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3 司马光(课件+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3 司马光(课件+音频)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亲爱的同学们:
古今中外,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美好的品质,宛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他们总是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力量。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八单元,去发现那一束束温暖的“阳光”。
感悟美好品质,获取精神力量。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感悟美好品质,获取精神力量。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一个粗瓷大碗
司马光
一定要争气
手术台就是阵地
学习美好品质
汲取奋进力量
任务二:采访童第周
一定要争气
任务三:走进博物馆
做好讲解员
闯过关卡 穿越时空
经过考验 成为小记者
任务一:初识文言文
讲述温暖故事
任务四:借一束温暖的光
借注释 知意思
采访人物 了解故事
讲述白求恩的故事
讲述赵一曼的故事
评价人物 讲好故事
品读故事 汲取力量
任务五:写一件难忘的事
任务:
初识文言文
讲述温暖故事
司马光
23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闯过关卡
穿越时空
第一课时
活动1
司马光(1019-1086)
复姓
名字
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关卡 课题大揭秘
1
诸葛亮
东方朔
欧阳修
尉迟恭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字数比较少
比较难理解
文言文
关卡 初识文言文
2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认识文言文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
关卡 初读文言文
3
关卡 生字我会写
4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dēng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书写指导
chí
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
恭喜你闯过关卡,成功穿越时空!
借注释
知意思
活动2
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登瓮的孩子。
指除司马光和跌倒在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
指司马光。
借助课文注释,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注释
-------------------------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去〕离开。
⑥〔光〕指司马光。
⑦〔之〕它,这里指瓮。
⑧〔迸〕涌出,喷出。
23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⑤,光⑥持石击瓮破之⑦,水迸⑧,儿得活。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群儿戏于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群( )
戏( )
庭( )
一群
庭院
游戏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真有意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跌倒
淹没
一个小孩爬上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众皆弃去,
众( )
弃( )
去( )
众人
离去
抛弃
全,都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它,这里指瓮
涌出,喷出
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水迸,儿得活。
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群儿________,一儿______,
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水_____,
_________。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登瓮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填一填
司马光
23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评价人物
讲好故事
活动3
先听音频中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再将生字填入下面的括号中,读一读,想一想,司马光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群儿戏于(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大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众皆弃去
面对落水小孩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小孩
司马光
吓跑
救人
对比
司马光沉着冷静
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拉落水者
砸瓮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在非常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提示:
1.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故事。
2.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尽全身力气向瓮砸去,“砰!”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一儿
群儿
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
登瓮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皆弃去
得活
记住人物,回忆人物故事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跨学科学习
《资治通鉴》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练一练
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连环画配文。
角色扮演。
角色:司马光 落水的孩子(1人) 其他孩子(2人)
提示:演好自己的角色,想想说什么,怎么演。(共48张PPT)
司马光
23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来欣赏两张图片,想一想,这两张图片描述的是哪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岸边杨柳枝条变绿变软了,在薄雾中随风摆动,似乎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放风筝。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
第一课时
司马光(1019-1086)
复姓
名字
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呢!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
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字数比较少
比较难理解
文言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认识文言文
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登瓮的孩子。
指除司马光和跌倒在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
司马光。
自读提示
借助课文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注释
-------------------------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去〕离开。
⑥〔光〕指司马光。
⑦〔之〕它,这里指瓮。
⑧〔迸〕涌出,涌出。
23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⑤,光⑥持石击瓮破之⑦,水迸⑧,儿得活。
小组合作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群儿戏于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群( )
戏( )
庭( )
一群
庭院
游戏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真有意思!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跌倒
淹没
一个小孩爬上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众皆弃去
众( )
弃( )
去( )
众人
离去
抛弃
全,都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带有“皆”字的四字词语?
皆大欢喜 人尽皆知 比比皆是
草木皆兵 有口皆碑 满盘皆输
词语积累(带“皆”的成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它,这里指瓮
涌出,喷出
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水迸,儿得活。
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再次朗读课文,找找停顿规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朗读指导
自读提示
群儿 ,一儿 , 。
众 ,光 , ,儿 。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登瓮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得活
背一背,填一填
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学写字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dēng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í
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一、根据句子意思,给加点字组词。
群儿戏于庭
群( )
戏( )
庭( )
一群
游戏
庭院
课堂演练
二、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
(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 )别的孩子都慌了,跑去喊大人。
( )掉进瓮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 )司马光举起大石头,把瓮砸破了。
(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瓮里。
2
1
6
4
5
3
三、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是复姓?
公孙策
诸葛亮
司马炎
1.背诵课文。
2.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司马光
23
先听音频中的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再将生字填入下面的空格中,读一读,想一想,司马光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群儿戏于(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大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自读提示
众皆弃去
面对落水小孩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小孩
司马光
吓跑
救人
对比
司马光沉着冷静
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拉落水者
砸瓮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在非常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课后第二题)
提示:
1.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故事。
2.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总结提升
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尽全身力气向瓮砸去,“砰!”瓮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总结提升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总结提升
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一儿
群儿
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
登瓮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皆弃去
得活
记住人物,回忆人物故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结构梳理
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司马光砸瓮救人
爱护同伴
主题概括
司马光(节选)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②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闻:听,听到。
③退:回去。
④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⑤自是:从那以后。
拓展延伸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稳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家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和寒暑。
群儿戏于庭。
戏: 于: 庭: 。
译文:
游戏
一、先解释红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庭院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课堂演练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光: 迸: ____ 。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喷出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了,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在危险面前不要慌,我们都是“司马光”。
假如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持刀行凶,你要这样做:
首先要沉着,要大声向旁人寻求帮助,拨打110报警;不要激怒歹徒,注意寻找掩体躲避,同时大声呼叫,以提醒更多的人及时避险。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