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未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并且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C.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细胞是一个有机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淡水水域污染后易发生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细胞壁成分均为纤维素和果胶B.二者均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C.二者均具有生物膜系统,且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D.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且均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3.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大、变少、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4.“十里青山半入城”,美丽的国家级5A景区——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5.下列几种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有( )①幽门螺杆菌 ②大肠杆菌 ③衣藻 ④颤蓝细菌 ⑤酵母菌 ⑥草履虫A.3种 B.4种 C.5种 D.6种6.利用石榴发酵制作石榴酒和石榴醋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置澄清是石榴酒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的关键步骤B.石榴醋发酵时所需的温度高于石榴酒发酵时所需的温度C.在石榴醋的发酵过程中,需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促使酵母菌产生果醋D.石榴酒发酵后期,因底物消耗及酒精积累,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7.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关闭充气口,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30℃,果醋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8.下列有关制作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来进行发酵的B.制作泡菜过程中,蔬菜、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不能将泡菜坛装满C.乳酸菌是好氧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D.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9.下列有关啤酒工业化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啤酒生产中,焙烤的目的是使淀粉酶失活B.糖的分解及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C.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适时打开发酵装置有利于提高啤酒产量D.啤酒的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10.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煮沸消毒是指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全部的细胞和芽孢B.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C.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锅以沸水为介质,在温度121℃条件下维持15-30min灭菌11.平板划线法是接种和分离微生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图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该操作过程中需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涂布器5次B.每一次划线都应该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C.在第二次划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再蘸取一环菌液D.倒置培养后,可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通常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渗透压也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境参数D.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13.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A.细胞膜发生融合 B.细胞质发生融合C.产生新的细胞壁 D.细胞核发生融合14.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已免疫小鼠的脾脏中分离出B 巴细胞B.可以用电融合法或PEG融合法诱导细胞融合C.经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15.为研究iPS细胞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科研人员将iPS细胞移植给心肌梗死小鼠,检测发现小鼠心肌电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仅需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B.与高度分化的细胞相比,iPS细胞的分化潜能较弱C.选择病鼠自身细胞获得iPS细胞后再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D.诱导形成iPS细胞的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16.胚胎工程的迅猛发展让人们大量繁殖优良家畜品种的愿望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移植前,可以使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B.将精子培养在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可使精子在体外获得受精的能力C.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形成原肠胚的过程叫作卵裂D.卵子在精子入卵后才可完成后续分裂过程17.科学家尝试通过胚胎移植等方法繁育濒危野生骆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繁育前需了解野生骆驼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B.对野生骆驼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可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C.需要待野生骆驼的胚胎在母体孵化后再进行胚胎收集为宜D.人类驯养的骆驼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可作为胚胎移植的受体18.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早早孕诊断试剂”B.利用“ADC”治疗癌症就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清除癌细胞的特性C.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D.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19.下列有关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过程的结束即胚胎发育的开始B.胚胎发育的初期是在输卵管中进行的C.桑葚胚期的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称为孵化D.高等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顺序是受精卵→桑葚胚→囊胚→原肠胚20.在基因工程研究里,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是常见操作。以下关于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PCR 反应体系中,除了加入模板 D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 如 Taq 酶B.PCR 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的设计非常关键,引物应能与目的基因的两条模板链分别互补配对,且引物自身不能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C.PCR 反应的变性阶段,温度通常设置为 90-95℃,此过程是为了使 DNA 双链解开,形成单链模板,该过程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若对一个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进行 PCR 扩增,经过 3 次循环后,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占所有 DNA 片段总数的比例为 1/221.下列有关“DNA 粗提取与鉴定”、“DNA 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洋葱切碎后加研磨液研磨过滤后,滤液放置4℃冰箱放置,DNA存在于沉淀物中B.可以利用洋葱为实验材料,也可以选择鸡血、猪肝等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提取方法可能稍有不同C.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等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D.电泳鉴定DNA时,先将PCR产物与含指示剂的凝胶载样缓冲液混合,再加入加样孔中2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需要三种工具,分别是“分子手术刀”、“分子缝合针”和“分子运输车”,关于这三种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手术刀”指的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断开DNA和RNA的磷酸二酯键B.“分子缝合针”指的是DNA聚合酶,可以催化生成断裂的磷酸二酯键C.“分子运输车”指的是载体,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D.载体的化学本质一定是核酸23.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B.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C.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24.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科研人员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B.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C.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无菌操作D.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25.天然胰岛素制剂容易发生聚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药效。科学家通过蛋白质工程将胰岛素B链28位脯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或者将它与B29位的赖氨酸交换位置,从而有效抑制了胰岛素的聚合,研发出速效胰岛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速效胰岛素首先要从避免胰岛素形成聚合体这一预期功能开始B.该过程通过改造胰岛素基因实现了对胰岛素结构的改造C.新的胰岛素生产过程中不涉及中心法则D.蛋白质工程可以定向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二、实验题26.土壤中的苯酚(C H 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某实验小组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降解苯酚的细菌,如图所示为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 ,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 培养基。①~③步骤进行的是选择培养,其目的是 。(2)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接种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操作需在 旁进行。(3)该实验小组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甲、乙试管中培养液的区别是 。该实验小组在向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 。(4)该实验小组对能降解苯酚的细菌进行计数时,选取苯酚浓度为(800mg·L 的培养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分别取稀释倍数为103、104和105的培养液0.1mL 涂布于平板上,每个稀释倍数分别涂布三个平板,各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286、298、297), (35、32、31), (36、7、2)。不适合用于计数的为稀释倍数为 的培养液,用另外两个稀释倍数的培养液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的细菌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 。27.新发现一种感染家禽的病毒Q,为检测该病毒的化学组成成分以及其遗传物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研究病毒Q,则应该将病毒Q培养在活细胞培养基中,原因是 。(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病毒Q的化学成分,原理是: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②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实验结果发现该病毒 ,说明其化学成分为RNA和蛋白质。(3)该兴趣小组继续利用实验材料病毒Q 蛋白酶 RNA酶 活鸡胚培养基等完成相关实验设计。①实验设计思路: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活鸡胚培养基中是否存在病毒Q。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若只在用蛋白酶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培养基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 。B.若只在用 感染的活鸡胚培养基中检测到病毒Q,则说明病毒Q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是 。C.若在 ,则说明病毒Q中的 。③该实验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三、解答题28.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于贮藏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问题。(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白菜甘蓝”, (能/不能)用白菜、甘蓝体细胞直接融合。(2)由原生质体A、B形成原生质体C的过程中,可使用 (写出2种即可)化学法诱导融合,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性。(3)由细胞D得到愈伤组织的过程叫作 ;由愈伤组织得到根、芽等器官的过程叫作 。(4)由细胞D得到一个完整的杂种植株,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D具有 性。(5)分别取白菜、甘蓝的花粉经细胞融合培育出二倍体“白菜甘蓝”,该植株的大多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这种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高度不育,可用化学试剂 (填试剂名称)诱导产生可育的四倍体“白菜甘蓝”,该变异类型属于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填空)。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29.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 (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添加脂溶性物质PEG可促进细胞融合,该过程中PEG对细胞膜的作用是 。(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对 和 生长具有抑制作用。(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 。(4)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下列属于DNA连接酶底物的是 。 30.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丁和丙主要的区别是 。(2)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的是 (填“甲”、 “乙”、 “丙”、 “丁”), 因为其细胞内含有 ,因此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3)甲、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4)甲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 。参考答案1.C2.D3.B4.C5.A6.B7.D8.C9.D10.C11.B12.B13.C14.C15.C16.C17.C18.B19.C20.D21.A22.C23.D24.D25.C26.(1) 苯酚 选择 富集能降解苯酚的细菌(2) 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灯火焰旁(3) 甲试管含苯酚作为唯一碳源,乙试管不含碳源(或含其他碳源) 确保实验菌种来源一致(排除无关变量干扰)(4) 105 稀释倍数为103时,可能有多个菌落连在一起形成单个菌落的情况,导致结果小于稀释倍数为104组27.(1)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繁殖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2)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且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3) 用蛋白酶和RNA酶分别处理病毒Q,用处理后的病毒Q分别感染活鸡胚培养基 RNA RNA酶处理过的病毒Q 蛋白质 用RNA酶和蛋白酶分别处理过的病毒Q感染的活鸡胚培养基中都检测到了病毒Q RNA和蛋白质都具有遗传效应 设法将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8.(1)不能(2) 聚乙二醇诱导法、高Ca2+-高pH诱导法 一定的流动(性)(3) 脱分化 再分化(4) 植物组织培养(或组培) 全能(性)(5) 19 秋水仙素 d29.(1) 不需要使细胞接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2) 未融合的亲本细胞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3)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④30.(1)有无细胞结构(2) 乙 叶绿素和藻蓝素(3)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