就不会丢碗了;人们过上美好生活,她就不会丢碗了……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
讲述故事
活动3
读完课文,让我们讲讲粗瓷大碗的故事吧。
这个粗瓷大碗,带着通讯员对赵一曼的敬爱,带着炊事员老李对赵一曼的崇敬,带着七班战士对赵一曼的感激,更带着赵一曼对战士们的热爱,穿越漫长的岁月,陈列在我们眼前,它正无声地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赵一曼把自己的搪瓷缸子送给了新战士后,通讯员特地找了一个粗瓷大碗。开饭时通讯员用这个碗给赵一曼盛了高粱米饭,她却偷偷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这个碗不见了,原来它成了七班的菜盆。
滨江抒怀
赵一曼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资料链接
一、老兵讲故事。
如果你是那个小通讯员或者炊事员老李,现在你已经成了一个老兵。请你选择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向现在的人们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
练一练
我是炊事员老李。当年我看到赵一曼端着一个粗瓷大碗轻轻走进炊事棚,把满满的一碗高粱米饭倒进锅里,然后盛了半碗野菜粥。我心里很难过,赵一曼已经很长时间没吃饱饭了,可她心里想着战士们,宁可自己吃不饱,吃不好,也要把高粱米饭留给其他战士。我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没有吭声。因为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我知道即使去阻拦,也是拦不住的,赵一曼肯定会坚持把高粱米饭留给战士们的。我很心疼赵一曼。
二、请以“粗瓷大碗,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粗瓷大碗,我想对你说:读完这个故事,我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赵一曼。我明白了一个大人们常说的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捧好我手里的“金碗银碗”!(共29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
26
粗瓷大碗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了解更多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侦察
zhēn
学认字
拼音开关
瓷碗
赵一曼

zhào
gāng
缸子
huán
归还
zào
病号灶
dùn
一顿饭
kàng
抗联
大锅
guō
沾光
zhān
不禁
jīn
shù
结束



他还在学习。
他去图书馆还书。
huán
hái
多音字

这种植物禁不住霜冻。
这条路禁止机动车通行。
jìn
jīn
“加一加”“减一减”
火+土=( )

灶具
次+瓦=( )

青花瓷
速-辶=( )

结束
屯+页=( )

停顿
探查摸清对方有关情况
侦察
结合词语识字












识字游戏
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
收到粗瓷大碗
倒回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
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再和同学说说这个“粗瓷大碗”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自读提示
基调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转折
引出下文
自读提示
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
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
开饭了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
后来
感动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令你感动?
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
关心爱护战士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语言描写
1.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
2.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关爱战士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
以身作则
英勇
侧面
粗瓷大碗的来历
开饭了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心理描写
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背景
生活条件差
同甘共苦
关心伤病员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动作描写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
同甘共苦
神态描写
敬佩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我跑进家门,打开冰箱,拿出雪糕,大口地吃了起来。
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一些什么?
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
齐读课文第9-11自然段,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最后到哪里去了?
自读提示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着急
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一个粗瓷大碗
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战斗刚刚结束:碗的来历
关爱战士
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开饭了: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后来: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第二天:碗消失了
结构梳理
本文围绕一个____________的来历,讲述了_________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________胜于关心_______,与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粗瓷大碗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主题概括
一、老兵讲故事。
如果你是那个小通讯员或者炊事员老李,现在你已经成了一个老兵。请你选择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向现在的人们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吧。
课堂演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从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是因为她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碗是通讯员从别人那儿拿来的
关爱战士、以身作则
1. 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
A. 顺叙 B.倒叙 C. 插叙
2.“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
这么‘丢’ 啊!”这句话的语气是( )。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B
C
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赵一曼的事迹,和同学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