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三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一、积累(3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谪守(dí) 衔远山 霏霏(fēi) 波斓B.樯倾(qiánɡ) 翔集 宠辱(rǔ 凄凉C.林壑(hè) 山肴 伛偻(lóu) 暄哗D.毳衣(cuì) 云帆 沆砀(shāng) 侧衅B解析 A.谪zhé,斓→澜。C.偻lǚ,暄→喧。D.砀dànɡ,衅→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B.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C.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D.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C解析 A.空:名词,天空;动词,消散。B.谓:动词,命名、取名;动词,为、是。C.一:全。D.长:动词,振作;形容词,表时间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溪深而鱼肥C.宴酣之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DD.问其姓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解析 A.以:连词,来;介词,因为。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重修岳阳楼一事。D.其:代词,他(们)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3分)( )A.越明年 B.醉翁之意不在酒C.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解析 A.古义:到。今义:跨过。B.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向,心愿。C.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D.大:与“小”相对。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余拏一小舟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百废具兴B解析 A.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C.属:同“嘱”,嘱托。D.具:同“俱”,全、皆。6.(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新独家原创)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庙堂”一词,在古代最初指太庙的殿堂,后来指朝廷,并由此 引申为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B.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人都生活在北宋时期,同属于“唐宋 八大家”。B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 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C.“谪守”是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丙辰”是干支纪年法。解析 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7.(新考法·情境式默写)(新独家原创)补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酒”在中华传统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它的内涵丰富而隽永。“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借酒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借酒暂时振作了精神;而李白则于酒席间表达苦闷抑郁之情:“。”[《行路难》(其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当代青年生逢盛世,只有树立“”(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远大理想,践行“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才能不负盛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新考法·情境式命题)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6分)(1)在琅琊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上面刻画着“某某到此一游”“某某与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一人正在涂鸦,你准备如何劝阻他 (2分)你说:你好,这郁郁葱葱的慈孝竹为醉翁亭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这样刻刻画画,真有点煞风景,让我们做个文明的旅游人,好吗 (2)学完《岳阳楼记》后,小语拟了上联,请你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对出下联。(2分)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下联:(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2分)永叔醉游琅琊山乐惠黎民答:醉翁亭四周古树苍翠,亭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那翘起的四角亭檐,若苍鹰凌空飞越。解析 (1)在劝说时要用礼貌用语,语气要委婉。(2)下联的内容要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句子,形式上要与上联相对。符合对联常识,体现文章主旨即可。(3)根据课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语句,结合你对图片的观察,用精练、形象的语言描述,突出醉翁亭的特征即可。二、阅读(30分)(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岳州晚景[唐]张籍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注]。[注] 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9.(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B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解析 颔联写岳州傍晚的景色,湖面的波光随着太阳的下山逐渐消失;天空中彩霞飞舞,倒映在江面上。选项中“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的理解有误,故选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新考法·开放探究)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2分)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张籍《岳州晚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答:寄托游子思归之愁。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诗意理解意象内涵和情感。“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描写了乌鸦聚集、归雁鸣叫的岳州晚景,诗人见“鸦”“雁”,思归之情油然而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月照庭院、鸦雀安静、露湿桂花的静谧秋夜。“树栖鸦”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鸦”指黄昏时落在老树上的乌鸦,萧瑟的秋景流露出诗人漂泊羁旅的愁苦。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二)(新考法·比较阅读)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3分)[甲]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 ①稽雪:这里是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C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B.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循溪东西行解析 A.动词,出现;状语,在国外。B.动词,是;介词,对、向。C.动词,行走。D.代词,这里;动词,表判断。故选C。1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译文: 。(2)抵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译文: 。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抵达青龙潭,潭水深得碧绿,又汇合了两条溪水。解析 注意关键词:(1)过,渡过;五水,五条溪水;则,就是。(2)抵,抵达;更,又;会,汇合。1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答: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解析 答题时,可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溪边香气袭人”意思完整,其前后可断开,另外“则”也是断句的标志词,据此可断句为: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和“D. ”写出青龙潭水势的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解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意为:水流浩荡,无边无际。这句话极写水波壮阔。“势既雄壮”突出了潭水水势雄壮的特点。“奔流乱注”突出了潭水水势湍急的特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势既雄壮奔流乱注[参考译文][乙] 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间茅屋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沿着溪水东岸向西行,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的芬芳。抵达青龙潭,潭水深得碧绿,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众多且杂乱的大石头,奔腾的溪水乱淌,远处近处的群峰环绕拱卫着,也是一处优美的境地。(三)(新考法·比较阅读)(2023山东淄博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 ①谠(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15.(新考法·学习方法)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3分)加点词 方法 释义范文正公 开封府 查阅字典:①知道;②见解;③主持,主管。 A.惟君子则有之 课内迁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B.则同心而共济 参考成语:同舟共济 C.③只,只有渡知解析 A.提供了三个义项,在翻译时将其逐一带入句子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B.“惟”,调动课内知识积累,可解释为“只,只有”。C.“同舟共济”的本义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济”,“渡”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C.君子则不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朋党坐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及其见利而争先A解析 A.介词,因为。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这样;……的样子。D.代词,它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7.(学科素养·语言运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译文:解析 本题重点词: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此,这。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1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2分)答: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监税官,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2)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2分)答: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解析 (1)结合[甲]文“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欧阳永叔贻书……降授夷陵县令”句概括即可。(2)由[甲]文可知: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监税官,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参考译文][甲] 景祐年间,范仲淹担任开封府的知府,忠诚正直,说话从无顾忌,皇帝身边的大臣感到很不舒服,就诬告范仲淹在大臣之间挑拨离间,还和一些大臣结为朋党。(皇上)于是革除他天章阁待制的职位,把他贬为饶州的知府。余靖上奏折为他辩解,当作朋党被贬。尹洙说:“余靖与范仲淹交情很浅,我与范仲淹情谊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应该连同获罪。”于是尹洙被贬为郢州的监税官。欧阳修写信责备司谏高若讷不能替这些人申辩无罪。高若讷很生气,把这封信交给皇帝,(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的县官。[乙] 君子因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友,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益功名,所贪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实利就会相互争先,或者到无利可图了就会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友。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就能够携手同心、和衷共济,自始至终一贯如此,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友。三、写作(40分)19.(2023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40分)“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管子》就曾用“故法而守常”,强调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规律。如今,我们也要守学习之常,守工作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守理想信念之常……围绕“守常”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写作指导] 围绕“守常”这一话题创作,属于话题作文。材料提供了“守常”一词的由来,“守”是遵守、遵循,是恪守、坚持;“常”可以理解为常理、规律。“守常”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强调做事要遵循规律。如:守为人处世之常,讲究宽以待人,可写做人美德;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传承礼仪文化,可写文化自信;守理想信念之常,拼搏青春,可写奋斗故事;等等。注意“守常”绝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坚守根本规律和精神精髓,因此与“创新”不悖。[例文] 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个破班,上得真是累!”“这个班,工资真低!”“唉,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呀!要是好好学习,哪能这么让人发愁呀!”……每每下班回到家,姐姐动不动就会发出这样的抱怨。确实如此,她这个班一天上十来个小时,可挣的钱一个月下来也不过两三千元。收入确实微薄!“你呀,可不要再走你姐姐的路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就不用像你姐姐这么发愁了!”听到姐姐的抱怨,妈妈就经常这样对我说。姐姐和妈妈的话,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叔叔和爸爸。父亲有个弟弟。当时,爷爷家里特别困难,父亲在上高中时,因为叔叔也要上初中,所以他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后来,叔叔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医生,如今在大城市发展,每天的生活都不用发愁。父亲则只能在农村生活,出去为别人打工;每天要忙里忙外,还要担心我和姐姐上学的费用。由于学历太低,找的工作收入微薄;为了多挣钱多攒钱,除了过年和秋收时,剩下的时间父亲基本都不在家,更没有时间陪我们。想想,当初父亲如果坚持读书,坚持上高中,他不是也能考上大学 现在的他不也能在城市里发展 还用四处奔波却收入微薄吗 想想,当初姐姐如果坚持读书,好好学习,她还至于现在天天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吗 想想,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是不是又要走父亲和姐姐的路呢 想想,如果我现在好好学习,我不就能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避免走父亲和姐姐走过的路,像叔叔那样,享受更加美好的人生吗 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握自己的命运,从现在开始,从好好学习开始!再次品味姐姐、父亲、叔叔的经历,我在心底告诉自己![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①感受真切,体会深刻。关于人生的坐标,身边的人就是很好的参考。考生巧妙地以自己的姐姐、父亲和叔叔为观察和思考对象,通过对他们不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把握命运的思考,对于守人生之常的认知和体会。如此感受,真切而深刻,能给人以很好的启发。 ②多重对比,主旨突出。在这篇文章里,既有姐姐现状与假设的对比,也有父亲和叔叔不同命运的对比,也有自己选择不同的对比。正是在这样的多重对比中,考生将自己对于命运的思考写得淋漓尽致,文章主旨鲜明而突出。 ③结构精巧,匠心独具。文章开头以姐姐的抱怨引出下文,同时制造悬念,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着交代姐姐抱怨的原因,以及父亲和叔叔不同的命运;然后再采用假设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文章一气呵成,文脉顺畅、贯通。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