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单元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恍若(huǎnɡ) 野蛮B.绸缎(chóu) 剪影 赞誉(yù) 瞥见C.琉璃(líu) 劫掠 晨曦(xī) 赃物D.惊骇(gài) 强盗 行窃(qiè) 缀满基础过关全练解析 A.栽→裁。C.琉liú。D.骇hài。B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魔术演员眼花缭乱的表演,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B.我市将举办富丽堂皇的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D.我们班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C解析 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用于形容人的感受,用来形容表演不恰当。B.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在此使用对象不对。D.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在此大词小用,用词不当。C.“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D.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童年》等。B.“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强盗闯进圆明园”。A解析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D解析 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并以圆明园为例进行论证。根据句意,第一、二空应是选择关系,“是……还是……”,排除B、C。第三、四空连接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如果、得不偿失”。5.(2024山东泰山期中,17—18)阅读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段(原文略),回答(1)—(2)题。(6分)(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2分)能力提升全练答: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2)(学科素养·审美创造)(★★☆) 课文选段想象瑰丽,情感热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课文选段的艺术手法。 (4分)答:(示例)课文选段善于运用铺陈和对比的手法,细致描绘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对描写对象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发挥想象,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采用对比手法,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展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解析 (1)筛选课文选段中作者高度赞美圆明园的句子概括即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从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入手赏析。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6.(2019江苏镇江中考,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材料一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材料三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分)答: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2分)(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2分)答: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答: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意思对即可)解析 (1)引发反响就是人们对此事的看法,从材料一中的“法国陷入悲痛”“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可以获得法国、世界两个角度的反响;再由材料的出处《人民日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可知,这也是中国人的心声。材料二中“可惜”一词表达了中国人的惋惜之情。这一信息;材料三中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综上,可以得出保护文物古迹的原因。(2)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是一历史事件,此题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融合与迁移,我们由圆明园自然会联想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得“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7.(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4甘肃凉州南安学校期中)某校九年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答:(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的未来寄托希望。素养探究全练(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答:(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3)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发愤图强!答:(示例1)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示例2)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解析 (1)黑板报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由题意可知,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据此可策划内容。(2)标题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一般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相关信息。(3)作答本题时,认为可以重建或不可以重建均可。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