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1.已知函数f(x)=2x2-4的图象上一点(1,-2)及邻近一点(1+Δx,-2+Δy),则等于( )A.4 B.4ΔxC.4+2Δx D.4+2(Δx)22.已知函数f(x)=,则f(x)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 )A. B.3C.4 D.53.若函数f(x)=在区间[2,4]上的最小值为5,则k的值为( )A.10 B.10或20C.20 D.无法确定4.已知函数f(x)=2-x,对于任意的x∈[-2,2],f(x)≤m恒成立,则实数m的最小值是( )A.0 B.1C.2 D.35.(多选)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且a<c<b.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则f(x)max=f(c)B.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则f(x)max=f(c)C.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则f(x)max=f(c)D.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则f(x)max=f(c)6.已知三点A(-3,-1),B(0,2),C(m,4)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m的值为 .7.若关于x的不等式|x-2|-|x+3|<a无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函数y=-x2-2x+3在[a,2]上的最大值为,则a= .9.已知函数f(x)=-(a>0,x>0).(1)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2)若f(x)在上的值域是,求a的值.10.已知函数f(x)=有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11.“ x∈[1,2], t∈[1,2],使得x+2>t+m成立”为真命题,则实数m的范围为 .12.已知f(x)=(x≠a).(1)若a=-2,试证f(x)在(-∞,-2)内单调递增;(2)若a>0且f(x)在(1,+∞)内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13.已知min{a,b}=设f(x)=min{x-2,-x2+4x-2},则函数f(x)的最大值是( )A.-2 B.1C.2 D.314.已知函数y=x+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t>0,那么该函数在(0,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已知f(x)=,x∈[0,1],利用上述性质,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和值域.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1.C ∵Δy=f(1+Δx)-f(1)=2(1+Δx)2-4-(2-4)=2(Δx)2+4Δx,∴=2Δx+4,故选C.2.C ∵f(x)==2+在[2,6]上单调递减,∴f(x)max=f(2)=4.故选C.3.C 当k=0时,不符合题意;当k>0时,f(x)=在区间[2,4]上是减函数,∴f(x)min=f(4)==5,∴k=20,符合题意;当k<0时,f(x)=在区间[2,4]上是增函数,f(x)min=f(2)==5,∴k=10,又∵k<0,∴k=10舍去.∴k的值为20.故选C.4.D 对于任意的x∈[-2,2]使2-x≤m恒成立,令=t(t∈[0,2]),则x=t2-2,即2-x=2t-t2+2,设g(t)=-t2+2t+2(t∈[0,2]),则g(t)∈[2,3],即f(x)max=3.故m≥3,即实数m的最小值是3.故选D.5.BCD 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则f(c)≥f(x),x∈[a,c];在[c,b]上是减函数,则f(c)≥f(x),x∈[c,b],所以f(x)max=f(c),故A正确;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f(c),如f(x)=值域为[-1,2),没有最大值,故B错误;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f(c),例如函数f(x)=其图象如图所示.显然f(x)在(1,2]上是增函数,在[2,3]上是减函数,但f(x)在[1,3]上的最大值是f(1)=2,故C不正确.若f(x)在[a,c]上是增函数,在(c,b]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f(c),故D错误.故选B、C、D.6.2 解析:因为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kAB=kBC,即=,故m=2.7.(-∞,-5] 解析:根据题意,设f(x)=|x-2|-|x+3|,则f(x)=易得f(x)min=-5.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x-2|-|x+3|<a无解,所以f(x)≥a恒成立,即f(x)min≥a,故a≤-5.8.- 解析:y=-x2-2x+3=-(x+1)2+4,对称轴方程为x=-1,当a≤-1时,x=-1,函数取得最大值为4,不合题意舍去,当a>-1时,x=a,函数取得最大值为-a2-2a+3=,即4a2+8a+3=0,(2a+3)(2a+1)=0,解得a=-或a=-(舍去).9.解:(1)证明:设x1,x2∈(0,+∞)且x1≠x2,则===,由x1,x2∈(0,+∞)知,x1x2>0,>0,∴>0,故f(x)在(0,+∞)上是增函数.(2)由(1)可知,f(x)在上为增函数,∴f=-2=,f(2)=-=2,解得a=.10.C 当x≥0时,f(x)=(x-1)2-1 ,此时f(x)min=f(1)=-1;当x<0时,f(x)=(a-1)x+2a.①a=1时,f(x)=2为常函数,此时在R上满足函数f(x)有最小值为-1.②a≠1时,函数f(x)在(-∞,0)上为一次函数,若要满足在R上有最小值,需解得-≤a<1,综上,满足题意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11.(-∞,2) 解析:令f(x)=x+2,g(t)=t+m,要想 x∈[1,2], t∈[1,2],使得x+2>t+m成立为真命题,只需f(x)min>g(t)min,其中f(x)=x+2在[1,2]上单调递增,f(x)min=f(1)=3,g(t)=t+m在[1,2]上单调递增,g(t)min=g(1)=1+m,故3>1+m,解得m<2.所以实数m的范围为(-∞,2).12.解:(1)证明:当a=-2时,f(x)=.设x1,x2∈(-∞,-2),且x1≠x2,则===.由x1,x2∈(-∞,-2)知,x1+2<0,x2+2<0,所以(x1+2)(x2+2)>0,即>0,所以f(x)在(-∞,-2)内单调递增.(2)任取x1,x2∈(1,+∞),且x1≠x2,则===.由a>0,x1,x2∈(1,+∞),且<0知(x1-a)(x2-a)>0恒成立,所以a≤1,故0<a≤1,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0,1].13.B 法一 当x-2≤-x2+4x-2,即x∈[0,3]时,f(x)=x-2在x∈[0,3]上单调递增,所以f(x)max=f(3)=3-2=1,当x-2>-x2+4x-2,即x∈(-∞,0)∪(3,+∞)时,f(x)=-x2+4x-2=-(x-2)2+2在x∈(-∞,0)上单调递增,在(3,+∞)上单调递减,因为f(0)=-2,f(3)=1,所以f(x)<f(3)=1.综上:函数f(x)的最大值为1.故选B.法二 由x-2≤-x2+4x-2得x2-3x≤0,∴0≤x≤3,∴f(x)=其图象如图所示(实线部分).∵f(x)图象的最高点是(3,1),∴f(x)max=f(3)=1.故选B.14.解:f(x)==2x+1+-8,设u=2x+1,x∈[0,1],则1≤u≤3,故y=u+-8,u∈[1,3].由已知性质得,当1≤u≤2,即0≤x≤时,f(x)单调递减,所以递减区间为;当2≤u≤3,即≤x≤1时,f(x)单调递增,所以递增区间为.由f(0)=-3,f=-4,f(1)=-,得f(x)的值域为[-4,-3].2 / 2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 科考队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的沙漠气候进行科学考察,如图是某天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问题】 (1)在区间[6,17]对应的曲线上任取不同两点A(x1,y1),B(x2,y2),=一定大于零吗?(2)如果在区间[12,24]对应的曲线上任取不同两点C(x3,y3),D(x4,y4),=一定大于零吗? 知识点一 函数的最值1.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且x0∈D:(1)如果对任意x∈D,都有 ,则称f(x)的最大值为f(x0)(记作f(x)max=f(x0)),而x0称为f(x)的 ;(2)如果对任意x∈D,都有 ,则称f(x)的最小值为f(x0)(记作f(x)min=f(x0)),而x0称为f(x)的 .提醒 对函数最值的几点说明:①最值首先是一个函数值,即存在一个自变量x0,使得f(x0)等于最值;②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元素x,都有f(x)≤f(x0)(或f(x)≥f(x0)),“任意”两个字不可省略;③函数f(x)在其定义域(某个区间)内不一定有最大(小)值,如果有,最大(小)值只能有一个.但最大(小)值点x0可能不止一个.这里的最大(小)值点不是点而是实数;④函数f(x)在其定义域(某个区间)内的最大值的几何意义是其图象上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小值的几何意义是其图象上最低点的纵坐标.2.最值和最值点 值和 值统称为最值,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统称为 点.【想一想】如果函数f(x)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满足f(x)≤M,那么M一定是函数f(x)的最大值吗?知识点二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直线的斜率(1)定义: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称 为直线AB的斜率(若记Δx=x2-x1,相应的Δy=y2-y1,当Δx≠0时,斜率记为);当x1=x2时,称直线AB的斜率 .(2)作用:直线AB的斜率反映了直线相对于 的倾斜程度.2.平均变化率与函数的单调性若区间I是函数y=f(x)的定义域的子集,对任意x1,x2∈I且x1≠x2,记y1=f(x1),y2=f(x2),=,则:(1)y=f(x)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在区间I上恒成立;(2)y=f(x)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在区间I上恒成立.当x1≠x2时,称=为函数y=f(x)在区间[x1,x2](x1<x2时)或[x2,x1](x1>x2时)上的平均变化率.通常称Δx为自变量的改变量,Δy为因变量的改变量.提醒 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几点说明:①函数f(x)应在x1,x2处有定义;②x2在x1附近,Δx=x2-x1≠0,但Δx可正可负;③注意变量的对应,若Δx=x2-x1,则Δy=f(x2)-f(x1),而不是Δy=f(x1)-f(x2);④平均变化率可正可负,也可为零.但是,若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不能说明该函数在此区间上的函数值都相等.比如,f(x)=x2在区间[-2,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但f(x)=x2在[-2,2]上的图象先下降后上升,值域是[0,4];⑤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化”.利用平均变化率可以刻画变量平均变化的趋势和快慢程度,但效果是“粗糙不精确的”.只有当Δx=x2-x1无限变小时,这种量化才由“粗糙”逼近“精确”.【想一想】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固定不变的吗?2.如果=0在I上恒成立,那么函数f(x)有什么特点?1.已知f(x)=3x2+5,则自变量x从0.1到0.2的平均变化率为( )A.0.3 B.0.9C.0.6 D.1.22.函数y=f(x)在[-2,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是 , .3.已知过点P(-2,m)和Q(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求m的值.题型一 平均变化率角度1 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例1】 (1)已知直线l过点M(m+1,m-1),N(2m,1).当m为何值时,直线l的斜率是1?(2)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同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尝试解答通性通法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是“x1≠x2”,即直线不与x轴垂直,因为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2)斜率公式与两点P1,P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x1与x2,y1与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跟踪训练】1.已知经过两点(5, m)和(2,8)的直线的斜率大于1,则m的取值范围是( )A.(2,8) B.(8,+∞)C.(11,+∞) D.(-∞,11)2.若A(3,1),B(-2,k),C(8,1)三点能构成三角形,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角度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例2】 一正方形铁板在0 ℃时边长为10 cm,加热后会膨胀,当温度为t ℃时,边长变为10(1+at)cm,a为常数.试求铁板面积对温度的平均膨胀率.尝试解答通性通法 求平均变化率可根据定义代入公式直接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弄清自变量的增量Δx与函数值的增量Δy,求平均变化率的主要步骤是:【跟踪训练】路灯距地面8 m,一个身高为1.6 m的人以84 m/min的速度在地面上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C处沿直线匀速离开路灯.(1)求身影的长度y与人距路灯的射影点C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式;(2)求人离开路灯10 s内身影长度y关于时间t的平均变化率.题型二 利用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例3】 若函数y=f(x)是其定义域的子集I上的增函数且f(x)>0,求证:g(x)=在I上为减函数.尝试解答通性通法1.y=f(x)在I上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在I上恒成立.2.y=f(x)在I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在I上恒成立.【跟踪训练】已知函数f(x)=1-,x∈[3,5],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并证明.题型三 求函数的最值角度1 图象法求函数的最值【例4】 已知函数f(x)=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尝试解答通性通法用图象法求最值的3个步骤【跟踪训练】函数y=|x+1|-|2-x|的最大值是( )A.3 B.-3C.5 D.-2角度2 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例5】 已知函数f(x)=x+.(1)证明:f(x)在(1,+∞)内是增函数;(2)求f(x)在[2,4]上的最值.尝试解答通性通法函数的最值与单调性的关系(1)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在区间[b,c)上是减函数,则函数y=f(x),x∈(a,c)在x=b处有最大值f(b);(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在区间[b,c)上是增函数,则函数y=f(x),x∈(a,c)在x=b处有最小值f(b);(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增(减)函数,则在区间[a,b]的左、右端点处分别取得最小(大)值、最大(小)值.【跟踪训练】1.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x|x|,则f(x)( )A.只有最大值B.只有最小值C.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区间[-1,3]上的减函数,且函数f(x)的图象经过点P(-1,2),Q(3,-4),则该函数的值域是 .1.直线l经过原点和点(-1,1),则l的斜率为( )A.0 B.1C.-1 D.不存在2.函数f(x)在[-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A.3,0 B.3,1C.3,无最小值 D.3,-23.若函数f(x)=x2-2x,x∈[-1,4],则f(x)的值域为( )A.[-1,3] B.[-1,16]C.[-1,8] D.[3,8]4.(多选)下列关于函数y=ax+1,x∈[0,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a<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a+1B.当a<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2a+1,最小值为1C.当a>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a+1D.当a>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2a+1,最小值为15.汽车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在时间段[t0,t1],[t1,t2],[t2,t3]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则三者由小到大的关系为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基础知识·重落实】知识点一1.(1)f(x)≤f(x0) 最大值点 (2)f(x)≥f(x0) 最小值点2.最大 最小 最值想一想 提示:不一定.如函数f(x)=-x2≤1恒成立,但是1不是函数的最大值.知识点二1.(1) 不存在 (2)x轴 2.(1) 0 (2) 0想一想1.提示:不一定.当x1取定值后,Δx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不一定相同;当Δx取定值后,x1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不一定相同.比如,f(x)=x2在区间[0,2]和[2,4]上都有Δx=2,但Δy分别为4-0=4和16-4=12.事实上,根据下面将要学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可知,曲线上任意不同两点间连线的斜率一般不相等,即一般情况下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不相同的.2.提示:函数f(x)是常数函数.自我诊断1.B Δy=f(0.2)-f(0.1)=0.12+5-0.03-5=0.09,可得平均变化率==0.9.2.-1 23.解:由题意得=1,解得m=1.【典型例题·精研析】【例1】 解:(1)因为直线l的斜率是1,所以=1,即=1,解得m=.(2)∵A,B,C三点共线,且3≠-2,∴BC,AB的斜率都存在,且kAB=kBC.又∵kAB==,kBC==,∴=,解得a=2或a=.跟踪训练1.C 由题意得>1,解得m>11.故选C.2.(-∞,1)∪(1,+∞) 解析:因为A,B,C三点能构成三角形,所以A,B,C三点不共线,所以kAB≠kAC.即≠,因此k-1≠0,解得k≠1.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1)∪(1,+∞).【例2】 解:设温度的增量为Δt,则铁板面积S的增量为:ΔS=102[1+a(t+Δt)]2-102(1+at)2=200(a+a2t)Δt+100a2(Δt)2,所以平均膨胀率=200(a+a2t)+100a2Δt.跟踪训练 解:(1)如图所示,由题意知人从C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为x m,AB为身影长度,AB的长度为y m,由于CD∥BE,则=,即=,所以y=0.25x.(2)84 m/min=1.4 m/s,则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0.25×1.4t=0.35t,所以10 s内平均变化率==0.35(m/s),即此人离开路灯10 s内身影长度y关于时间t的平均变化率为0.35 m/s.【例3】 证明:任取x1,x2∈I且x2>x1,则Δx=x2-x1>0,Δy=f(x2)-f(x1),∵函数y=f(x)是其定义域的子集I上的增函数,∴Δy>0,>0,∴Δg=g(x2)-g(x1)=-=.又∵f(x)>0,∴f(x1)f(x2)>0且f(x1)-f(x2)<0,∴Δg<0,∴<0,故g(x)=在I上为减函数.跟踪训练 解:由于y=x+2在[3,5]上是增函数,且恒大于零,因此,f(x)=1-在[3,5]上为增函数.证明过程如下:任取x1,x2∈[3,5]且x1<x2,即Δx=x2-x1>0,则Δy=f(x2)-f(x1)=1--=-=.∵(x1+2)(x2+2)>0,∴Δy>0,∴>0,故函数f(x)在[3,5]上是增函数.【例4】 解:作出f(x)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x=2时,f(x)取最大值为2;当x=时,f(x)取最小值为-.所以f(x)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跟踪训练 A 由题意可知y=|x+1|-|2-x|=画出函数图象即可得最大值为3.故选A.【例5】 解:(1)证明:任取x1,x2∈(1,+∞),且x1≠x2,则===1-.由x1,x2∈(1,+∞)知x1x2>1,<1,1->0,∴>0,故f(x)在(1,+∞)内是增函数.(2)由(1)可知f(x)在[2,4]上是增函数,∴当x∈[2,4]时,f(2)≤f(x)≤f(4).又f(2)=2+=,f(4)=4+=,∴f(x)在[2,4]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跟踪训练1.D f(x)=x|x|=作出f(x)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f(x)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故选D.2.[-4,2] 解析:∵f(x)的图象经过点P(-1,2),Q(3,-4),∴f(-1)=2,f(3)=-4.又∵f(x)在定义域[-1,3]上为减函数,∴该函数的值域是[-4,2].随堂检测1.C 因为直线l经过原点和点(-1,1),所以l的斜率是=-1.故选C.2.C 观察题中图象可知,图象的最高点坐标是(0,3),从而其最大值是3;图象无最低点,即该函数不存在最小值.故选C.3.C ∵f(x)=(x-1)2-1,∴函数y=f(x)在区间[-1,1)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4]上单调递增,∴f(x)min=f(1)=-1,∵f(-1)=3,f(4)=8,∴f(x)max=f(4)=8.因此,函数y=f(x)在区间[-1,4]上的值域为[-1,8].故选C.4.AD 当a<0时,函数y=ax+1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当x=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1;当x=2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2a+1.当a>0时,函数y=ax+1在区间[0,2]上单调递增,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1,当x=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2a+1.故选A、D.5.<< 解析:∵==kOA,==kAB,==kBC,由题图得kOA<kAB<kBC,∴<<.5 / 5(共78张PPT)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目录基础知识·重落实01典型例题·精研析02知能演练·扣课标03基础知识·重落实01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科考队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独特的沙漠气候进行科学考察,如图是某天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问题】 (1)在区间[6,17]对应的曲线上任取不同两点 A ( x1,y1), B ( x2, y2), = 一定大于零吗?(2)如果在区间[12,24]对应的曲线上任取不同两点 C ( x3, y3),D ( x4, y4), = 一定大于零吗? 知识点一 函数的最值1.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D ,且 x0∈ D :(1)如果对任意 x ∈ D ,都有 ,则称 f ( x )的最大值为 f ( x0)(记作 f ( x )max= f ( x0)),而 x0称为 f( x )的 ;f ( x )≤ f ( x0) 最大值点 (2)如果对任意 x ∈ D ,都有 ,则称 f ( x )的最小值为 f ( x0)(记作 f ( x )min= f ( x0)),而 x0称为 f( x )的 .f ( x )≥ f ( x0) 最小值点 提醒 对函数最值的几点说明:①最值首先是一个函数值,即存在一个自变量 x0,使得 f ( x0)等于最值;②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元素 x ,都有 f ( x )≤ f ( x0)(或 f ( x )≥ f( x0)),“任意”两个字不可省略;③函数 f ( x )在其定义域(某个区间)内不一定有最大(小)值,如果有,最大(小)值只能有一个.但最大(小)值点 x0可能不止一个.这里的最大(小)值点不是点而是实数;④函数 f ( x )在其定义域(某个区间)内的最大值的几何意义是其图象上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小值的几何意义是其图象上最低点的纵坐标.2. 最值和最值点值和 值统称为最值,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统称为 点.最大 最小 最值 【想一想】如果函数 f ( x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 都满足 f ( x )≤ M ,那么 M一定是函数 f ( x )的最大值吗?提示:不一定.如函数 f ( x )=- x2≤1恒成立,但是1不是函数的最大值.知识点二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 直线的斜率(1)定义: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A ( x1, y1), B( x2, y2),当 x1≠ x2时,称 为直线 AB 的斜率(若记Δ x = x2- x1,相应的Δ y = y2- y1,当Δ x ≠0时,斜率记为);当 x1= x2时,称直线 AB 的斜率 .(2)作用:直线 AB 的斜率反映了直线相对于 的倾斜程度. 不存在 x 轴 2. 平均变化率与函数的单调性若区间 I 是函数 y = f ( x )的定义域的子集,对任意 x1, x2∈ I 且x1≠ x2,记 y1= f ( x1), y2= f ( x2), = ,则:(1) y = f ( x )在区间 I 上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在区间 I 上恒成立; 0 (2) y = f ( x )在区间 I 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在区间 I 上恒成立.当 x1≠ x2时,称 = 为函数 y = f ( x )在区间[ x1, x2]( x1< x2时)或[ x2, x1]( x1> x2时)上的平均变化率.通常称Δ x 为自变量的改变量,Δ y 为因变量的改变量. 0 提醒 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几点说明:①函数 f ( x )应在x1, x2处有定义;② x2在 x1附近,Δ x = x2- x1≠0,但Δ x 可正可负;③注意变量的对应,若Δ x = x2- x1,则Δ y = f ( x2)- f ( x1),而不是Δ y = f ( x1)- f ( x2);④平均变化率可正可负,也可为零.但是,若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不能说明该函数在此区间上的函数值都相等.比如, f( x )= x2在区间[-2,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0,但 f ( x )=x2在[-2,2]上的图象先下降后上升,值域是[0,4];⑤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化”.利用平均变化率可以刻画变量平均变化的趋势和快慢程度,但效果是“粗糙不精确的”.只有当Δ x = x2- x1无限变小时,这种量化才由“粗糙”逼近“精确”.【想一想】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固定不变的吗?提示:不一定.当 x1取定值后,Δ x 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不一定相同;当Δ x 取定值后, x1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不一定相同.比如, f ( x )= x2在区间[0,2]和[2,4]上都有Δ x =2,但Δ y 分别为4-0=4和16-4=12.事实上,根据下面将要学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可知,曲线上任意不同两点间连线的斜率一般不相等,即一般情况下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不相同的.2. 如果 =0在 I 上恒成立,那么函数 f ( x )有什么特点?提示:函数 f ( x )是常数函数.1. 已知 f ( x )=3 x2+5,则自变量 x 从0.1到0.2的平均变化率为( )A. 0.3 B. 0.9C. 0.6 D. 1.2解析: Δ y = f (0.2)- f (0.1)=0.12+5-0.03-5=0.09,可得平均变化率 = =0.9.2. 函数 y = f ( x )在[-2,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是 , .3. 已知过点 P (-2, m )和 Q (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求m 的值.解:由题意得 =1,解得 m =1.-1 2 典型例题·精研析02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题型一 平均变化率角度1 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例1】 (1)已知直线 l 过点 M ( m +1, m -1), N (2 m ,1).当 m 为何值时,直线 l 的斜率是1?解:因为直线 l 的斜率是1,所以 =1,即 =1,解得 m = .(2)已知三点 A ( a ,2), B (3,7), C (-2,-9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实数 a 的值.解:∵ A , B , C 三点共线,且3≠-2,∴ BC , AB 的斜率都存在,且 kAB = kBC .又∵ kAB = = , kBC = = ,∴ = ,解得 a =2或 a = .通性通法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是“ x1≠ x2”,即直线不与 x 轴垂直,因为当直线与 x 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2)斜率公式与两点 P1, P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 x1与 x2, y1与 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跟踪训练】1. 已知经过两点(5, m )和(2,8)的直线的斜率大于1,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A. (2,8) B. (8,+∞)C. (11,+∞) D. (-∞,11)解析: 由题意得 >1,解得 m >11.故选C.2. 若 A (3,1), B (-2, k ), C (8,1)三点能构成三角形,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 .(-∞,1)∪(1,+∞)解析:因为 A , B , C 三点能构成三角形,所以 A , B , C 三点不共线,所以 kAB ≠ kAC .即 ≠ ,因此 k -1≠0,解得 k ≠1.故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1)∪(1,+∞).角度2 平均变化率的计算【例2】 一正方形铁板在0 ℃时边长为10 cm,加热后会膨胀,当温度为 t ℃时,边长变为10(1+ at )cm, a 为常数.试求铁板面积对温度的平均膨胀率.解:设温度的增量为Δ t ,则铁板面积 S 的增量为:Δ S =102[1+ a ( t +Δ t )]2-102(1+ at )2=200( a + a2 t )Δ t +100 a2(Δ t )2,所以平均膨胀率 =200( a + a2 t )+100 a2Δ t .通性通法 求平均变化率可根据定义代入公式直接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弄清自变量的增量Δ x 与函数值的增量Δ y ,求平均变化率的主要步骤是:【跟踪训练】路灯距地面8 m,一个身高为1.6 m的人以84 m/min的速度在地面上从路灯在地面上的射影点 C 处沿直线匀速离开路灯.(1)求身影的长度 y 与人距路灯的射影点 C 的距离 x 之间的关系式;解:如图所示,由题意知人从 C 点运动到B 点的距离为 x m, AB 为身影长度, AB 的长度为 y m,由于 CD ∥ BE ,则 = =,所以 y =0.25 x .(2)求人离开路灯10 s内身影长度 y 关于时间 t 的平均变化率.解:84 m/min=1.4 m/s,则 y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0.25×1.4 t =0.35 t ,所以10 s内平均变化率 = =0.35(m/s),即此人离开路灯10 s内身影长度 y 关于时间 t 的平均变化率为0.35m/s.题型二 利用平均变化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例3】 若函数 y = f ( x )是其定义域的子集 I 上的增函数且 f ( x )>0,求证: g ( x )= 在 I 上为减函数.证明:任取 x1, x2∈ I 且 x2> x1,则Δ x = x2- x1>0,Δ y = f ( x2)- f ( x1),∵函数 y = f ( x )是其定义域的子集 I 上的增函数,∴Δ y >0, >0,∴Δ g = g ( x2)- g ( x1)= - = .又∵ f ( x )>0,∴ f ( x1) f ( x2)>0且 f ( x1)- f ( x2)<0,∴Δ g <0,∴ <0,故 g ( x )= 在 I 上为减函数.通性通法1. y = f ( x )在 I 上是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0在 I 上恒成立.2. y = f ( x )在 I 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0在 I 上恒成立.【跟踪训练】已知函数 f ( x )=1- , x ∈[3,5],判断函数 f ( x )的单调性,并证明.解:由于 y = x +2在[3,5]上是增函数,且恒大于零,因此, f ( x )=1- 在[3,5]上为增函数.证明过程如下:任取 x1, x2∈[3,5]且 x1< x2,即Δ x = x2- x1>0,则Δ y = f ( x2)- f ( x1)=1- - = - =.∵( x1+2)( x2+2)>0,∴Δ y >0,∴ >0,故函数 f ( x )在[3,5]上是增函数.题型三 求函数的最值角度1 图象法求函数的最值【例4】 已知函数 f ( x )=求函数 f (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作出 f ( x )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 x =2时, f ( x )取最大值为2;当 x = 时, f ( x )取最小值为- .所以 f (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 .通性通法用图象法求最值的3个步骤【跟踪训练】函数 y =| x +1|-|2- x |的最大值是( )A. 3 B. -3C. 5 D. -2解析:A 由题意可知 y =| x +1|-|2- x |=画出函数图象即可得最大值为3.故选A.角度2 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例5】 已知函数 f ( x )= x + .(1)证明: f ( x )在(1,+∞)内是增函数;解:证明:任取 x1, x2∈(1,+∞),且 x1≠ x2,则 ===1- .由 x1, x2∈(1,+∞)知 x1 x2>1, <1,1- >0,∴ >0,故 f ( x )在(1,+∞)内是增函数.(2)求 f ( x )在[2,4]上的最值.解:由(1)可知 f ( x )在[2,4]上是增函数,∴当 x ∈[2,4]时, f (2)≤ f ( x )≤ f (4).又 f (2)=2+ = , f (4)=4+ = ,∴ f ( x )在[2,4]上的最大值为 .通性通法函数的最值与单调性的关系(1)如果函数 y = f ( x )在区间( a , b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 b ,c )上是减函数,则函数 y = f ( x ), x ∈( a , c )在 x = b 处有最大值 f ( b );(2)如果函数 y = f ( x )在区间( a , b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 b ,c )上是增函数,则函数 y = f ( x ), x ∈( a , c )在 x = b 处有最小值 f ( b );(3)如果函数 y = f ( x )在区间[ a , b ]上是增(减)函数,则在区间[ a , b ]的左、右端点处分别取得最小(大)值、最大(小)值.【跟踪训练】1. 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 f ( x )= x | x |,则 f ( x )( )A. 只有最大值B. 只有最小值C.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D.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解析: f ( x )= x | x |=作出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 f ( x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故选D.2. 已知函数 f ( x )是定义在区间[-1,3]上的减函数,且函数 f( x )的图象经过点 P (-1,2), Q (3,-4),则该函数的值域是 .解析:∵ f ( x )的图象经过点 P (-1,2), Q (3,-4),∴ f (-1)=2, f (3)=-4.又∵ f ( x )在定义域[-1,3]上为减函数,∴该函数的值域是[-4,2].[-4,2] 1. 直线 l 经过原点和点(-1,1),则 l 的斜率为( )A. 0 B. 1C. -1 D. 不存在解析: 因为直线 l 经过原点和点(-1,1),所以 l 的斜率是=-1.故选C.2. 函数 f ( x )在[-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A. 3,0 B. 3,1C. 3,无最小值 D. 3,-2解析: 观察题中图象可知,图象的最高点坐标是(0,3),从而其最大值是3;图象无最低点,即该函数不存在最小值.故选C.3. 若函数 f ( x )= x2-2 x , x ∈[-1,4],则 f ( x )的值域为( )A. [-1,3] B. [-1,16]C. [-1,8] D. [3,8]解析: ∵ f ( x )=( x -1)2-1,∴函数 y = f ( x )在区间[-1,1)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4]上单调递增,∴ f ( x )min= f(1)=-1,∵ f (-1)=3, f (4)=8,∴ f ( x )max= f (4)=8.因此,函数 y = f ( x )在区间[-1,4]上的值域为[-1,8].故选C.4. (多选)下列关于函数 y = ax +1, x ∈[0,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 a <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 a +1B. 当 a <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2 a +1,最小值为1C. 当 a >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 a +1D. 当 a >0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2 a +1,最小值为1解析: 当 a <0时,函数 y = ax +1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当 x =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1;当 x =2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2 a+1.当 a >0时,函数 y = ax +1在区间[0,2]上单调递增,当 x =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1,当 x =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2 a +1.故选A、D.5. 汽车行驶的路程 s 和时间 t 之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在时间段[ t0, t1],[ t1, t2],[ t2, t3]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 ,则三者由小到大的关系为 .< < 解析:∵ = = kOA , = = kAB ,= = kBC ,由题图得 kOA < kAB < kBC ,∴ < <.知能演练·扣课标03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1. 已知函数 f ( x )=2 x2-4的图象上一点(1,-2)及邻近一点(1+Δ x ,-2+Δ y ),则 等于( )A. 4 B. 4Δ xC. 4+2Δ x D. 4+2(Δ x )2解析: ∵Δ y = f (1+Δ x )- f (1)=2(1+Δ x )2-4-(2-4)=2(Δ x )2+4Δ x ,∴ =2Δ x +4,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2. 已知函数 f ( x )= ,则 f ( x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 )A. B. 3C. 4 D. 5解析: ∵ f ( x )= =2+ 在[2,6]上单调递减,∴ f( x )max= f (2)=4.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3. 若函数 f ( x )= 在区间[2,4]上的最小值为5,则 k 的值为( )A. 10 B. 10或20C. 20 D. 无法确定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当 k =0时,不符合题意;当 k >0时, f ( x )= 在区间[2,4]上是减函数,∴ f ( x )min= f (4)= =5,∴ k =20,符合题意;当 k <0时, f ( x )= 在区间[2,4]上是增函数,f ( x )min= f (2)= =5,∴ k =10,又∵ k <0,∴ k =10舍去.∴ k 的值为20.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4. 已知函数 f ( x )=2 - x ,对于任意的 x ∈[-2,2], f( x )≤ m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最小值是( )A. 0 B. 1C. 2 D. 3解析: 对于任意的 x ∈[-2,2]使2 - x ≤ m 恒成立,令= t ( t ∈[0,2]),则 x = t2-2,即2 - x =2 t - t2+2,设 g ( t )=- t2+2 t +2( t ∈[0,2]),则 g ( t )∈[2,3],即 f ( x )max=3.故 m ≥3,即实数 m 的最小值是3.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5. (多选)已知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a , b ],且 a < c < b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则 f( x )max= f ( c )B. 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则 f( x )max= f ( c )C. 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则 f( x )max= f ( c )D. 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则 f( x )max= f ( c )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则 f ( c )≥ f( x ), x ∈[ a , c ];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则 f ( c )≥ f( x ), x ∈[ c , b ],所以 f ( x )max= f ( c ),故A正确;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 f ( c ),如 f ( x )=值域为[-1,2),没有最大值,故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 f ( c ),例如函数 f ( x )=其图象如图所示.显然 f ( x )在(1,2]上是增函数,在[2,3]上是减函数,但 f( x )在[1,3]上的最大值是 f (1)=2,故C不正确.若 f ( x )在[ a , c ]上是增函数,在( c , b ]上是减函数,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为 f ( c ),故D错误.故选B、C、D.12345678910111213146. 已知三点 A (-3,-1), B (0,2), C ( m ,4)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 m 的值为 .解析:因为 A , B ,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 kAB = kBC ,即= ,故 m =2.212345678910111213147. 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x +3|< a 无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根据题意,设 f ( x )=| x -2|-| x +3|,则 f ( x )=易得 f ( x )min=-5.因为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x +3|< a 无解,所以 f ( x )≥a 恒成立,即 f ( x )min≥ a ,故 a ≤-5.(-∞,-5]12345678910111213148. 已知函数 y =- x2-2 x +3在[ a ,2]上的最大值为 ,则 a = - .解析: y =- x2-2 x +3=-( x +1)2+4,对称轴方程为 x =-1,当 a ≤-1时, x =-1,函数取得最大值为4,不合题意舍去,当 a >-1时, x = a ,函数取得最大值为- a2-2 a +3= ,即4 a2+8 a +3=0,(2 a +3)(2 a +1)=0,解得 a =- 或 a =-(舍去).- 12345678910111213149. 已知函数 f ( x )= - ( a >0, x >0).(1)求证: f ( x )在(0,+∞)上是增函数;解:证明:设 x1, x2∈(0,+∞)且 x1≠ x2,则== = ,由 x1, x2∈(0,+∞)知, x1 x2>0, >0,∴ >0,故 f ( x )在(0,+∞)上是增函数.1234567891011121314(2)若 f ( x )在 上的值域是 ,求 a 的值.解:由(1)可知, f ( x )在 上为增函数,∴ f = -2= , f (2)= - =2,解得 a = .123456789101112131410. 已知函数 f ( x )=有最小值,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解析: 当 x ≥0时, f ( x )=( x -1)2-1 ,此时 f ( x )min=f (1)=-1;当 x <0时, f ( x )=( a -1) x +2 a .1234567891011121314① a =1时, f ( x )=2为常函数,此时在R上满足函数 f ( x )有最小值为-1.② a ≠1时,函数 f ( x )在(-∞,0)上为一次函数,若要满足在R上有最小值,需解得- ≤ a <1,综上,满足题意的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1. “ x ∈[1,2], t ∈[1,2],使得 x +2> t + m 成立”为真命题,则实数 m 的范围为 .解析:令 f ( x )= x +2, g ( t )= t + m ,要想 x ∈[1,2], t∈[1,2],使得 x +2> t + m 成立为真命题,只需 f ( x )min> g( t )min,其中 f ( x )= x +2在[1,2]上单调递增, f ( x )min= f(1)=3, g ( t )= t + m 在[1,2]上单调递增, g ( t )min= g(1)=1+ m ,故3>1+ m ,解得 m <2.所以实数 m 的范围为(-∞,2).(-∞,2) 123456789101112131412. 已知 f ( x )= ( x ≠ a ).(1)若 a =-2,试证 f ( x )在(-∞,-2)内单调递增;解:证明:当 a =-2时, f ( x )= .设 x1, x2∈(-∞,-2),且 x1≠ x2,则= == .由 x1, x2∈(-∞,-2)知, x1+2<0, x2+2<0,所以( x1+2)( x2+2)>0,即 >0,所以 f ( x )在(-∞,-2)内单调递增.1234567891011121314(2)若 a >0且 f ( x )在(1,+∞)内单调递减,求 a 的取值范围.解:任取 x1, x2∈(1,+∞),且 x1≠ x2,则 === .1234567891011121314由 a >0, x1, x2∈(1,+∞),且 <0知( x1- a )·( x2- a )>0恒成立,所以 a ≤1,故0< a ≤1,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0,1].123456789101112131413. 已知min{ a , b }=设 f ( x )=min{ x -2,- x2+4 x-2},则函数 f ( x )的最大值是( )A. -2 B. 1C. 2 D. 3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法一 当 x -2≤- x2+4 x -2,即 x ∈[0,3]时, f( x )= x -2在 x ∈[0,3]上单调递增,所以 f ( x )max= f (3)=3-2=1,当 x -2>- x2+4 x -2,即 x ∈(-∞,0)∪(3,+∞)时, f ( x )=- x2+4 x -2=-( x -2)2+2在 x ∈(-∞,0)上单调递增,在(3,+∞)上单调递减,因为 f (0)=-2, f (3)=1,所以 f ( x )< f (3)=1.综上:函数 f ( x )的最大值为1.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法二 由 x -2≤- x2+4 x -2得 x2-3 x ≤0,∴0≤ x ≤3,∴ f ( x )=其图象如图所示(实线部分).∵ f ( x )图象的最高点是(3,1),∴ f ( x )max= f (3)=1.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4. 已知函数 y = x + 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 t >0,那么该函数在(0,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已知 f ( x )=, x ∈[0,1],利用上述性质,求函数 f ( x )的单调区间和值域.1234567891011121314解: f ( x )= =2 x +1+ -8,设 u =2 x +1, x ∈[0,1],则1≤ u ≤3,故 y = u + -8, u ∈[1,3].由已知性质得,当1≤ u ≤2,即0≤ x ≤ 时, f ( x )单调递减,所以递减区间为 ;当2≤ u ≤3,即 ≤ x ≤1时, f ( x )单调递增,1234567891011121314所以递增区间为 .由 f (0)=-3, f =-4, f (1)=- ,得 f ( x )的值域为[-4,-3].1234567891011121314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2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docx 3.1.2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pptx 3.1.2 第二课时 函数的最值、平均变化率(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