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三章 第三节 《矿产资源》教学内容 种类齐全,多寡不均、利用与保护措施教学 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对比我国矿产资源的数量特点,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归纳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认识我国矿产资源产消特点并理解其相应的解决措施。(人地协调管、综合思维)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2.缓解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教学难点 解决矿产资源产消矛盾的主要措施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202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已于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说一说矿产资源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 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 探究一:种类齐全,多寡不均 1.种类齐全 2.储量丰富 3.人均不足 读部分矿产资源中国人均探明储量与世界人均探明储量的比值(2021年)图,总结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特点。 4.多寡不均 (1)能源矿产 我国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储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非常显著。 (2)金属矿产 活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特点 (1)参照图,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参照,概括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特点。 (2) 从资源储量的南北差异、人口规模的东西差异等方面,推测我国煤炭枯竭型城市分布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3)从资源储量与开采量关系的角度,讨论煤炭型城市如何做才能延缓煤炭资源枯竭。 探究二:产消量大,进口量多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开采量居世界首位,为我国成为世界工业大国提供了基本保障。 1.产消量大 2.进口量多 讨论:为避免过度依赖进口,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所应采取的措施。 思与学:为什么说废钢铁不“废” 活动:认识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 (1)按照石油进口量占比的大小,依次说出我国的主要石油进口国及其所属的大洲。 (2)从上述国家将石油运到我国,哪些国家可以采用陆路运输,哪些国家必须采用海路运输? (3)列出从波斯湾沿岸国家将石油运往我国所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举例说明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例如,冶炼钢铁用的铁矿石、开车用的汽油、做饭用的天然气、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等都来自矿产资源。 我国是世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世界已有的矿产资源种类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现。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居世界前列。 读图分析:人均不足 举例说明: 我国多煤少油气,总体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近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近年不断增长。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排世界第四位,但贫矿多、富矿少 。铜、铝土等储量较少。钨、锡、锑等储量居世界首位。 (1) 空间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中国的分布并不均匀。这条线以东,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较为集中。 (2) 从资源储量的南北差异来看,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从人口规模的东西差异来看,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3) 从资源储量与开采量关系来看,我国煤炭储量日趋减少,开采量逐渐增加,煤炭型城市应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矿产资源“有而不够、有而不优”的问题严峻。作为世界最大 的制造业国家,我国只有少数种类矿产资源的储量和生产量能够满足需求,大多数矿产需要从国外进口。 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 建立“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理念 (1) (2) 俄罗斯将石油运到我国,可采用陆路运输;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巴西、安哥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国家将石油运到我国,可采用海路运输。 (3)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 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矿物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白矿产资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兴趣。 2. 选择国内外典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案例,有助于学生增强直观感受和理解深度,让学生了解国家层面的努力方向,树立能源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