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五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一、积累(24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渺茫(miǎo) 玄虚 墨守(mò) 麻醉B.视察(chá) 鲁吨 脊梁(jī) 停滞C.摧残(cuī) 探求 根深蒂固(tí) 思惟D.拜佛(fú) 繁植 懦夫(nuò) 创意解析 B.吨→钝,脊jǐ。C.蒂dì,惟→维。D.佛fó,植→殖。A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期末考试前,一些同学跪拜孔子像祈求保佑,愿望是好的,但却是自欺欺人的愚昧行为。B.中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这是不言而喻的。C.人们前仆后继地去观看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D.在美国的重重围堵下,华为公司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活下去,不然就走投无路了。C解析 A.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B.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C.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用在句中不合语境。D.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论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B.能否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是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关键。C.国产大飞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不仅成为中国“智”造的世界新名片,更便利了我们的生活。AD.加强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析 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C.语序不当,“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应该有层层深入的意味,所以应将原句的“成为中国‘智’造的世界新名片”与“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交换位置。D.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团结协作”后面加“精神”。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3宁夏二模)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砥砺前行;点亮精神火炬,以科学家精神照亮奋进新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 , , 。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继续释放光热。(改编自《光明日报》)D①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心怀大我、心系人民,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极限考验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解析 阅读语段可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是这个句子的主语,故③是首句;②句“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承接③句“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极限考验”,应排第二;①句的“也”承接②句,进一步点明科技工作者工作的意义,应排第三。故句子排序为:③②①。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红。A.《 》 《 》 : B.《 》 “ ” ——C.“ ” 《 》 —— D.“ ” “ ” :5.(2024天津和平期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B解析 第一、二空:“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书的书名,因此用书名号。第三、四空:“抖音唐诗三百首”属于组织机构,用引号。第五空:后面的句子是对“化学反应”的解释,因此用破折号。6.下列关于议论文的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从论述的角度和观点的性质来看,议论有立论和驳论之分。立论和驳论是完全对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篇文章中的。B.驳论文一般有三种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驳对方的论证过程,再驳对方的论点;《创造宣言》用大量的事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AC.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信服你的观点,也就是要进行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等。D.论证时,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充足的情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解析 “立论和驳论是完全对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篇文章中的”说法错误。7.(2024云南昆明官渡期末)小渡学习完议论文单元和“走进小说天地”后,打算策划一次年级辩论赛,特邀你帮他一起完成以下活动。(6分)(1)[活动一]明流程 请你根据“辩论赛流程图”,向小渡简要说明比赛流程。(3分)答:(示例)小渡,比赛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主持人宣布辩题,介绍双方辩手;然后,正式比赛,包括立论阶段、驳论阶段、攻辩阶段、自由辩论、结辩陈词五个部分,这期间正反方交替进行;最后,评委点评,宣布结果。(2)[活动二]善思辩 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结合你的小说阅读体验,完成你的立论发言。(3分)正方:如果人生是本小说,选对环境更重要反方:如果人生是本小说,选对角色更重要答:(示例1)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说,选对环境更重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水浒传》中的林冲如果不是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他不会走上梁山。所以,我认为,选对环境更重要。(示例2)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说,选对角色更重要。“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很有道理,就像《朝花夕拾》中的鲁迅,他从父亲因庸医而丧命的个人不幸推知了贫苦百姓的不幸,决心学习医学救治黎民;当发现救治思想更为重要时,他选择了“弃医从文”的道路,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可见,选对角色更重要。解析 (1)解说活动流程,需注意选择恰当的顺序,把握流程要素,衔接语自然流畅。(2)可任选一方,结合自己的小说阅读体验,完成立论发言。如选择正方观点“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说,选对环境更重要”,可从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的角度论述;如选择反方观点“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说,选对角色更重要”,可从自我定位与选择的角度论述。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①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大禹谟》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当今时代,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二、阅读(36分)(一)(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②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是重要一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去除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文明素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如金子般闪光。③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家庭在粮食、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不从儿时抓起、不从小处着眼、任由铺张浪费成为孩子根深蒂固的习惯,就有可能积重难返。因此,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育节约的生活习惯,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每一位家长都应谨记: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④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很多人儿时都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幼时都被父母提醒“碗里饭菜要吃干净”。延续至今,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再到节水、节电、节气,改变出行方式,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言传身教,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⑤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要不得。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节俭意识,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答: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或: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解析 文章题目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让节约融入家庭”。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开篇便指出勤俭节约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②段谈到“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重要性;③段谈到勤俭节约家风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段谈到良好家风能够潜移默化地滋润心灵,塑造品格;⑤段总结全文,总结观点,提出新时代更要“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答:道理论据,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或“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9.(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①段画线句属于哪种论据 有什么作用 (4分)解析 第①段画线句引用了《尚书·大禹谟》中的话,属于道理论据。“克俭于家”与题目内容呼应,论证了中心论点。引用,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答: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勤俭节约的品格比作金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勤俭节约品格的可贵,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解析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金子般闪光”,把“勤俭节约的美德”比作“金子”,这是比喻。该句阐明勤俭节约是可贵的品格,论证了中心论点。比喻论证的作用是让论证生动形象。11.(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4分)答:(示例)读了本文,我知道了在生活中要落实“光盘行动”,拒绝过度包装,节水、节电、节气,改变出行方式。以前,我上学都是爸爸开车送我,现在开始我要自己步行上学,还要劝爸爸妈妈少开车,我们一起努力将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解析 结合文本内容,从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的角度来作答。如从随手关灯、外出吃饭杜绝铺张浪费等家庭习惯来谈父母与孩子代代传承的节约习惯、优良品德。(二)(2023辽宁本溪、铁岭、辽阳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21分)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①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 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师延财的成长,我们看到,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青年人若想成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③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古人说:“志不笃者,不能力行。”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⑥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只会停滞不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方能成就梦想。青年人要用微笑面对挑战,用执着迎接风雨,许多成功都是从困苦中开出的希望之花,要坚信:“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答:青年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解析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本文由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的成长经历引出中心论点:青年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1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完成下面关于选文④段的论证思路。(6分) 首先,提出分论点(1);接着,举出(2)的例子,证明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3)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00后马宏达带着为国争光的志向,刻苦踏实地训练,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青年人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解析 结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可将(1)概括为: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结合“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可将(2)概括为:00后马宏达带着为国争光的志向,刻苦踏实地训练,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结合“对青年人来说……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可将(3)概括为:青年人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14.选文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6分)答: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阐述志向的重要性,有力地证明了“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解析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阐述志向的重要性;结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分析可知,有力地证明了“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信心(乐观),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1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结合选文⑥段,说说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3分)解析 结合“灰心丧气……要坚信:‘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概括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信心(乐观),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1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选文①段中举出师延财踏实努力的例子作事实论据,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选文②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青年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C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放在⑤段来论述追梦之路充满艰辛。D.选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向青年发出“坚定出发”“勇往直前”的号召。解析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与第⑤段观点不相符。三、写作(40分)17.(2023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 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 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感动中国》颁奖词 这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奋斗之歌”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②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写作指导] 写好本篇作文,应从两方面入手:一要以材料为核心,准确理解材料;二要扣住话题“奋斗之歌”,把握其内涵。 ①读懂材料,把握写作方向。读懂三则材料,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话题,拓宽写作空间。第一则为苏格拉底的名言,可理解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第二则是一副自勉联,蒲松龄运用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故事,表达了矢志不渝的决心。第三则是《感动中国》人物的一段颁奖词,南仁东以毕生的努力忠于祖国、奉献人民,将生命中最绚烂的篇章写在“天眼”的梦想里。综上,此话题可引出“青春梦想”“勇敢追梦”“家国情怀”“肩负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等写作要点。 ②深入解题,拓展写作空间。话题“奋斗之歌”,即歌颂奋斗精神、礼赞奋斗者,话题的中心还是“奋斗”。“奋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这一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要想成功就要刻苦努力、拼搏向前。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见闻,联系实际,表现“小我”的奋斗主题;也可以上升到“大我”的拼搏,立意家国情怀,迎合时代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文] 奋斗,永远在路上 繁花谢尽,绿树成荫,时光流转,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夏的燥热混合着奋斗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校园。 “奋斗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教室后墙上的标语提醒着每一个奋笔疾书的人。中考,真的要来了!“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科老师无缝衔接,滔滔不绝地讲解,满满一大黑板的板书。窗外知了开始鸣叫,我手中的笔沙沙地写个不停,不能疲倦,不能懈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团结拼搏,努力奋斗。”操场上,绿荫下那红色横幅上的体育口号是如此的醒目。“坚持,最后一百米。”体育老师正在给每个体育健儿加油。两大圈下来,我已经呼吸困难、气喘吁吁,胸中像是塞了棉花,喉咙也干痒欲呕,四肢早已不再协调。 “冲啊!”不知道同组的谁大喊一声,大家像是战场上的战士听到了冲锋号,冲向终点。“满分!”得知分数的那一刻,我欢呼雀跃。 燥热的机房里,没有人再翘课,没有人再开玩笑,没有人再去偷偷玩游戏,只有打字、做练习题,混着主机的嗡嗡声,键盘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物理和化学实验室里永远充满了见缝插针的同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一贴二低三靠,大家还在乒乒乓乓做个不停。 夜晚,静谧无声,就连叫了一天的蝉也休息了。风从窗外吹来,是热的。台灯下,我仍在奋笔疾书。远处霓虹灯的光照在桌面如山的参考书上,我有些疲倦,出去用凉水洗了把脸,心中默念“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干了这碗励志鸡汤,我又埋头到书山题海中去了。累并快乐着,也许,这便是奋斗的味道。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光阴匆匆而过,撷取春天的一缕花香,夏日的一抹浓阴,秋季的一丝凉爽和冬天的一片雪白,问候生命中那些奋斗的时光。 “等过了中考,一切就好了。”老师还有同学们总是这样安慰、畅想着。其实我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束,永远是另一件事的开始。很快,我会在另外的“赛场”唱响奋斗之歌![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①镜头转换,衔接流畅。文章开篇点明写作内容,然后选取教室内、操场上、微机室、实验室、书房的场景下的复习备考片段,选材恰当,详略得当,结尾由中考“毕业”上升至新的“开始”,突出“唱响奋斗之歌”的主题。 ②细节衬托,笔下生花。文章对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等把握得非常准确,调动读者多种感官,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