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海洋资源》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海洋资源》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三章 第四节 《海洋资源》
教学内容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教学 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资源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认识我国主要的海洋盐场和海港,归纳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海洋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开发的资源种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4.搜集资料知道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我国主要的海洋盐场和海港,归纳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 2.说出海洋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开发的资源种类。。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的海洋盐场的成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2025年6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海洋资源
教学过程 探究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1.鱼盐之利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海洋获取鱼盐之利,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 我国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 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台湾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降水条件。 2.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止鱼和盐,已经扩展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探究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行舟楫之便 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 2.通四海之洲 读图:找出我国的五大港口群,并说一说各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完成表格内容。 2024年我国港口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1)读图,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2)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3)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右图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 探究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1.利用近海 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近海。 思与学: 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 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活动: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2.开发远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顺应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 现状: 我国近海海域分布着众多优质渔场,但海洋捕捞量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海产品消费需求。 双赢: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 读图: 渤海湾的长芦盐场和台湾岛的布袋盐场。 小组合作: (1)晚春到初夏时节,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大,有利于海盐的提取。 (2)台湾布袋盐场地处台湾山脉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少,有利于晒盐。 例如,海洋矿产和海洋能源的开发 同桌交流: 交通运输、生产场所、仓储场所、生活场所、军事场所等。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 输经过南海。 读图: (1)上海港年吞吐量不断增加较快,排名跃升;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稳中有升,世界排名下滑。 (2)上海港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又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是我国南北运输和东西交流的重要交汇点,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国际枢纽港。 (3) 小组讨论: 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牧场、海水淡化、风力发电、油气开发、潮汐发电等。 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 原则:在近海地区,需要优先注重 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海洋资源相关问题。 2.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如通过展示海洋的美景和资源丰富的图片,带领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了解人类利用海洋、破坏海洋、保护海洋方面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