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线段、射线、直线 课件(共58张PPT)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线段、射线、直线 课件(共58张PPT)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1 线段、射线、直线
(第1课时 认识三线)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3.能够运用几何事实解释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引入
新知讲授
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
A
B
2.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4.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1.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3.将射线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即反向延长射线)就形成了直线.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个数 能否延伸 能否测量长度
线段 都 是 直 的 2 不能延伸 能
射线 1 向一端延伸 不能
直线 没有 向两端延伸 不能
区别
联系
(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1)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
(3)射线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4)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1.想一想线段该如何表示?
A
B
(1) 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a
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
记作:线段AB 或 线段BA
记作:线段a
(2)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
2.类比 线段 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射线该如何表示?
A
B
射线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
( 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 )
记作:射线AB
或 射线m
m
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
2.类比 线段 的表示方法,想一想直线该如何表示?
A
B
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l
②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记作:直线AB 或 直线BA
记作:直线l
新知要点
(1)线段、直线的表示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2)射线的表示有方向性,端点在前,
射线上任意另外一点在后。
(3)表示时应注明线的类型。
(4)表示时用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
当堂练习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语句改过来:
① 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 A”;
② 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 ab”;
③ 一条直线既可以表示为“直线 AB”又可以表示
为“直线 BA”,还可以记为“直线 m”;
④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
×
×

当堂练习
这条直线有哪几条线段
思考
A
B
C
线段AB、
线段AC、
线段BC
答:3条线段,分别是:
6条射线 ,
1条直线 。
以上的线中,直线比射线长?
线段最短?
×
位置关系
线与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直线a 和 直线b 相交于点O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
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O
a
b
m
n
直线m 与 直线n 互相平行
直线和点有哪些位置关系?
A
B
m
C
如图:点A、点B 在直线 m 上
(或者说:直线 m 经过点A、点B)
位置关系
(直线 m 不经过点C )
点C 在直线 m 外
A
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结论: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A
B
存在
唯一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当堂练习
课本P65 随堂练习
植树
建筑工人在砌墙
木工师傅
拉弹墨线
当堂练习
课本P112 随堂练习
课本P105 题5 (1)(3)(5)
写数学本上
课本P116 题1、题2 (铅笔尺子)
当堂练习
1.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做直线,
可以画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
A. 1 B. 2 C. 1或3 D. 无法确定
解:(1) 1条,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
2. 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 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
(2) 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
(3) 射线AB 和射线AC 是同一条射线吗?
(4) 图中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
A
B
C
C
C
(2) 3条,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3) 是;
(4) 6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射线BC、射线BA.
当堂练习
3.如图,在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 做射线BC;
(2) 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
(3) 画直线AB,交线段DC的延长线于点E;
(4) 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
A
B
C
D
F
E
总结
总结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个数 能否延伸 能否测量长度
线段 都 是 直 的 2 不能延伸 能
射线 1 向一端延伸 不能
直线 没有 向两端延伸 不能
区别
联系
(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1)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
(3)射线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4)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总结
总结
A
B
a
记作:线段AB 或 线段BA
记作:线段m
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
记作:射线AB或射线m
A
B
l
记作:直线AB 或 直线BA
记作:直线m
A
B
m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总结
总结
位置关系
线与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
平行
相交
(垂直)
点经过直线
点不经过直线
/点在线上
/点在线外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存在
唯一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1 线段、射线、直线
(第2课时 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线段的长短。
3.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理解中点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线段的运算。
复习回顾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射线和线段?
直线AB
(或直线BA)
射线OA
线段AB
线段a
直线 l
(或线段BA)
A
B
A
O
l
a
A
B
导入新课
他在干什么?
"抄近路" 踩坏草坪的行为是错误的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知识点
1
知识点
1
两点之间 的 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
长度
两点之间的距离:
A
B
3cm
线段AB
线段AB的长度是3cm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cm
当堂练习
1、填空: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线段 ( )
的长度
2.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这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直线有两个端点 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A
3. 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银杏叶
剪掉一部分(如图),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比
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
数学知识是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当堂练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
B.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度
C. 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AB
D. A,B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C
5.若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
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cm.
9或1
当堂练习
6、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
当堂练习
7、蚂蚁可以怎样沿圆柱体侧面从A点爬行到B点?
A
B
当堂练习
7、有最短路径吗?若有,哪条最短?你是怎样找到的?
方法总结:侧面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当堂练习
8、如图,直线MN表示一条铁路,铁路两旁各有一点A、B表示
两个工厂,现要靠近铁路处建立一个货站,使它到两厂的距离最短,如果你是图纸设计员会把货站建在哪里?并说明你的理由?
M
N
A
B
O
画图步骤:
1.连接AB两点(辅助线)
2.线段AB与直线MN相交于点O
3.点O为货站位置。
解:如图所示,点O为货站位置。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当堂练习
9、有A、B、C、D四个村庄要合伙打一口深水井,使这口井到A、B、C、D四个村庄距离和最小,请问井应打在哪里?
A
B
C
D
O
画图步骤:
1.连接AC两点,BD两点(辅助线)
2.线段AC与线段BD相交于点O
3.点O为水井位置。
解:如图所示,点O为水井位置。
知识点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知识点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2)叠合法:
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
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同一侧,从而比较出两条线段的长短.
C
D
A
B
运用重叠法后,会出现几种情况?
C
D
C
D
C
D
A
B
A
B
A
B
线段AB等于线段CD
线段AB大于线段CD
线段AB小于线段CD
记作 AB=CD
记作 AB>CD
记作 AB<CD
运用重叠法后,会出现.......
共端点,同方向,叠一起,比长短
知识点
3
尺规作图
A
B
知识点
4
线段的中点
所以,点M叫作线段AB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的点,且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2)一条线段的中点有且只有一个;
(3)如图,若M是AB的中点,则
②AB=2AM=2BM;
③AM+BM=AB且AM=BM.
①AM=BM= AB;
当堂练习
课本P115 随堂练习
当堂练习
课本P115 随堂练习
当堂练习
课本P116 随堂练习
2.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
点,若AB=8 cm,BC=2 cm,则MC的长是(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
段AB中点的是(   )
A.AC=BC B.AC+BC=AB
C.AB=2AC D.BC= AB
B
B
当堂练习
课本P116
当堂练习
课本P117
当堂练习
课本P117
当堂练习
课本P117
当堂练习
总结
总结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个数 能否延伸 能否测量长度
线段 都 是 直 的 2 不能延伸 能
射线 1 向一端延伸 不能
直线 没有 向两端延伸 不能
区别
联系
(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1)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
(3)射线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4)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总结
总结
A
B
a
记作:线段AB 或 线段BA
记作:线段m
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
记作:射线AB或射线m
A
B
l
记作:直线AB 或 直线BA
记作:直线m
A
B
m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总结
总结
位置关系
线与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
平行
相交
(垂直)
点经过直线
点不经过直线
/点在线上
/点在线外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存在
唯一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总结
总结
知识点
1
两点之间 的 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
长度
知识点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总结
总结
知识点
3
尺规作图
知识点
4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的点,且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2)一条线段的中点有且只有一个;
(3)如图,若M是AB的中点,则
②AB=2AM=2BM;
③AM+BM=AB且AM=BM.
①AM=BM= 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