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欧姆定律(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4 欧姆定律(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页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第四节 欧姆定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同时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02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01
03
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约 5 A
约 1 A
约 2 A
约 0.5 A
不同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与思考
你知道下面这些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吗?
电压是形成 的原因;
电阻是导体对 的阻碍作用。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流
电流
那么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关系呢?
若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在电路中如何控制电阻不变?
如何改变电压?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A
B
C
D
+
-

A
R
R'
V
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进行实验
动画演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演示视频
演示: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电阻 R 5 Ω 电压 U/V 1.0 1.5 2.0 2.5 3.0
电流 I/A 0.2 0.3 0.4 0.5 0.6
记录数据
I/A
U/V
0
2.5
0.1
0.3
0.5
0.6
0.4
0.2
0.7
0.8
1.5
·
·
·
·
2.0
3.0
1.0
·
0.9
R
绘制图像
0.5
数据分析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得出结论
练一练
小明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使用的器材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
(1)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图乙的实物。

a
b
P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合上开关前,若滑动变阻器使用了b接线柱,则实验前变阻器的滑片应放置在 (选填“左”或“右”)端。
断开


(3)电路中使用了滑动变阻器,它除了能保护电表(避免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超过量程)外,还能改变
,以方便进行多次实验。
电阻R 两端电压(电压表的示数) 

(4)通过实验,小明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在图丙坐标轴上作出图像。根据此图像,可初步得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0
I /A
U /V
0.1
0.2
0.3
0.4
0.5
1.0
1.5
2.0
2.5
3.0

若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存在什么关系?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会越小。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在电路中如何改变电阻,选用什么器材?怎么操作?
如何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A
B
C
D
+
-

A
R
R'
V
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
进行实验
动画演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记录数据
电压 U 2 V 电阻 R/Ω 2 4 5 8
电流 I/A 1 0.5 0.4 0.25
绘制图像
R/Ω
I/A
0
1
2
3
4
5
6
7
8
9
0.5
0.6
0.4
0.3
0.2
0.1
0.7
0.8
0.9
1.0
·
·
·
·
数据分析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得出结论
补充说明:
1.更换电阻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眼睛要观察电压表读数,使读数与更换前保持不变;
2.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技巧:“换大调大,换小调小”,即当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变大,反之亦然。
演示视频
演示: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电阻箱R1(符号用 表示)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 ,这与其他同学的结论不一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R1/W I/A
1 2 0.40
2 4 0.32
3 8 0.25
V
A
S
R1
R2
P
不成反比
没有保持R1两端电压一定
练一练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B
练一练
课堂小结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探究方法
如何控制变量与定量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路图
数据图像分析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随堂训练
导体两端的电压 导体的电阻 通过导体的电流
2V 10Ω 0.2A
4V 10Ω 0.4A
6V 10Ω 0.6A
B
2.一导体接到电路中,如果把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三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电阻是原来的三倍
B.通过它的电流保持不变
C.通过它的电流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D.通过它的电流是原来的三倍
D
3.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实验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该(  )
A.保持R2滑片的位置不变
B.保持R2两端的电压不变
C.保持R1不变,调节R2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
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
C
V
R1
R2
S
A(共16张PPT)
第2课时
欧姆定律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第四节 欧姆定律
电阻 R 5 Ω 电压 U/V 1.0 1.5 2.0 2.5
电流 I/A 0.2 0.3 0.4 0.5
电压U 2 V 电阻R/Ω 2 4 5 8
电流I/A 1 0.5 0.4 0.25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02
理解欧姆定律。
01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欧姆定律
R
U
R
I
(V)
(Ω)
(A)
乔治·西蒙·欧姆
(1789-1854)
德国物理学家
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定律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独立进行的。
欧姆独创地运用库仑的方法制造了电流扭力秤,用来测量电流强度,引入和定义了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的精确概念。
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
1.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2.已知电流、电阻,求电压:
3.已知电压、电流,求电阻:
注意: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因此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系,所以“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1)画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 I 。
解题步骤:
已知U=12V,R=30Ω,求I。
例题
公式
的应用
I =
U
R
U=12 V
R=30 Ω
I
U
R

I=          
12V
30Ω
=0.4A
解:
答:通过这盏点灯的电流为0.4A。
例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UL=ILRL
=0.6A×20Ω
=12V
RL=20 Ω
IL=0.6 A
解:
A
R'
L
根据变形公式U=IR得
变式公式U=IR 的应用
答: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2V。
例3 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测得它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18 A,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 V,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变形公式     的应用。
R =
U
I
U
I

R=          
220V
0.18A
≈1222Ω
解: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约为1222Ω。
例4 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U2=20 V
R=?
I2=?
I1=0.5 A
R
U1=5 V
解:
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
U1
I1

R=          
5V
0.5A
=10Ω
U2
R

I2=          
20V
10Ω
=2A
电阻值保持不变,是10Ω
课堂小结
探究方法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U/R
变形公式:U=IR,R=U/I
注意事项:
(1)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2)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的值;
(3)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1A=1V/1Ω
1.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C
随堂训练
2. 甲、乙分别接入电压比是2∶1的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比是 (   )
A.1∶1  B.2∶1 
C.4∶3  D.3∶1
注意:甲和乙电压与电阻的对应关系不要出现错误。
D
  据题意 U甲∶U乙= 2∶1 ;R甲∶R乙= 2∶3
  根据
  可得电流比是 I甲∶I乙= 3∶1
I =
U
R
3.如图所示为A、B 两个导体的I-U 图线,由图线可知(  )
A.RA>RB
B.RAC.RA=RB
D.无法确定
B
O
I
U
A
B
答:小鸟身上的电压为5.4×10-4V。
4. 如图所示,小鸟双脚立在某高压输电线却安然无恙。如果小鸟两爪间的电线的电阻为1.8×10-6 Ω,通过这段导线的电流为300 A,则小鸟身上的电压为多少?
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这段导线两端的电压
U1=IR=300A×1.8×10-6Ω=5.4×10-4V
小鸟与这段导线并联,则小鸟身上的电压U2=U1=5.4×10-4V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