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五章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内容 积极应对环境问题、走向生态文明
教学 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区域认知) 2.了解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防治措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明确我国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时期。(综合思维) 4.树立节能与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树立节能与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树立节能与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2025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环境日以"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还有哪些?
教学过程 探究一: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带来了这么多环境问题。 2.采取防治措施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活动:了解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1)比较不同清洁能源基地的主要能源类型。 (2)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的角度,说说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分布特点。 (3)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能源替代角度,简要说明我国建设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对减轻我国大气污染的意义。 探究二:走向生态文明 1.双项共赢 2.人地和谐 思与学:为什么河道要再自然化 活动:了解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A、B、C三种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A、B、C三种状态与其应采取的发展方式连线。 (3) 为家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合理建议。 3.行动有我 讨论问题及原因: 如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 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生态退化。 小组合作: 脱硫治理酸雨、治理雾霾天气、水土流失的治理等 读图分析: (1)说出不同的清洁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类型,如新疆以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 (2)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如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形复杂、气候湿润、河流水量大的西南和南部地区。风电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保障能源供应与环境质量双赢。 解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了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美丽中国,要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解读: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 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 小组合作: (1)A是经济发展水平好,环境较差;B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环境也较差;C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环境优先。 (2) 说一说低碳生活的具体表现。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反思 1.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激发探究热情。通过由生活走向知识总结,再从知识运用回到生活的方式,借助生动图片、合作探究等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 在教学的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