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2023福建永定期中)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畅婉转。B.首联描写了美好的秋天夜景,烘托了作者愉快的心情。C.颔联中,诗人的思绪飞扬,他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D.颈联在“有”“无”的对比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人生感慨。B解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的悲凉气氛。答:从“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看出战争频仍(战争连续不断),时局动荡,民不聊生。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解析 由“戍鼓”可知“未休兵”,“未休兵”则“断人行”,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总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无休无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而“死生”不明,综合全诗内容来看,这首诗反映出唐末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二)(2024广东广州白云中学期中)阅读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楚客”指客居楚地的贾谊,“汉文”指汉文帝刘恒。B.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DC.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古代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题。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解析 尾联借古伤今,表面上是在写贾谊被贬长沙一事,实际上是借这件事来表达对贾谊的同情、对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现实的控诉和谴责。“直抒胸臆”错误。4.请结合颔联说说本诗是如何进行写景抒情的。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解析 找准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如颔联选用了“秋草”“寒林”“日斜”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日傍晚草木萧索的图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心中孤寂之情。“独寻”是诗人的活动,诗人孤身一人在此寻找贾谊留下的痕迹,既表现出他对贾谊的仰慕,又充满了难掩的孤独寂寞之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A.首联写被贬原因,“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路八千”可见被贬之远。B.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却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效力。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凄凉。(三)(2023山东鄄城期中)阅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完成问题。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解析 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效力”错误。6.“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说说。D.全诗读来流畅奔放,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答: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国都)的深深眷恋,也体现出他被贬后的悲伤愁苦之情。解析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义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诗人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悲伤的。项是 ( )A.首联点题,写出了早晨旅店中行旅之人繁忙与辛苦的情景。B.颈联“明”字描绘了枳树白花照亮驿墙的景象,衬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C.尾联与首联相照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结构严谨。(四)(2023四川巴中中考)阅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回答问题。7.(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B解析 颈联写的是漂泊在外、早起出行所见,因为时间太早,天色还有些暗,所以,白色的花才能照亮驿站的泥墙,突出的是游子漂泊在外的辛苦,该项中“衬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错误。D.全诗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作者最真实的感受。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本联全是名词意象叠加,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出一幅荒山早行图。(或: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该联使用白描手法,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8.本诗有一联与《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并赏析。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由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诗句全是由名词构成,没有其他词语,却构成了独特的、完整的画面,表现游子的辛酸。《商山早行》中由名词构成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联也是六个名词、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鸡声”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出行时间之早,“月”“人迹”“霜”从视觉角度写天色之早;“茅店”“月”“板桥”“霜”是静景,“鸡声”“人迹”是动静,动静结合,写行人早起之早。在如此早的时候起床出行,写出了行人的辛苦。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