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模型(表示水分子,表示蔗糖分子)能正确表示蔗糖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的状态的是( )A. B.C. D.2.(2024八上·杭州期中)近期,科研人员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通体碧绿,叶片宽大,根系浅而多。据此判断,该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是( )A.高山山顶 B.热带沙漠 C.热带雨林 D.极地寒带3.(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冲泡了一杯加糖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蔗糖溶解的是( )A.增加杯内气压 B.升高水的温度C.将蔗糖碾碎 D.加速搅拌4.(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植物感应性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碰触含羞草,含羞草叶片合拢 B.菜豆种子的根向下生长C.植物叶片的向光的方向生长 D.蚕豆植物的茎背向地面生长5.(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体内的腺体有两种类型。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唾液腺 B.汗腺 C.泪腺 D.睾丸6.(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对河水进行过滤时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的滤孔越细越好 B.过滤后烧杯中为纯净水C.滤纸上残留物为不溶颗粒 D.玻璃棒搅拌用以加速过滤7.(2024八上·杭州期中)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器正极产生氢气B.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D.该实验能证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燃8.(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影响气候的因素的是A.人工降雨弹 B.纬度位置 C.海陆性质 D.地形因素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科研小组研究植被护坡的实验示意图,A、B为相同的土坡面,C、D坡面不做植被处理,坡度均为左右。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坡面洒水。则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最多的是( )A. B.C. D.10.(2024八上·杭州期中)今年9月下旬,钱塘江中一艘货船满载河沙。因装载货物过重,达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经过浅水区时有搁浅的风险。为使该货船能顺利通行,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往水中加盐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动力更强的货船拖拽该货船C.将浅水区河底沙子挖出来装载入该货船D.等待钱塘江涨潮时通过1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给对流管中加满水,进行如下操作,管中水的对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变化图,对该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增加逐渐减少B.我国东部低纬度地区降水充沛,是人均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C.纬度到人均水资源较少是因为该区域人口集中导致D.南水北调可以适当缓解高纬度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象13.(2024八上·杭州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章鱼触手上有吸盘,在液体压强作用下,有利于抓住水下附着猎物B.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有利于保持体内水分C.我国陆地与海洋分布的结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季风气候D.人体内分泌腺产生激素通过特定管道进入毛细血管,有利于针对人体局部起作用1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午饭过后,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增加 下降 B.减少 上升C.增加 上升 D.减少 下降1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装置是某同学将气球压入鱼缸来感受浮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压气球,浮力大小不变B.放手后气球将加速上浮,直到部分浮出水面C.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D.气球上浮过程中,气球内部气体压强始终大于大气压强16.(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今年10月29日我校运动会期间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空气质量22℃ 13℃ 晴 东风5级 优(1)这天的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8日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17.(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某座山的剖面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1)甲地和乙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2)在对流层,地面温度会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已知①处的海拔高度是120米,温度是25℃,若②处的海拔高度是2620米,则该处的气温约为 ℃。18.(2024八上·杭州期中)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从以上信息可知海水属于______。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自制了一个“浮沉子”。[实验步骤]①在小药瓶的瓶盖处开一个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②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③拧紧矿泉水瓶的瓶盖。[预期现象]小药瓶就是一个“浮沉子”,用力按压矿泉水瓶,小药瓶下沉,松手后上浮。[知识原理]按压矿泉水瓶时,矿泉水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馈改进]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是因为实验步骤中出现了问题,请指出并改正: 。20.(2024八上·杭州期中)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1)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 。(2)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晶体)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可向烧杯中加入 (选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21.(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启在家分担家务帮妈妈洗碗。洗碗过程中,小启发现如图所示现象。洗碗池中甲、乙、丙三只同样的饭碗,甲和丙沉入水底,而乙却漂浮在水面上。(1)甲、乙两只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启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则洗碗池中水面将 ;(选填“下降”、“上升”或“不变”)(3)小启将洗碗池中甲、乙两只碗取出,丙碗仍然倒扣在池底,放掉洗碗池中的水后,发现丙碗很难拿起来,掰起丙碗一侧,有大量水从碗里流出,然后便可轻松拿起丙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起丙碗前后差异的原因 。22.(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小组欲配制16%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应选用规格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字母)A.继续添加适量氯化钠 B.减少适量氯化钠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3)实验③中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2024八上·杭州期中)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②实验前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单位: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单位:uU/L)实验前 实验后A 健康大鼠 5.76 5.61 26.45B 糖尿病大鼠 17.07 15.31 13.90C 糖尿病大鼠 16.80 8.15 21.15(1)设置A组的目的是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B组,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3)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请写出该假设: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24.(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研究。(1)达尔文通过实验A与实验B,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该实验的变量是 。(2)拜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C的结果,可以推测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 (选填“左”或“右”)弯曲生长。(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图甲②、③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2)从物体刚开始接触水面至浸没在水中,它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到:结论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结论Ⅱ: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还与浸入深度有关。结论Ⅲ: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无关。(3)为了探究结论Ⅱ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足够的水、一个密度大于水的均匀长方体,长方体表面标有等距离的线,如图丙所示。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挂住长方体,在长方体上设置了a、b、c、d四个挂扣。请仅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分析论证;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用弹簧测力计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析论证:③若,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 。2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氢气体积/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 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本实验的结论是 。(4)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27.(2024八上·杭州期中)临安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 。(写出2点)(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你想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是 。28.(2024八上·杭州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1)在做好甲图实验后,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 Pa;(2)实验时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爱思考的小启同学回到学校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将原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90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500g,烧杯质量为125g,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值为 。2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高为30cm,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分别置于柱形容器底部。其中,乙图的木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用一根长为2cm的细线连接(不计细线的质量)。g取,水的密度;(1)向甲容器中加水,当水深度为10cm时,求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有多大?(2)向甲容器中加水,至少需要加入多少质量的水,才能使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圆柱形木块不发生倾斜)(3)请在丙图中画出向乙容器中加水,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圆柱形木块不发生倾斜,请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数据)30.(2024八上·杭州期中)你见过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______。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请解释“倒置”的目的? 。(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4)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3%,则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简易净水器过程中,为研究净水效果,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资料:Ⅰ.明矾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Ⅱ.浑浊度用以表示浑浊程度,浑浊度越低代表水质越好。【进行实验】实验1:分别用等量不同材料装填入装置(见图),对100mL河水(预先滴入1滴红墨水)进行净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净水材料 净水效果1-1 小卵石 净化速度快,水样浑浊,仍为红色1-2 石英砂 净化速度较慢,水样较澄清,仍为红色1-3 活性炭 净化速度很慢,水样澄清,一段时间后,出现浅红色实验2:分别将相同流量河水注入填充等量活性炭的净化装置。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2-1 2-2实验装置河水通过活性炭层的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净水效果 实验2-2比2-1净化后的水更清澈实验3:取100mL河水,测定初始水样的浑浊度为670NTU。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水样进行处理,测定水样的浑浊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3-1 3-2 3-3 3-4操作 静置1h 加入明矾 使用滤纸进行过滤 使用自制净水器(见图)处理浑浊度/NTU 256 143 55 43【解释与结论】(1)实验1的目的是 。(2)由实验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实验3-2中,加入明矾后水样的浑浊度低于670NTU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4)依据实验数据,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自制净水器处理等量水样比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净化效果更好”的结论,其证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质分子或离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蔗糖分子在水中会不断运动,最终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解答】蔗糖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即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这些特征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叶片宽大可以增大蒸腾作用的面积,有利于散热和水分的散失;根系浅而多可以在土壤表层吸收水分和养分,适合生长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解答】根据题干描述,该新物种通体碧绿,叶片宽大,这通常表明它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水分蒸发能力,这是热带植物为了适应高温、多湿环境而进化出的特征。其次,其根系浅而多,这种根系结构有利于在湿润的土壤中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也是热带植物常见的根系特征。因此, 该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热带雨林 。高山山顶环境寒冷、气候恶劣;热带沙漠环境干燥、缺水;极地寒带极端寒冷,都与该物种宽大的叶片和浅多的根系特征不匹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答案】A【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溶解速率越快;搅拌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使溶质和溶剂充分接触,溶解速率越快;颗粒越小,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率越快。【解答】蔗糖溶解的快慢与温度、固体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有关,所以升高水的温度、将蔗糖碾碎、加速搅拌可以加快蔗糖的溶解,而增加杯内气压不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在单侧光、重力等外界刺激下,表现出的定向生长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背地性等;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等。【解答】A、碰触含羞草,含羞草叶片合拢 ,这是一种感性运动,而非向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闭合。这种运动与外界刺激的方向无关,而是植物对刺激的直接反应 ,A符合题意。B、菜豆种子的根向下生长 ,这是植物的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的一种。向地性是指植物的根在重力作用下,朝向地心方向生长的特性 ,B不符合题意。C、植物叶片向光的方向生长 ,这是植物的向光性,也属于向性运动。向光性是指植物叶片在光照作用下,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特性 ,C不符合题意。D、蚕豆植物的茎背向地面生长 ,这是植物的背地性,同样是向性运动的一种。背地性是指植物的茎在重力作用下,背向地心方向(即向上)生长的特性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答案】D【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解答】人体内的腺体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种类型。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外分泌腺则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12。选项中,唾液腺、汗腺和泪腺,都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属于外分泌腺;睾丸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是内分泌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等,过滤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解答】A 、滤纸的滤孔不是越细越好,太细会导致过滤速度过慢, 错误;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后烧杯中的水仍然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水,错误;C、过滤时,滤纸上的残留物为不溶于水的颗粒,正确;D、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而不是搅拌,搅拌不能加速过滤,且可能会捅破滤纸,错误。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解答】A、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故说法不正确;B、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不正确;C、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即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说法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能证明水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无法证明能燃烧,故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解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人工降雨弹影响的是天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轻。(2)不同的坡面覆盖材料,其抗侵蚀能力不同,会影响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解答】A、坡面覆盖生物草皮,生物草皮有植物根系和茎叶,能有效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较少,故该选项错误。B、坡面覆盖橡胶仿生草皮,虽然是仿生草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流,起到类似植被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较少,故该选项错误。C、坡面是细沙,细沙颗粒细小,结构松散,在水流冲刷下容易被带走,会导致大量泥沙汇入水沟,故该选项正确。D、坡面是碎石 + 黄土,碎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水流,减少黄土被冲刷的程度,汇入水沟的泥沙量相对较少,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液体密度增大或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时,浮力会增大。【解答】A、往水中加盐增大水的密度,需要耗费的盐较多,成本较高,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另一艘动力更强的货船拖拽该货船,若船搁浅受到的阻力较大,拖拽容易损坏船底,故B不符合题意;C、将河底沙子挖出来装载入该货船,此时船的总重增加,会继续下沉,还是容易搁浅,故C不符合题意;D、等待钱塘江涨潮时通过,水的深度会增加,船会向上移,可以安全通过,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析】【分析】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密度小的上升,密度大的下降。据此结合图示分析解答。【解答】A、流管中加满水,在右下角加热,水的体积变大,因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水的密度变小,这部分水上升,左边密度较大的水过来填补,如此反复,水逆时针流动,故A正确;BC、图中水的流动方向都向上或向下,这是不可能的,故BC错误;D、在管子中部下放一冰块,水的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右侧中的水不可能上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分布【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答】A、读图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增加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B、我国东部低纬度地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丰富,B分析正确。C、我国纬度到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供水紧张,C分析正确。D、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缓解,D分析正确。故答案为:A。13.【答案】D【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血液循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生物的结构会与其功能相适应,不同的生物结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和实现特定的功能。(2)我国独特的海陆分布结构是形成季风气候的重要原因。【解答】A、章鱼触手上的吸盘结构确实与其捕捉猎物的功能相适应。在液体压强作用下,吸盘能紧密地吸附在猎物或附着物上,帮助章鱼抓住猎物,A正确。B、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其叶子呈针状的结构减少了叶子的表面积,从而降低了水分蒸发的速度,有助于仙人掌在干燥环境中保持体内水分,B正确。C、我国地理位置特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结构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这体现了地理结构与气候功能之间的适应关系,C正确。D、内分泌腺并没有特定的管道将激素输送到毛细血管,而是直接通过血液或淋巴液将激素分泌到全身。激素在血液中循环,对全身细胞产生作用,而不是仅对局部起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D。14.【答案】A【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会刺激感受器,进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解答】①表示的是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当人体进食后,血糖水平会升高,此时胰岛会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胰岛素,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②表示的是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的过程,胰岛素分泌后,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气球受压越大,体积越小分析;(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3)根据漂浮的条件分析;(4)根据内部压强等于外部大气压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分析。【解答】A、气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压气球的过程中,因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气球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BC、放手后,因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故将加速上浮,直到部分浮出水面,当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球上浮过程中,气球内部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液体产生压强之和,始终大于大气压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答案】(1)14(午后2)(2)甲地【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高压区多晴朗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据表格可知,22℃是该地这天的最高气温,故该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据表中10月29日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杭州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可知,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据图可知,甲地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故这天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据表格可知,22℃是该地这天的最高气温,故该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据表中10月29日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杭州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可知,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据图可知,甲地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故这天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17.【答案】甲;1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降水【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2)对流层温度会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大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约6℃。【解答】(1)某山的剖面示意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该风向来自海洋,甲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势的抬升,多地形雨;乙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甲地和乙地中降水较多的是甲。(2)①处的海拔高度是120米,②处的海拔高度是2620米,②处比①处高2620米﹣120米 =2500米;由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约6℃,所以②处比①处气温低2500米x6℃/1000米=15℃;则②处的温度是25℃-15℃=10℃。18.【答案】(1)B(2)大于【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混合物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当溶液蒸发水分时,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解答】(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B;(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B;(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19.【答案】变大;步骤②中,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由于小药瓶材料的密度比水大,小药瓶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小药瓶会沉底,所以步骤②改为:小药瓶装入适量的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当对封闭的气体进行压缩时,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会增大。(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解答】按压矿泉水瓶时,贮水筒内封闭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步骤②中,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由于小药瓶材料的密度比水大,小药瓶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小药瓶会沉底,所以步骤②改为:小药瓶装入适量的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20.【答案】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氢氧化钠【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2)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和常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1)由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当温度由40℃升温至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6.4g,因为向烧杯中加入47g碳酸钠,所以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2)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应该使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要升高温度,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可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21.【答案】(1)小于(2)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进而判断出算出甲、乙两只碗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关系;(2)碗漂浮于水面上,要想判断水槽中的水面是否变化,则需要比较空瓷碗排开水的体积、加水后瓷碗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去所取水的体积是否相等:若二者体积相等,则水面不变;若增大,则水面上升;若减小,则水面下降;(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甲沉入水底,由沉浮条件可知,甲受到浮力小于重力;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沉浮条件可知,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甲、乙是同样的饭碗,重力相等,所以甲碗受到水的浮力小于乙碗受到水的浮力。(2)空碗漂浮在水槽中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的重力,即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和水的重力之和,即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碗排开水的体积V排增大部分补回水槽中减少水的体积,因此水槽的液面将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1)甲沉入水底,由沉浮条件可知,甲受到浮力小于重力;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沉浮条件可知,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甲、乙是同样的饭碗,重力相等,所以甲碗受到水的浮力小于乙碗受到水的浮力。(2)空碗漂浮在水槽中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的重力,即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和水的重力之和,即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碗排开水的体积V排增大部分补回水槽中减少水的体积,因此水槽的液面将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22.【答案】(1)32;200(2)A(3)偏小【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和体积,即可判断出可以选用的量筒规格;(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3)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据此分析;量取准确用量的液体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定。【解答】(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00g×16%=32g;溶剂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即为168mL,量取液体时,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因此应选用规格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再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若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选A;(3)实验③中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00g×16%=32g;溶剂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即为168mL,量取液体时,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因此应选用规格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再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若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选A;(3)实验③中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23.【答案】(1)对照(2)游泳训练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了血糖(3)游泳训练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适当运动【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1)设置A组的目的是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非糖尿病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数据显示,C组大鼠进行了游泳训练后,其空腹血糖大幅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浓度较B组高,这表明游泳训练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并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有效降低了血糖水平。(3)实验中C组(游泳训练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验证了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改善作用。因此,实验前可以假设游泳训练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因此合理膳食和坚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1)设置A组的目的是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非糖尿病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数据显示,C组大鼠进行了游泳训练后,其空腹血糖大幅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浓度较B组高,这表明游泳训练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并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有效降低了血糖水平。(3)实验中C组(游泳训练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验证了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改善作用。因此,实验前可以假设游泳训练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因此合理膳食和坚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24.【答案】(1)有无胚芽鞘尖端(2) 左(3)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并在胚芽鞘基部横向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曲(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其核心在于控制单一变量。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仅仅是由所研究的条件引起的。这里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它是我们探究的关键因素。(2)植物向光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表现。其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生长素会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所以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从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造成向光弯曲生长。(3)拜尔实验表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实验则是在拜尔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种物质(即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旨在明确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与胚芽鞘弯曲生长之间的关系。【解答】(1)达尔文通过实验A和B来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在实验A中,保留胚芽鞘尖端,结果向光弯曲;在实验B中,胚芽鞘尖端被去除,不弯曲。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达尔文得出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就是胚芽鞘尖端是否存在。(3)在拜尔的实验C中,切下的尖端被移到一侧,导致胚芽鞘朝对侧弯曲,表明尖端分泌的物质诱导弯曲。根据这一原理,实验D中,如果尖端被放置在右侧,则几天后胚芽鞘会朝左侧弯曲。(3)拜尔实验通过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观察胚芽鞘朝相反方向弯曲,推测尖端产生了某种控制生长的物质。温特在此基础上猜想该物质(即生长素)可以运输到胚芽鞘基部,并因横向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4)温特实验得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能通过琼脂块作用于胚芽鞘下部,导致弯曲生长的结论。但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贴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是否会引起胚芽鞘的弯曲反应,从而进一步验证尖端释放物质的作用。(1)达尔文通过实验A和B来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在实验A中,保留胚芽鞘尖端,结果向光弯曲;在实验B中,胚芽鞘尖端被去除,不弯曲。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达尔文得出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就是胚芽鞘尖端是否存在。(2)在拜尔的实验C中,切下的尖端被移到一侧,导致胚芽鞘朝对侧弯曲,表明尖端分泌的物质诱导弯曲。根据这一原理,实验D中,如果尖端被放置在右侧,则几天后胚芽鞘会朝左侧弯曲。(3)拜尔实验通过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观察胚芽鞘朝相反方向弯曲,推测尖端产生了某种控制生长的物质。温特在此基础上猜想该物质(即生长素)可以运输到胚芽鞘基部,并因横向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4)温特实验得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能通过琼脂块作用于胚芽鞘下部,导致弯曲生长的结论。但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贴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是否会引起胚芽鞘的弯曲反应,从而进一步验证尖端释放物质的作用。25.【答案】液体密度;挂着a(c),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用弹簧测力计挂着b(d),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物体进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3)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测出浮力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答】(1)②、③两次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挂着a(c),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弹簧测力计挂着b(d),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两种方式中物体进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即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若,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进入深度无关。26.【答案】(1)硫酸浓度(2)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3)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水被电解后,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或H2SO4)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因为水被电解后,溶液溶剂质量减小,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或H2SO4)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因为水被电解后,溶液溶剂质量减小,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27.【答案】板栗的大小,形状,新鲜度等;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温度一定时,爆壳率与气压的关系【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答】(1)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板栗的大小等;(2)分析图乙可看出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即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3)由题意可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是温度一定时,爆壳率与气压的关系。28.【答案】(1)1.08×105(2)偏大(3)1.1×105P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测量。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当测量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和活塞的横截面积S时,就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p。(2)当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时,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力偏大,从而使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偏大。【解答】(1)据甲图可知,该注射器的体积为带刻线部分的长度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则测得大气压值为(2)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压强会偏大。(3)设大气压强为p,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解得摩擦力为-------①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②联立①②解得(1)据甲图可知,该注射器的体积为带刻线部分的长度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则测得大气压值为(2)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压强会偏大。(3)设大气压强为p,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解得摩擦力为-------①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②联立①②解得29.【答案】(1)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则水深则加入水的质量(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由V=Sh算出则水的深度,由m=ρV算出加入水的质量;(3)由G=mg和算出圆柱形木块的密度,由于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据此画出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与所加水的质量m关系的图像。【解答】(3)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所以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则水深则加入水的质量(3)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所以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0.【答案】(1)B(2)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减小(4)180【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2)根据“倒置”的目的进行分析;(3)根据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进行分析;(4)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不合题意;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3)倒置的目的是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x180g。(1)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不合题意;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倒置的目的是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x180g。31.【答案】在净水材料用量、河水体积等条件相同时,比较不同净水材料的净化效果(合理即可);在河水流量、活性炭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通过活性炭层净水效果好(合理即可);明矾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初始水样的浑浊度相同,实验3-4比3-3中净化后的水样浑浊度低【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来分析;(2)根据净化水的效果来分析;(3)根据明矾的性质来分析;(4)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1)在实验1中,净水材料用量、河水体积等条件相同,不同净水材料的净化效果不同;(2)由实验2净水的效果可知,在河水流量、活性炭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通过活性炭层净水效果好;(3)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在实验3-2中,加入明矾后水样的浑浊度低于670NTU的原因是明矾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4)依据实验数据和净水的效果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自制净水器处理等量水样比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净化效果更好,其证据是初始水样的浑浊度相同,实验3-4比3-3中净化后的水样浑浊度低。1 / 1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模型(表示水分子,表示蔗糖分子)能正确表示蔗糖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的状态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质分子或离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蔗糖分子在水中会不断运动,最终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解答】蔗糖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即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故答案为:B。2.(2024八上·杭州期中)近期,科研人员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通体碧绿,叶片宽大,根系浅而多。据此判断,该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是( )A.高山山顶 B.热带沙漠 C.热带雨林 D.极地寒带【答案】C【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这些特征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叶片宽大可以增大蒸腾作用的面积,有利于散热和水分的散失;根系浅而多可以在土壤表层吸收水分和养分,适合生长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环境中。【解答】根据题干描述,该新物种通体碧绿,叶片宽大,这通常表明它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水分蒸发能力,这是热带植物为了适应高温、多湿环境而进化出的特征。其次,其根系浅而多,这种根系结构有利于在湿润的土壤中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也是热带植物常见的根系特征。因此, 该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热带雨林 。高山山顶环境寒冷、气候恶劣;热带沙漠环境干燥、缺水;极地寒带极端寒冷,都与该物种宽大的叶片和浅多的根系特征不匹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冲泡了一杯加糖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蔗糖溶解的是( )A.增加杯内气压 B.升高水的温度C.将蔗糖碾碎 D.加速搅拌【答案】A【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溶解速率越快;搅拌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使溶质和溶剂充分接触,溶解速率越快;颗粒越小,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率越快。【解答】蔗糖溶解的快慢与温度、固体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有关,所以升高水的温度、将蔗糖碾碎、加速搅拌可以加快蔗糖的溶解,而增加杯内气压不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植物感应性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碰触含羞草,含羞草叶片合拢 B.菜豆种子的根向下生长C.植物叶片的向光的方向生长 D.蚕豆植物的茎背向地面生长【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在单侧光、重力等外界刺激下,表现出的定向生长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背地性等;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等。【解答】A、碰触含羞草,含羞草叶片合拢 ,这是一种感性运动,而非向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闭合。这种运动与外界刺激的方向无关,而是植物对刺激的直接反应 ,A符合题意。B、菜豆种子的根向下生长 ,这是植物的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的一种。向地性是指植物的根在重力作用下,朝向地心方向生长的特性 ,B不符合题意。C、植物叶片向光的方向生长 ,这是植物的向光性,也属于向性运动。向光性是指植物叶片在光照作用下,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特性 ,C不符合题意。D、蚕豆植物的茎背向地面生长 ,这是植物的背地性,同样是向性运动的一种。背地性是指植物的茎在重力作用下,背向地心方向(即向上)生长的特性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体内的腺体有两种类型。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唾液腺 B.汗腺 C.泪腺 D.睾丸【答案】D【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解答】人体内的腺体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种类型。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外分泌腺则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12。选项中,唾液腺、汗腺和泪腺,都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属于外分泌腺;睾丸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是内分泌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对河水进行过滤时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的滤孔越细越好 B.过滤后烧杯中为纯净水C.滤纸上残留物为不溶颗粒 D.玻璃棒搅拌用以加速过滤【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等,过滤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解答】A 、滤纸的滤孔不是越细越好,太细会导致过滤速度过慢, 错误;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后烧杯中的水仍然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水,错误;C、过滤时,滤纸上的残留物为不溶于水的颗粒,正确;D、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而不是搅拌,搅拌不能加速过滤,且可能会捅破滤纸,错误。故答案为:C。7.(2024八上·杭州期中)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器正极产生氢气B.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D.该实验能证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答案】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解答】A、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故说法不正确;B、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不正确;C、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即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说法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能证明水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无法证明能燃烧,故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C。8.(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影响气候的因素的是A.人工降雨弹 B.纬度位置 C.海陆性质 D.地形因素【答案】A【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等。【解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人工降雨弹影响的是天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科研小组研究植被护坡的实验示意图,A、B为相同的土坡面,C、D坡面不做植被处理,坡度均为左右。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别对坡面洒水。则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最多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轻。(2)不同的坡面覆盖材料,其抗侵蚀能力不同,会影响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解答】A、坡面覆盖生物草皮,生物草皮有植物根系和茎叶,能有效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较少,故该选项错误。B、坡面覆盖橡胶仿生草皮,虽然是仿生草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流,起到类似植被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汇入水沟的泥沙量较少,故该选项错误。C、坡面是细沙,细沙颗粒细小,结构松散,在水流冲刷下容易被带走,会导致大量泥沙汇入水沟,故该选项正确。D、坡面是碎石 + 黄土,碎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水流,减少黄土被冲刷的程度,汇入水沟的泥沙量相对较少,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八上·杭州期中)今年9月下旬,钱塘江中一艘货船满载河沙。因装载货物过重,达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经过浅水区时有搁浅的风险。为使该货船能顺利通行,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往水中加盐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动力更强的货船拖拽该货船C.将浅水区河底沙子挖出来装载入该货船D.等待钱塘江涨潮时通过【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液体密度增大或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时,浮力会增大。【解答】A、往水中加盐增大水的密度,需要耗费的盐较多,成本较高,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另一艘动力更强的货船拖拽该货船,若船搁浅受到的阻力较大,拖拽容易损坏船底,故B不符合题意;C、将河底沙子挖出来装载入该货船,此时船的总重增加,会继续下沉,还是容易搁浅,故C不符合题意;D、等待钱塘江涨潮时通过,水的深度会增加,船会向上移,可以安全通过,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给对流管中加满水,进行如下操作,管中水的对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析】【分析】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密度小的上升,密度大的下降。据此结合图示分析解答。【解答】A、流管中加满水,在右下角加热,水的体积变大,因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水的密度变小,这部分水上升,左边密度较大的水过来填补,如此反复,水逆时针流动,故A正确;BC、图中水的流动方向都向上或向下,这是不可能的,故BC错误;D、在管子中部下放一冰块,水的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右侧中的水不可能上升,故D错误。故答案为:A。12.(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变化图,对该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增加逐渐减少B.我国东部低纬度地区降水充沛,是人均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C.纬度到人均水资源较少是因为该区域人口集中导致D.南水北调可以适当缓解高纬度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象【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分布【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答】A、读图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增加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B、我国东部低纬度地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丰富,B分析正确。C、我国纬度到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供水紧张,C分析正确。D、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缓解,D分析正确。故答案为:A。13.(2024八上·杭州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章鱼触手上有吸盘,在液体压强作用下,有利于抓住水下附着猎物B.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有利于保持体内水分C.我国陆地与海洋分布的结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季风气候D.人体内分泌腺产生激素通过特定管道进入毛细血管,有利于针对人体局部起作用【答案】D【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血液循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1)生物的结构会与其功能相适应,不同的生物结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和实现特定的功能。(2)我国独特的海陆分布结构是形成季风气候的重要原因。【解答】A、章鱼触手上的吸盘结构确实与其捕捉猎物的功能相适应。在液体压强作用下,吸盘能紧密地吸附在猎物或附着物上,帮助章鱼抓住猎物,A正确。B、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其叶子呈针状的结构减少了叶子的表面积,从而降低了水分蒸发的速度,有助于仙人掌在干燥环境中保持体内水分,B正确。C、我国地理位置特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结构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这体现了地理结构与气候功能之间的适应关系,C正确。D、内分泌腺并没有特定的管道将激素输送到毛细血管,而是直接通过血液或淋巴液将激素分泌到全身。激素在血液中循环,对全身细胞产生作用,而不是仅对局部起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D。1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午饭过后,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增加 下降 B.减少 上升C.增加 上升 D.减少 下降【答案】A【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会刺激感受器,进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解答】①表示的是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当人体进食后,血糖水平会升高,此时胰岛会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胰岛素,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②表示的是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的过程,胰岛素分泌后,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装置是某同学将气球压入鱼缸来感受浮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压气球,浮力大小不变B.放手后气球将加速上浮,直到部分浮出水面C.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D.气球上浮过程中,气球内部气体压强始终大于大气压强【答案】A【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气球受压越大,体积越小分析;(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3)根据漂浮的条件分析;(4)根据内部压强等于外部大气压加上液体产生的压强分析。【解答】A、气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压气球的过程中,因深度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气球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BC、放手后,因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故将加速上浮,直到部分浮出水面,当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球上浮过程中,气球内部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液体产生压强之和,始终大于大气压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今年10月29日我校运动会期间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空气质量22℃ 13℃ 晴 东风5级 优(1)这天的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10月28日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 (填“甲地”或“乙地”)相似。【答案】(1)14(午后2)(2)甲地【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高压区多晴朗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据表格可知,22℃是该地这天的最高气温,故该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据表中10月29日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杭州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可知,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据图可知,甲地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故这天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据表格可知,22℃是该地这天的最高气温,故该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2)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密切相关。据表中10月29日杭州的天气预报信息可知,杭州当天为晴天。据所学气压系统可知,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据图可知,甲地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故这天杭州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气压与图中甲地相似。17.(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某座山的剖面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1)甲地和乙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2)在对流层,地面温度会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已知①处的海拔高度是120米,温度是25℃,若②处的海拔高度是2620米,则该处的气温约为 ℃。【答案】甲;1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降水【解析】【分析】(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2)对流层温度会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大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约6℃。【解答】(1)某山的剖面示意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该风向来自海洋,甲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势的抬升,多地形雨;乙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甲地和乙地中降水较多的是甲。(2)①处的海拔高度是120米,②处的海拔高度是2620米,②处比①处高2620米﹣120米 =2500米;由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约6℃,所以②处比①处气温低2500米x6℃/1000米=15℃;则②处的温度是25℃-15℃=10℃。18.(2024八上·杭州期中)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从以上信息可知海水属于______。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答案】(1)B(2)大于【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混合物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当溶液蒸发水分时,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解答】(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B;(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B;(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自制了一个“浮沉子”。[实验步骤]①在小药瓶的瓶盖处开一个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②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③拧紧矿泉水瓶的瓶盖。[预期现象]小药瓶就是一个“浮沉子”,用力按压矿泉水瓶,小药瓶下沉,松手后上浮。[知识原理]按压矿泉水瓶时,矿泉水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馈改进]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是因为实验步骤中出现了问题,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变大;步骤②中,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由于小药瓶材料的密度比水大,小药瓶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小药瓶会沉底,所以步骤②改为:小药瓶装入适量的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当对封闭的气体进行压缩时,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会增大。(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解答】按压矿泉水瓶时,贮水筒内封闭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步骤②中,小药瓶装满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由于小药瓶材料的密度比水大,小药瓶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小药瓶会沉底,所以步骤②改为:小药瓶装入适量的水后拧紧瓶盖,放入装有适量的水的矿泉水瓶内。20.(2024八上·杭州期中)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1)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 。(2)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晶体)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可向烧杯中加入 (选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答案】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氢氧化钠【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2)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和常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1)由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当温度由40℃升温至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6.4g,因为向烧杯中加入47g碳酸钠,所以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2)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应该使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要升高温度,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可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21.(2024八上·杭州期中)小启在家分担家务帮妈妈洗碗。洗碗过程中,小启发现如图所示现象。洗碗池中甲、乙、丙三只同样的饭碗,甲和丙沉入水底,而乙却漂浮在水面上。(1)甲、乙两只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启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则洗碗池中水面将 ;(选填“下降”、“上升”或“不变”)(3)小启将洗碗池中甲、乙两只碗取出,丙碗仍然倒扣在池底,放掉洗碗池中的水后,发现丙碗很难拿起来,掰起丙碗一侧,有大量水从碗里流出,然后便可轻松拿起丙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起丙碗前后差异的原因 。【答案】(1)小于(2)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进而判断出算出甲、乙两只碗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关系;(2)碗漂浮于水面上,要想判断水槽中的水面是否变化,则需要比较空瓷碗排开水的体积、加水后瓷碗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去所取水的体积是否相等:若二者体积相等,则水面不变;若增大,则水面上升;若减小,则水面下降;(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甲沉入水底,由沉浮条件可知,甲受到浮力小于重力;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沉浮条件可知,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甲、乙是同样的饭碗,重力相等,所以甲碗受到水的浮力小于乙碗受到水的浮力。(2)空碗漂浮在水槽中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的重力,即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和水的重力之和,即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碗排开水的体积V排增大部分补回水槽中减少水的体积,因此水槽的液面将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1)甲沉入水底,由沉浮条件可知,甲受到浮力小于重力;乙漂浮在水面上,由沉浮条件可知,乙受到浮力等于重力;甲、乙是同样的饭碗,重力相等,所以甲碗受到水的浮力小于乙碗受到水的浮力。(2)空碗漂浮在水槽中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的重力,即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乙碗仍然漂浮,碗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碗和水的重力之和,即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从洗碗池中取一部分水放入乙碗中,碗排开水的体积V排增大部分补回水槽中减少水的体积,因此水槽的液面将不变。(3)丙碗倒扣在池底时,碗内空气少,碗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大气压使得碗被紧压在底部,掰起碗一侧使水流入,空气进入碗内,增大了内部压强,减少了内外部压强差,故可以轻松取出。22.(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小组欲配制16%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应选用规格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字母)A.继续添加适量氯化钠 B.减少适量氯化钠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3)实验③中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32;200(2)A(3)偏小【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和体积,即可判断出可以选用的量筒规格;(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3)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据此分析;量取准确用量的液体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定。【解答】(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00g×16%=32g;溶剂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即为168mL,量取液体时,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因此应选用规格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再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若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选A;(3)实验③中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00g×16%=32g;溶剂水的质量为200g-32g=168g,即为168mL,量取液体时,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因此应选用规格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称量时,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再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若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选A;(3)实验③中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23.(2024八上·杭州期中)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②实验前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单位: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单位:uU/L)实验前 实验后A 健康大鼠 5.76 5.61 26.45B 糖尿病大鼠 17.07 15.31 13.90C 糖尿病大鼠 16.80 8.15 21.15(1)设置A组的目的是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B组,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3)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请写出该假设: ;(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对照(2)游泳训练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提高了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了血糖(3)游泳训练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适当运动【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1)设置A组的目的是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非糖尿病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数据显示,C组大鼠进行了游泳训练后,其空腹血糖大幅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浓度较B组高,这表明游泳训练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并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有效降低了血糖水平。(3)实验中C组(游泳训练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验证了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改善作用。因此,实验前可以假设游泳训练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因此合理膳食和坚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1)设置A组的目的是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非糖尿病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数据显示,C组大鼠进行了游泳训练后,其空腹血糖大幅下降,而空腹胰岛素浓度较B组高,这表明游泳训练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并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有效降低了血糖水平。(3)实验中C组(游泳训练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验证了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改善作用。因此,实验前可以假设游泳训练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4)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因此合理膳食和坚持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24.(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研究。(1)达尔文通过实验A与实验B,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该实验的变量是 。(2)拜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C的结果,可以推测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 (选填“左”或“右”)弯曲生长。(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答案】(1)有无胚芽鞘尖端(2) 左(3)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并在胚芽鞘基部横向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曲(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进行实验【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其核心在于控制单一变量。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仅仅是由所研究的条件引起的。这里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它是我们探究的关键因素。(2)植物向光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表现。其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生长素会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所以背光侧生长速度比向光侧快,从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造成向光弯曲生长。(3)拜尔实验表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实验则是在拜尔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种物质(即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旨在明确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与胚芽鞘弯曲生长之间的关系。【解答】(1)达尔文通过实验A和B来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在实验A中,保留胚芽鞘尖端,结果向光弯曲;在实验B中,胚芽鞘尖端被去除,不弯曲。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达尔文得出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就是胚芽鞘尖端是否存在。(3)在拜尔的实验C中,切下的尖端被移到一侧,导致胚芽鞘朝对侧弯曲,表明尖端分泌的物质诱导弯曲。根据这一原理,实验D中,如果尖端被放置在右侧,则几天后胚芽鞘会朝左侧弯曲。(3)拜尔实验通过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观察胚芽鞘朝相反方向弯曲,推测尖端产生了某种控制生长的物质。温特在此基础上猜想该物质(即生长素)可以运输到胚芽鞘基部,并因横向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4)温特实验得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能通过琼脂块作用于胚芽鞘下部,导致弯曲生长的结论。但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贴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是否会引起胚芽鞘的弯曲反应,从而进一步验证尖端释放物质的作用。(1)达尔文通过实验A和B来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在实验A中,保留胚芽鞘尖端,结果向光弯曲;在实验B中,胚芽鞘尖端被去除,不弯曲。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达尔文得出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就是胚芽鞘尖端是否存在。(2)在拜尔的实验C中,切下的尖端被移到一侧,导致胚芽鞘朝对侧弯曲,表明尖端分泌的物质诱导弯曲。根据这一原理,实验D中,如果尖端被放置在右侧,则几天后胚芽鞘会朝左侧弯曲。(3)拜尔实验通过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观察胚芽鞘朝相反方向弯曲,推测尖端产生了某种控制生长的物质。温特在此基础上猜想该物质(即生长素)可以运输到胚芽鞘基部,并因横向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4)温特实验得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能通过琼脂块作用于胚芽鞘下部,导致弯曲生长的结论。但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使用未接触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贴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观察是否会引起胚芽鞘的弯曲反应,从而进一步验证尖端释放物质的作用。25.(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图甲②、③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2)从物体刚开始接触水面至浸没在水中,它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到:结论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结论Ⅱ: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还与浸入深度有关。结论Ⅲ: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无关。(3)为了探究结论Ⅱ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足够的水、一个密度大于水的均匀长方体,长方体表面标有等距离的线,如图丙所示。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挂住长方体,在长方体上设置了a、b、c、d四个挂扣。请仅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分析论证;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用弹簧测力计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析论证:③若,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 。【答案】液体密度;挂着a(c),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用弹簧测力计挂着b(d),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物体进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3)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测出浮力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答】(1)②、③两次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挂着a(c),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弹簧测力计挂着b(d),将物体下放到第一个刻线,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两种方式中物体进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即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若,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进入深度无关。26.(2024八上·杭州期中)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氢气体积/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 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本实验的结论是 。(4)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1)硫酸浓度(2)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3)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水被电解后,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或H2SO4)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因为水被电解后,溶液溶剂质量减小,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或H2SO4)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4)因为水被电解后,溶液溶剂质量减小,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27.(2024八上·杭州期中)临安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 。(写出2点)(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你想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是 。【答案】板栗的大小,形状,新鲜度等;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温度一定时,爆壳率与气压的关系【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自变量)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答】(1)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板栗的大小等;(2)分析图乙可看出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即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3)由题意可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是温度一定时,爆壳率与气压的关系。28.(2024八上·杭州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1)在做好甲图实验后,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 Pa;(2)实验时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爱思考的小启同学回到学校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将原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90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500g,烧杯质量为125g,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值为 。【答案】(1)1.08×105(2)偏大(3)1.1×105P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大气压强的测量。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当测量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和活塞的横截面积S时,就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p。(2)当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时,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力偏大,从而使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偏大。【解答】(1)据甲图可知,该注射器的体积为带刻线部分的长度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则测得大气压值为(2)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压强会偏大。(3)设大气压强为p,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解得摩擦力为-------①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②联立①②解得(1)据甲图可知,该注射器的体积为带刻线部分的长度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则测得大气压值为(2)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导致测量的压力变大,根据可知,测量的压强会偏大。(3)设大气压强为p,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解得摩擦力为-------①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烧杯的总重力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②联立①②解得29.(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高为30cm,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分别置于柱形容器底部。其中,乙图的木块与容器底部之间用一根长为2cm的细线连接(不计细线的质量)。g取,水的密度;(1)向甲容器中加水,当水深度为10cm时,求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有多大?(2)向甲容器中加水,至少需要加入多少质量的水,才能使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圆柱形木块不发生倾斜)(3)请在丙图中画出向乙容器中加水,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圆柱形木块不发生倾斜,请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数据)【答案】(1)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则水深则加入水的质量(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由V=Sh算出则水的深度,由m=ρV算出加入水的质量;(3)由G=mg和算出圆柱形木块的密度,由于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据此画出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与所加水的质量m关系的图像。【解答】(3)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所以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当水深度为10cm时,圆柱形木块受到水的浮力(2)圆柱形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时,圆柱形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圆柱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则水深则加入水的质量(3)圆柱形木块重16N、高20cm、底面积:,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则圆柱形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于向乙容器中加水的质量达到960g后,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为16N,则木块漂浮,则继续加水,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增大,所以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0.(2024八上·杭州期中)你见过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______。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请解释“倒置”的目的? 。(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4)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3%,则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B(2)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减小(4)180【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2)根据“倒置”的目的进行分析;(3)根据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进行分析;(4)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1)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不合题意;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3)倒置的目的是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x180g。(1)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不合题意;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2)倒置的目的是形成对流,加快溶解,达到对整瓶饮料最佳的冷却效果;(3)我们在喝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则:x180g。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简易净水器过程中,为研究净水效果,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资料:Ⅰ.明矾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Ⅱ.浑浊度用以表示浑浊程度,浑浊度越低代表水质越好。【进行实验】实验1:分别用等量不同材料装填入装置(见图),对100mL河水(预先滴入1滴红墨水)进行净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净水材料 净水效果1-1 小卵石 净化速度快,水样浑浊,仍为红色1-2 石英砂 净化速度较慢,水样较澄清,仍为红色1-3 活性炭 净化速度很慢,水样澄清,一段时间后,出现浅红色实验2:分别将相同流量河水注入填充等量活性炭的净化装置。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2-1 2-2实验装置河水通过活性炭层的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净水效果 实验2-2比2-1净化后的水更清澈实验3:取100mL河水,测定初始水样的浑浊度为670NTU。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水样进行处理,测定水样的浑浊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3-1 3-2 3-3 3-4操作 静置1h 加入明矾 使用滤纸进行过滤 使用自制净水器(见图)处理浑浊度/NTU 256 143 55 43【解释与结论】(1)实验1的目的是 。(2)由实验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实验3-2中,加入明矾后水样的浑浊度低于670NTU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4)依据实验数据,能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自制净水器处理等量水样比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净化效果更好”的结论,其证据是 。【答案】在净水材料用量、河水体积等条件相同时,比较不同净水材料的净化效果(合理即可);在河水流量、活性炭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通过活性炭层净水效果好(合理即可);明矾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初始水样的浑浊度相同,实验3-4比3-3中净化后的水样浑浊度低【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来分析;(2)根据净化水的效果来分析;(3)根据明矾的性质来分析;(4)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1)在实验1中,净水材料用量、河水体积等条件相同,不同净水材料的净化效果不同;(2)由实验2净水的效果可知,在河水流量、活性炭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通过活性炭层净水效果好;(3)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在实验3-2中,加入明矾后水样的浑浊度低于670NTU的原因是明矾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4)依据实验数据和净水的效果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自制净水器处理等量水样比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净化效果更好,其证据是初始水样的浑浊度相同,实验3-4比3-3中净化后的水样浑浊度低。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