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试卷一、读书明德 书中有为人之德。(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cuì▲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乙】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zhōu▲,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植树的牧羊人》【丙】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往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猫》【丁】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动物笑谈》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纯cuì 绿zhōu 2.从【丁】文中找出“抵抗”的反义词 。3.阅读【丙】文,判断加点字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代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B.名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C.代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D.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4.请根据语境,选出填入【丙】文中方格中正确的字( )A.辩 B.辨二、读书明志 书中有奋发之志。5.(2024七上·义乌月考)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中名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①“ , ”两句既写出诗人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谭嗣同的《潼关》中,借黄河、华山② , 的磅礴气势,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一代名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进行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③ , 作为座右铭以自策;孔子认为④ , ,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天净沙 秋思》中的一句⑤“ ”,则是以乐景写哀情,更加突出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三、读书明理 书中有做人之理。(2024七上·义乌月考)名著阅读。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B.《西游记》中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称他为“齐天大圣”;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称为“千岁大王”;“行者”是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取的诨名。C.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D.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作母女四人,假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7.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选段,完成问题。【甲】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那个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节选《二十四孝图》)【乙】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说说【乙】文中樵夫的“孝”与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对“孝”的理解。(2024七上·义乌月考)语言运用。班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活动,绣绣写了一张邀请函准备给语文王老师,写好后,班长发现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敬辞使用不当,请你帮助修改。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经班委会研究诀定,我班将于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班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诚邀您参加,请您不吝见教! 绣湖中学701班 2023年12月13日8.邀请函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9.邀请函中有一个措辞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四、读书明行 书中有处世之学。(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代文阅读。给母亲梳头发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作者:林文月,有删改)10.本文由“我”给母亲梳头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补充完整。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小时候 ① 。 百看不厌、好生羡慕周末 母亲给我们洗晒球鞋 ② 。近年来 ③ 。 焦虑不已数日后 ④ 。 充满爱怜11.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①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个盹吧。(从修辞角度赏析)1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梳头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2024七上·义乌月考)诗歌鉴赏。《冬夜读书示子聿①》【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②力,少壮工夫老始③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注】①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②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③始:才。④躬行:亲身实践。14.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 ”。15.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读万卷书, ”这句俗语相近。(2024七上·义乌月考)文言文阅读【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注释】畜(xù):养。厅事:住所的堂屋。俟(sì):等待。啮(niè):咬。诬:虚假、虚妄。遁逸:逃跑。贻患:留下祸患。1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17.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19.【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五、读书明用 书中有至善之道。20.(2024七上·义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按照后面的要求写作。有这样一则新闻,生活在浙江宁波的一对夫妇在工地干活,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没来得及换下脏衣服,本来担心这样会让儿子“没面子”,儿子会嫌弃,没想到孩子说“爸妈又不偷又不抢,有什么好嫌弃的!”儿子的一句话温暖了他们,也温暖了网友。请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粹;洲2.服从3.C4.A【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动词;名词;反义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要读准拼音,结合语境来选择汉字,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2)本题考查写反义词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根据词义写出反义词即可。(3)本题考查辨析词性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的种类及其特点,答题时还须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4)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1.纯粹: chún cui,不掺杂别的成分。绿洲: lùzhōu,沙漠中有水和草的地方,注意不要误写为“州”。故答案为:第1空、粹第2空、洲2.“抵抗”的意思是:反抗,抗击,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不反抗,即“服从”。故答案为:服从3.“我的良心”中“良心”是中心词,为名词,“我”是代词,“我没有判断明白”即我很糊涂,故“明白”是形容词,“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中“无抵抗”即不反抗,那么“抵抗”是动词。故选C。故答案为:C4.辩诉:意思是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申辩”应该用嘴巴,故中间应该是“言”。故选A。故答案为:A5.【答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桥流水人家【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嫌、致远、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故答案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桥流水人家【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6.B7.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泯灭天性。“孝”是孩子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课本提供的精彩片段阅读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理解深层句子的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使用的“隐身法”,有的放矢的去分析。6.B.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称他为“美猴王”;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称为“齐天大圣”。故选B。故答案为:B7.通读选文,结合人物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即可。由乙文“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可知,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由甲文“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可知,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为了母亲埋掉自己的儿子,扼杀生命,泯灭天性。真正的孝顺应该是时刻牢记奉养父母的责任,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凭借自己的能力,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故答案为: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泯灭天性。“孝”是孩子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答案】8.“诀定”的“诀”改为“决”。9.将“见教”改为“赐教”。【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用词不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谦语和敬语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敬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谦语,谦称自己用在下、敝人、晚生等。8.“诀”和“决”是形近字,读音也相近,但意思不同。“诀”指窍门、方法,如“口诀”;“决”指决定,如“决定”。在“经班委会研究诀定”这个语境中,应该使用“决定”,表示经过研究后做出的选择或判断。因此,“诀是错别字,应改为“决”。故答案为:“诀定”的“诀”改为“决”。9.“见教”是客套话,表示请人指教自己的不足,而这里是要邀请王老师参加读书交流会,应该使用表示恭敬地请求对方给予指教的词语,即“赐教”。因此,见教”是敬辞使用不当,应改为“赐教”。故答案为:将“见教”改为“赐教”。【答案】10.“我”看母亲梳理头发;厌恶母亲做法;母亲做心脏手术;“我”为母亲擦洗身体11.①加点词语以“我”的动作的谨慎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尽量不让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②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对母亲的关心、爱护之情,想让母亲静静休息,表现出“我”的孝心。12.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13.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反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3)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4)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10.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做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根据“小时候”可知在第②段,结合“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可概括情节为:“我”看母亲梳理头发;第二件事,根据“周末”“母亲给我们洗晒球鞋”可知在第③段,结合④段中“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可知“我”的心理是:厌恶母亲做法;第三件事,根据“近年来”,可知在第⑥段,结合“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情节可概括为:母亲做心脏手术;第四件事,根据“数日后”,可知在第⑥⑦段,结合“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情节可概括为:“我”为母亲擦洗身体。故答案为:“我”看母亲梳理头发;厌恶母亲做法;母亲做心脏手术;“我”为母亲擦洗身体11.①“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在第①段,写“我”给母亲梳头时的动作。“小心翼翼”意思是: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结合后面的“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可知,“小心翼翼”写出了“我”为母亲梳头的动作谨慎,尽量不让母亲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②句子在文章结尾,“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连续两个相同的句子,是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情态,此时的母亲需要休息,需要子女的照顾,突出了“我”想让母亲安心休息的心情,表现“我”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故答案为:①加点词语以“我”的动作的谨慎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尽量不让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②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对母亲的关心、爱护之情,想让母亲静静休息,表现出“我”的孝心。12.从内容上看,第②段详细的记述了母亲将长发精心梳理成发髻插上簪子的过程,突出了年轻时的母亲鬓发如云,温婉貌美;同时写了“我”“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秀发的喜爱以及对母亲的爱;第②段内容与第⑤段的内容写母亲的衰老形成对比,突出母亲为了家人无私的付出,表达了“我”对母亲心疼、爱与感激。从结构上看,第②段的内容与第⑥⑦段手术后母亲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这一内容作了铺垫。故答案为: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13.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家庭亲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几个方面分析,作答的过程中尽量作到创意解读。示例一:赞同主旨是表现家庭亲情。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我”精心照料生病的母亲,都是亲情的体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文章先写了年轻时的母亲的长发“乌黑浓密”,鬓发如云让人羡慕,进而写母亲勤于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是一个“大无畏的妇人”,随着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表达了“我”对年老体弱的母亲的心疼及对母亲日渐衰弱的惋惜,从而表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故答案为: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答案】1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15.行万里路【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2)此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14.“古人学问无遗力”意指古人做学问不留遗力,也就是说“很刻节”“小山工士老始成”意指(古人做学问),即便青少年时苦下功夫,也要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做学问是很艰难的。据此可填空。故答案为:第1空、古人学问无遗力第2空、少壮功夫老始成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故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近。故答案为:第1空、行万里路【答案】16.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17.D18.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19.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对这位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狼;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的原句即可。同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乙】文中最后一句的深层意思。【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归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等着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这件事是我的从侄虞敦说的。狼本性凶残,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残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16.①翻译为: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翻译为:刚要走的时候。方,刚③翻译为:依旧准备睡觉。 寐,睡觉④翻译为:他便假装睡着等着看怎么回事。 俟,等待故答案为:①连接,紧跟②刚③睡觉④等待17.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A翻译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正确断句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翻译为: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正确断句是: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翻译为: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正确断句是: 目/似瞑,意/暇甚D翻译为: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断句正确故答案为:D1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窘、恐、敌、狼子、野心、信、诬、哉”。窘: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恐:恐惧,担心,害怕。敌,攻击。狼子:狼崽子。野心:本性凶残。信:确实。诬:虚假、虚妄。哉:啊。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19.①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翻译为: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翻译为: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即知道野兽凶残还饲养它,自找苦吃不长眼,嘲讽他不识狼的阴险本性。故答案为: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对这位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20.【答案】例文:一句话的力量孩子,你慢慢来一龙应台。小的时候,在我刚会蹒跚学步时,我就想跑,可每次都会摔倒。这时,妈妈熟悉的声音会在我背后响起:“孩子,你慢慢来。”可我从来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仍然是我行我素。在我还没有学会加法时我就想学乘法,在我还没有学会拼音时我就想写作文,我像一个妄想飞上蓝天的毛毛虫一样。生活学习了好几年,妈妈的话也陪了我好几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真正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一天,我苦闷地呆坐在书桌前,脑袋像塞进了一团东西,十分难受。书桌上,摆着我的考卷,上面鲜红的分数像一根锋利的刺,刺在我的心里。旁边是我的学习计划表,上面写满了“考全班第一”“作文满分”之类的内容。窗外月色淡明,远处空山寂寂像一块幕布,盖住了一切,云似有似无,稀稀薄薄,在月光中有些透明,有些虚无,可望而不可及。身后一个伴随我几年的熟悉的声音响彻在我的耳畔:“孩子,你要慢慢来。”我回过头,妈妈的脸在月光与灯光的交相辉映中有些苍白,那几缕不知隐藏了多久的白发显现出来。我不以为然,又细细体会了一下这话。突然,茅塞顿开,有如醍醐灌顶,这句话像洪亮的钟声,撞击着我的心,驱走了一直笼罩在我心上的阴霾。我又重新审核起我的计划来。果然,我的步子太大了些,这些计划像夜空中那些飘渺的云,遥不可及。我终于耐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调控我的步伐,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向前追赶。我调整计划,不再做那些毫无意义的努力。夜空中月色还是一样的明朗,但是那些云似乎不见了,只留下月亮,清清朗朗,洒着它的光辉,十分柔和,像一面庞大的镜子,映着我的心。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任何果实都不是在一朝一夕间能够结出的,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累累硕果是通过日日夜夜的成长与积累得到的。只有这样,它才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妈妈的话给予了我莫大的力量。它像缰绳,在我欲放纵前行时勒住了我;它像指示牌,在我想超速前进时阻止了我;它像警钟,在我要大步前进时提醒了我。以后我再也不高估自己,每当我要去追逐那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我总会想起“孩子,你慢慢来”。它用特殊的方式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成为指引我前进的航标。【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阅读材料可知,儿子的一句话给父母带来了力量和温暖。这个力量不仅温暖了父母,也感动了广大网友。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核心信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这句话的力量来源于儿子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不以外在形象为标准去评判父母,而是看到他们的勤劳和诚实。这种理解、尊重和爱是对父母最好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一句话背后的力量。我们应聚焦于那些具有积极影响、鼓舞人心的话语,理解它们如何触动人心,产生积极的变化。突出一句积极语言的价值和影响力。立意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如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以展现“一句话”如何发挥其独特力量。本题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因为亲人、朋友、或老师的一句话积极努力,取得进步的事。叙事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也可以写议论文,为了生动呈现“一句话的力量”,我们可以选择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观点。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来展示积极话语的影响。通过叙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引导读者感受语言的力量,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积极的语言。此外,为了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可以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如分析不同类型的话语如何产生影响、探讨语言力量的来源等。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展现“一句话的力量”,并激发读者的思考。【点评】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试卷一、读书明德 书中有为人之德。(2024七上·义乌月考)【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cuì▲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乙】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zhōu▲,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植树的牧羊人》【丙】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往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猫》【丁】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动物笑谈》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纯cuì 绿zhōu 2.从【丁】文中找出“抵抗”的反义词 。3.阅读【丙】文,判断加点字词的词性并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代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B.名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C.代词 名词 形容词 动词D.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4.请根据语境,选出填入【丙】文中方格中正确的字( )A.辩 B.辨【答案】1.粹;洲2.服从3.C4.A【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动词;名词;反义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要读准拼音,结合语境来选择汉字,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2)本题考查写反义词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根据词义写出反义词即可。(3)本题考查辨析词性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的种类及其特点,答题时还须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4)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1.纯粹: chún cui,不掺杂别的成分。绿洲: lùzhōu,沙漠中有水和草的地方,注意不要误写为“州”。故答案为:第1空、粹第2空、洲2.“抵抗”的意思是:反抗,抗击,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不反抗,即“服从”。故答案为:服从3.“我的良心”中“良心”是中心词,为名词,“我”是代词,“我没有判断明白”即我很糊涂,故“明白”是形容词,“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中“无抵抗”即不反抗,那么“抵抗”是动词。故选C。故答案为:C4.辩诉:意思是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申辩”应该用嘴巴,故中间应该是“言”。故选A。故答案为:A二、读书明志 书中有奋发之志。5.(2024七上·义乌月考)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中名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①“ , ”两句既写出诗人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谭嗣同的《潼关》中,借黄河、华山② , 的磅礴气势,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一代名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进行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③ , 作为座右铭以自策;孔子认为④ , ,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天净沙 秋思》中的一句⑤“ ”,则是以乐景写哀情,更加突出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答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桥流水人家【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嫌、致远、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故答案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桥流水人家【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三、读书明理 书中有做人之理。(2024七上·义乌月考)名著阅读。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B.《西游记》中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称他为“齐天大圣”;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称为“千岁大王”;“行者”是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取的诨名。C.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D.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作母女四人,假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7.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选段,完成问题。【甲】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那个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节选《二十四孝图》)【乙】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说说【乙】文中樵夫的“孝”与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对“孝”的理解。【答案】6.B7.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泯灭天性。“孝”是孩子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课本提供的精彩片段阅读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理解深层句子的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使用的“隐身法”,有的放矢的去分析。6.B.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称他为“美猴王”;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称为“齐天大圣”。故选B。故答案为:B7.通读选文,结合人物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即可。由乙文“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可知,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由甲文“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可知,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为了母亲埋掉自己的儿子,扼杀生命,泯灭天性。真正的孝顺应该是时刻牢记奉养父母的责任,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凭借自己的能力,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故答案为:樵夫的“孝”是对母亲的衣食的照顾。郭巨“埋儿奉母”的“孝”是一种愚孝,泯灭天性。“孝”是孩子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2024七上·义乌月考)语言运用。班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活动,绣绣写了一张邀请函准备给语文王老师,写好后,班长发现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敬辞使用不当,请你帮助修改。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经班委会研究诀定,我班将于本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在班级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诚邀您参加,请您不吝见教! 绣湖中学701班 2023年12月13日8.邀请函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9.邀请函中有一个措辞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答案】8.“诀定”的“诀”改为“决”。9.将“见教”改为“赐教”。【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用词不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谦语和敬语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敬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谦语,谦称自己用在下、敝人、晚生等。8.“诀”和“决”是形近字,读音也相近,但意思不同。“诀”指窍门、方法,如“口诀”;“决”指决定,如“决定”。在“经班委会研究诀定”这个语境中,应该使用“决定”,表示经过研究后做出的选择或判断。因此,“诀是错别字,应改为“决”。故答案为:“诀定”的“诀”改为“决”。9.“见教”是客套话,表示请人指教自己的不足,而这里是要邀请王老师参加读书交流会,应该使用表示恭敬地请求对方给予指教的词语,即“赐教”。因此,见教”是敬辞使用不当,应改为“赐教”。故答案为:将“见教”改为“赐教”。四、读书明行 书中有处世之学。(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代文阅读。给母亲梳头发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作者:林文月,有删改)10.本文由“我”给母亲梳头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补充完整。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小时候 ① 。 百看不厌、好生羡慕周末 母亲给我们洗晒球鞋 ② 。近年来 ③ 。 焦虑不已数日后 ④ 。 充满爱怜11.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①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个盹吧。(从修辞角度赏析)1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梳头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答案】10.“我”看母亲梳理头发;厌恶母亲做法;母亲做心脏手术;“我”为母亲擦洗身体11.①加点词语以“我”的动作的谨慎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尽量不让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②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对母亲的关心、爱护之情,想让母亲静静休息,表现出“我”的孝心。12.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13.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反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3)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4)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10.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做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根据“小时候”可知在第②段,结合“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可概括情节为:“我”看母亲梳理头发;第二件事,根据“周末”“母亲给我们洗晒球鞋”可知在第③段,结合④段中“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可知“我”的心理是:厌恶母亲做法;第三件事,根据“近年来”,可知在第⑥段,结合“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情节可概括为:母亲做心脏手术;第四件事,根据“数日后”,可知在第⑥⑦段,结合“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情节可概括为:“我”为母亲擦洗身体。故答案为:“我”看母亲梳理头发;厌恶母亲做法;母亲做心脏手术;“我”为母亲擦洗身体11.①“我用它小心翼翼地给坐在前面的母亲梳头”在第①段,写“我”给母亲梳头时的动作。“小心翼翼”意思是: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结合后面的“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可知,“小心翼翼”写出了“我”为母亲梳头的动作谨慎,尽量不让母亲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②句子在文章结尾,“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连续两个相同的句子,是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情态,此时的母亲需要休息,需要子女的照顾,突出了“我”想让母亲安心休息的心情,表现“我”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故答案为:①加点词语以“我”的动作的谨慎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爱护,尽量不让已经很少的头发再掉落。②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对母亲的关心、爱护之情,想让母亲静静休息,表现出“我”的孝心。12.从内容上看,第②段详细的记述了母亲将长发精心梳理成发髻插上簪子的过程,突出了年轻时的母亲鬓发如云,温婉貌美;同时写了“我”“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秀发的喜爱以及对母亲的爱;第②段内容与第⑤段的内容写母亲的衰老形成对比,突出母亲为了家人无私的付出,表达了“我”对母亲心疼、爱与感激。从结构上看,第②段的内容与第⑥⑦段手术后母亲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这一内容作了铺垫。故答案为: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13.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家庭亲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几个方面分析,作答的过程中尽量作到创意解读。示例一:赞同主旨是表现家庭亲情。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我”精心照料生病的母亲,都是亲情的体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文章先写了年轻时的母亲的长发“乌黑浓密”,鬓发如云让人羡慕,进而写母亲勤于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是一个“大无畏的妇人”,随着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表达了“我”对年老体弱的母亲的心疼及对母亲日渐衰弱的惋惜,从而表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故答案为: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2024七上·义乌月考)诗歌鉴赏。《冬夜读书示子聿①》【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②力,少壮工夫老始③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注】①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②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③始:才。④躬行:亲身实践。14.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 ”。15.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读万卷书, ”这句俗语相近。【答案】1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15.行万里路【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2)此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14.“古人学问无遗力”意指古人做学问不留遗力,也就是说“很刻节”“小山工士老始成”意指(古人做学问),即便青少年时苦下功夫,也要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做学问是很艰难的。据此可填空。故答案为:第1空、古人学问无遗力第2空、少壮功夫老始成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故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近。故答案为:第1空、行万里路(2024七上·义乌月考)文言文阅读【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注释】畜(xù):养。厅事:住所的堂屋。俟(sì):等待。啮(niè):咬。诬:虚假、虚妄。遁逸:逃跑。贻患:留下祸患。1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17.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19.【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16.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17.D18.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19.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对这位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狼;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的原句即可。同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乙】文中最后一句的深层意思。【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归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等着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这件事是我的从侄虞敦说的。狼本性凶残,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残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16.①翻译为: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翻译为:刚要走的时候。方,刚③翻译为:依旧准备睡觉。 寐,睡觉④翻译为:他便假装睡着等着看怎么回事。 俟,等待故答案为:①连接,紧跟②刚③睡觉④等待17.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A翻译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正确断句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翻译为: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正确断句是: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翻译为: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正确断句是: 目/似瞑,意/暇甚D翻译为: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断句正确故答案为:D1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窘、恐、敌、狼子、野心、信、诬、哉”。窘: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恐:恐惧,担心,害怕。敌,攻击。狼子:狼崽子。野心:本性凶残。信:确实。诬:虚假、虚妄。哉:啊。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19.①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翻译为: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翻译为: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即知道野兽凶残还饲养它,自找苦吃不长眼,嘲讽他不识狼的阴险本性。故答案为: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对这位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五、读书明用 书中有至善之道。20.(2024七上·义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按照后面的要求写作。有这样一则新闻,生活在浙江宁波的一对夫妇在工地干活,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没来得及换下脏衣服,本来担心这样会让儿子“没面子”,儿子会嫌弃,没想到孩子说“爸妈又不偷又不抢,有什么好嫌弃的!”儿子的一句话温暖了他们,也温暖了网友。请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答案】例文:一句话的力量孩子,你慢慢来一龙应台。小的时候,在我刚会蹒跚学步时,我就想跑,可每次都会摔倒。这时,妈妈熟悉的声音会在我背后响起:“孩子,你慢慢来。”可我从来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仍然是我行我素。在我还没有学会加法时我就想学乘法,在我还没有学会拼音时我就想写作文,我像一个妄想飞上蓝天的毛毛虫一样。生活学习了好几年,妈妈的话也陪了我好几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真正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一天,我苦闷地呆坐在书桌前,脑袋像塞进了一团东西,十分难受。书桌上,摆着我的考卷,上面鲜红的分数像一根锋利的刺,刺在我的心里。旁边是我的学习计划表,上面写满了“考全班第一”“作文满分”之类的内容。窗外月色淡明,远处空山寂寂像一块幕布,盖住了一切,云似有似无,稀稀薄薄,在月光中有些透明,有些虚无,可望而不可及。身后一个伴随我几年的熟悉的声音响彻在我的耳畔:“孩子,你要慢慢来。”我回过头,妈妈的脸在月光与灯光的交相辉映中有些苍白,那几缕不知隐藏了多久的白发显现出来。我不以为然,又细细体会了一下这话。突然,茅塞顿开,有如醍醐灌顶,这句话像洪亮的钟声,撞击着我的心,驱走了一直笼罩在我心上的阴霾。我又重新审核起我的计划来。果然,我的步子太大了些,这些计划像夜空中那些飘渺的云,遥不可及。我终于耐下心来仔仔细细地调控我的步伐,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向前追赶。我调整计划,不再做那些毫无意义的努力。夜空中月色还是一样的明朗,但是那些云似乎不见了,只留下月亮,清清朗朗,洒着它的光辉,十分柔和,像一面庞大的镜子,映着我的心。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任何果实都不是在一朝一夕间能够结出的,开花结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累累硕果是通过日日夜夜的成长与积累得到的。只有这样,它才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妈妈的话给予了我莫大的力量。它像缰绳,在我欲放纵前行时勒住了我;它像指示牌,在我想超速前进时阻止了我;它像警钟,在我要大步前进时提醒了我。以后我再也不高估自己,每当我要去追逐那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我总会想起“孩子,你慢慢来”。它用特殊的方式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成为指引我前进的航标。【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阅读材料可知,儿子的一句话给父母带来了力量和温暖。这个力量不仅温暖了父母,也感动了广大网友。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核心信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这句话的力量来源于儿子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不以外在形象为标准去评判父母,而是看到他们的勤劳和诚实。这种理解、尊重和爱是对父母最好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一句话背后的力量。我们应聚焦于那些具有积极影响、鼓舞人心的话语,理解它们如何触动人心,产生积极的变化。突出一句积极语言的价值和影响力。立意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如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以展现“一句话”如何发挥其独特力量。本题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因为亲人、朋友、或老师的一句话积极努力,取得进步的事。叙事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也可以写议论文,为了生动呈现“一句话的力量”,我们可以选择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观点。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来展示积极话语的影响。通过叙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引导读者感受语言的力量,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积极的语言。此外,为了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可以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如分析不同类型的话语如何产生影响、探讨语言力量的来源等。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展现“一句话的力量”,并激发读者的思考。【点评】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