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工业》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工业》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工业》
教学内容 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教学 目标 1.运用案例和资料,举例说明什么是工业。(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举例说明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成就,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归纳影响工业分布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运用资料认识我国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区域认知)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归纳影响工业分布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认识我国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分布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说一说你对我国工业的了解
教学过程 探究一: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 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 1.工业与生产、生活 工业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消费产品,也为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原材料、动力、工具、设备等。 2.工业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包括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对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通常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3.工业发展历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那时,我国工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很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目前,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制造业体量大,超过40%的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阅读资料,感受我国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1世纪以来,工业产品的出口构成已经从以纺织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活动:了解我国的大国重器 探究二: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 1.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读图,感悟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工业类型东西差异 3.工业增加值 活动: 认识我国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 (1) 结合下图,比较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差异。 (2) 找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集中的区域。 (3)结合下图,解释我国长江流域主要工业城市沿江分布的原因。 思与学: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探究三: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1.形势严峻 2.低碳工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3.能源优化 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工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成效显著: 活动: 讨论提高低碳工业产品使用率的方式 (1)查找资料,了解与燃油汽车相比,使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支出、碳排放等方面的优势。 (2)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提升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性能和销量的途径。 (3)从政府的角度,讨论促进企业研发、居民购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措施。 说出你所看到的工业产品。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小组讨论: 汽车和服装的生产过程。 时事链接: 2024年我国工业产值成世界第一位。 说一说: “洋钉”、“洋油灯”、“洋火”、“洋布”这些名称的由来。 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读图: 2010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 我国制造的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额占货物总出口额的90%以上。 读图,获取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少数几个城市,而广大内陆地区几乎为空白。 几十年来,我国一方面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大力加强工业建设。 从工业类型看,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加工等,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一些资源蕴含丰富的地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 地区。 从工业增加值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合计约占全国的80%。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这两个地区。 小组讨论: (1)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工业城市密集,以西工业城市稀疏。 (2)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线地区。 (3) 长江为沿岸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 “东数西算”有助于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人类正面临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工业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加快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工业,不仅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需要,也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具体措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用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近些年来,我国能源优化显著提升。 (1) 从经济支出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成本显著低于燃油汽车成本;从碳排放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缓解城市雾霾问题。可见,新能源汽车在长期使用和环保需求上更具吸引力。 (2) 提升性能的途径有优化电池技术、升级动力电子系统、车辆整体设计和减重、智能化技术应用等。 提升销量的途径有精准定位市场与制定传播策略、强化品牌宣传、打好营销组合拳等。 (3) 企业研发支持政策,如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技术标准与产业升级引导等; 居民购买激励措施,如直接消费补贴与牌照政策、使用成本优化方案等。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反思 1.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应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汽车工业和服装工业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分析这些资源对当地工业的影响。 2.在学习“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一框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和小组讨论。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