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名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zhāng显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语段二】在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语,他们大规模cuàn改历史教材,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wàng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铸(zhù) 国殇(chāng)
B.兹(zī) 遇难(nàn)
C.祀(sì) 抵赖(dǐ)
D.鼎(dǐng) 辱没(m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g   显 yì   语
cuàn   改 wàng   图
3.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4.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初衷”的意思是   。
【答案】1.A
2.彰;呓;篡;妄
3.名文;铭文
4.最初的愿望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语里有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容易读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不同。
(2)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就能避免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要关注每一课课后的读读写写词语的音形义。
(3)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就能避免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要关注每一课课后的读读写写词语的音形义。
(4)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词义有字典意义和语境意义。特别是多义词,字典里往往有几个意义,有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我们要根据词在具体语境中,勾连上下文去“因文生义”。
1.A:国殇的殇应读作:shāng,故注音有误;
B:没有错误;
C:没有错误;
D: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A
2.第1空,zhāng显应写作:彰显,显示、昭示的意思,彰不要写成:障或嶂
第2空, yì语 应写作:呓语,梦话的意思;不要写成:异语;
第3空, cuàn改 应写作: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不要写成:串;
第4空, wàng图 应写作:妄图,狂妄地谋图、非分地打算,不要写成:忘
故答案为:彰;呓;篡;妄
3.文中的名文是错别字,名文是有名的文字或文章的意思,而此处是: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的意思,应写作:铭文。
故答案为:名文;铭文
4.初衷就是最初的想法、愿望。
故答案为: 最初的愿望
二、选择题
5.(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对本篇通讯的价值意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价值感。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意义重大,新闻价值不言而喻。
B.层次感。叙事完整,铺排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C.现场感。作者将体现通讯主题的任何情节做准确无误的细节描写。
D.美觉感。用“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三美让作品具有更强的震撼力。
【答案】C
【知识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
AB.正确;
C.错误,并非 “体现通讯主题的任何情节” 都做了准确无误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仅对着舰这一关键环节,通过 “轰鸣声”“主轮触到甲板”“尾钩挂住阻拦索” 等进行了细节刻画,而不是对所有相关情节都进行细致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6.(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ABC.正确;
D.有误,消息的五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结语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并非 “标题、主体、结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百多名救援战士,几万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那烟雨迷蒙的恩施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能够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不合事理。“两百多名救援战士” 不可能有 “几万条胳膊”,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
B.否定不当。“防止” 与 “不要” 连用,双重否定表肯定,违背原意,应删去 “不要”。
C.正确。
D.搭配不当。“发扬” 与 “文化旅游产业” 搭配不合理,应将 “发扬” 改为 “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三、诗歌鉴赏
8.(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案】(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黄鹤楼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中并非仅侧重写景,而是情景交融。前四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 “昔人”“黄鹤” 的消逝与 “空余”“空悠悠” 的当下景象对比,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变迁的苍茫感慨;后四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先描绘了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等清晰明丽的登楼所见之景,而后以 “日暮”“烟波” 烘托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可见,诗歌在写景的同时,更融入了深沉的情感。
(2)本题考查炼字,需结合语境分析 “空” 字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第一个 “空” 出现在 “此地空余黄鹤楼” 中,意为 “只、仅仅”,写出昔人乘黄鹤离去后,只剩下黄鹤楼独自矗立的景象,着重于客观景物的描绘,突出了楼的空寂。第二个 “空” 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 里,有 “空空荡荡、无依无靠” 之意。黄鹤一去不返,唯有白云千年飘荡,既写尽了时光流逝的无奈,更暗含诗人因世事变迁、自身漂泊而产生的孤独、惆怅之感,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两个 “空” 字,一景一情,相互呼应,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故答案为:(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四、语言表达
9.(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80年出生的航天员王亚平,继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之后将再度进入太空。这次,她又将增添不少“首个”的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共同飞行十五天,并在“天宫一号”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也因此多了一个身份——“太空老师”。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那时已是飞行员的王亚平就渴望冲出大气层,去看看那个神秘的世界。2010年,她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入选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你五岁的弟弟小明不了解王亚平,请你根据材料和相关事实,向弟弟介绍王亚平其人。
【答案】弟弟,王亚平身上有好多标签呢,她是我国首批女航天员,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她还是我国首个“太空老师”呢,她曾经在太空给中小学的同学们授课,激起了同学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点燃了同学们的太空梦。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能力。 首先,明确受众是五岁的弟弟小明,这意味着语言要口语化、简洁直白,避免复杂术语和长句,多用孩子能理解的词汇,比如用 “厉害的阿姨” 替代 “优秀的航天员”,用 “飞到太空” 替代 “执行航天任务”。其次,从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材料提到王亚平的核心身份:我国首批女航天员,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以及 “太空老师” 这一特殊身份。这些是体现她成就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呈现。对于时间线(如 1980 年出生、2003 年神舟五号发射等),因孩子年龄小,无需详细说明,以免增加理解难度。然后,组织表达结构。开头用亲切的称呼 “弟弟” 拉近距离,接着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她的身份,比如 “王亚平阿姨可厉害了,她是咱们国家第一批女航天员呢,还是第一个住进太空空间站、第一个走出舱门的女航天员”。再介绍 “太空老师” 的身份时,结合具体行为 “她曾经在太空给好多中小学生上课”,让孩子更易想象。最后,确保内容准确贴合材料,同时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既传递王亚平的突出成就,又语言生动易懂,让弟弟能对她形成清晰的正面认知。故答案为:弟弟,王亚平身上有好多标签呢,她是我国首批女航天员,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她还是我国首个“太空老师”呢,她曾经在太空给中小学的同学们授课,激起了同学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点燃了同学们的太空梦。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品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0.第②段中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有什么作用?
11.第③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13.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0.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1.第③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2.不能删去。“瑞典3个,挪威1个”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删去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两个,与事实不符,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13.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记叙顺序;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语言的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1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新闻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真实性和准确性,第②段对每位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进行逐一列举,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这种详细列举的方式,让每一条信息都清晰具体、有据可查。读者能清楚知道每个奖项的归属者及其贡献,不存在模糊或笼统的表述,从细节上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故答案为: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③段清晰地交代了诺贝尔奖的关键信息:颁奖机构为 4 个(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奖时间是每年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奖地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这些内容是关于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要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呈现,能让读者快速、准确地了解诺贝尔奖的颁发安排,符合新闻信息传递高效、清晰的特点,便于读者掌握核心内容。
故答案为: 第③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2.本题考查新闻的语言特点。句中 “瑞典 3 个,挪威 1 个” 是对 “4 个机构” 的具体说明,明确了这 4 个机构在两个国家的分布情况。如果删去,读者就无法确切知晓机构的具体构成,可能会产生 “瑞典和挪威各 2 个” 等错误理解,与事实不符。保留这一表述,能精准传达信息,避免歧义,严格遵循了新闻语言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瑞典3个,挪威1个”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删去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两个,与事实不符,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13.本题考查补叙。结尾部分的补叙属于新闻背景信息的补充。它先是说明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 诺贝尔因发明炸药获得巨额收入,逝世后用这笔巨款设立奖金;接着讲清了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情况 —— 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资金投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些补充内容让读者对诺贝尔奖的起源、资金运作和评选机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丰富了新闻内容,使新闻信息更完整、更真实,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诺贝尔奖,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深度。
故答案为: 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倪宁 杨毅斌 胡善敏 龚增兵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②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11月25日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
③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④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生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
⑤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他们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通讯,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B.文章中把舰载机的着舰写得比起飞更详细,是因为相比较而言,着舰比起飞难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C.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一系列数字,意在表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着舰难度系数之高,说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
D.通讯只要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或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它并不强调时效性。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16.阅读第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八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17.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4.D
1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6.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7.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BC.正确;
D.通讯属于新闻体裁的一种,与消息同样注重时效性,需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只是相较于消息,通讯篇幅更长、内容更详尽,能更完整地展现事件来龙去脉。 选项中 “通讯并不强调时效性” 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文章核心围绕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展开,开篇点明其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开展训练与科研试验,重点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歼 - 15 舰载机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后续段落详细描述了起降过程、舰载机性能及训练难度等,均是对这一核心事件的具体展开。因此,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成功完成了歼 - 15 舰载机的起降飞行训练。
故答案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人们将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 “刀尖上的跳舞”、将飞行员比作 “刀尖上的舞者”,原因在于:航母飞行甲板环境极端严苛,其跑道长度仅为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为百分之一,可供舰载机起降的距离仅百米左右,空间极小,起降难度极大。舰载机起降时,航母受涌浪影响,会产生纵向、横向摇动及上下起伏,这种不稳定性对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及各岗位配合提出了极高要求,操作难度堪比在 “刀尖上跳舞”。
故答案为: 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面对新机种、新环境等挑战,他们秉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探索;通过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最终实现成功。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具备严谨的态度、拼搏的毅力,主动探索规律,不断精进,方能克服挑战、达成目标。
故答案为: 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六、作文
18.(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作文
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答案】例文:
品味幸福
“幸福”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窝在被子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 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 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 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品味幸福,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知识点】记叙文;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幸福” 展开,关键词是 “幸福”,中心话题为幸福并非源于豪华服饰、高档住宅等物质条件,而是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体现在叮嘱、牵挂等点滴细节里。材料形式是一段对幸福的感悟性文字,语言平实,强调幸福的日常性与细微性。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幸福不一定是…… 其实,幸福就是……” 清晰阐释了幸福的内涵:它不依赖于物质的奢华,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平凡片段与情感联结,如亲人的叮嘱、彼此的牵挂等,是一种朴素而真切的情感体验。②写作思路:可从 “是什么” 角度,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幸福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一次深夜的陪伴、一句日常的问候;从 “为什么” 角度,阐述这些平凡点滴能带来幸福感受的原因,因其蕴含着真诚的情感与温暖的关怀;从 “怎么做” 角度,体现对幸福的发现与珍惜。学生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会过分追求情节的戏剧化,忽略生活细节的描写;或侧重写物质带来的快乐,偏离 “平淡生活点滴” 的核心。写作时应重点刻画日常场景中的细节,如动作、神态、语言等,以小见大体现幸福。开头可通过一个生活化场景引入,比如冬日里母亲递来的一杯热茶;事例素材可选取家庭生活、校园点滴、邻里互动等方面,如生病时家人的悉心照料、失落时朋友的默默陪伴;结尾可总结幸福的真谛,呼应开头,强调幸福就在身边。
【立意提取】
1.一碗热汤的温度
2. 窗边的等待
3. 作业本上的批注
【点评】这篇例文紧扣 “幸福” 主题,以读书经历和学习成长为线索,展现了幸福的多元形态 —— 既有沉浸书海的纯粹快乐,也有努力后收获成果的踏实满足。文章通过 “被窝偷读”“桌斗藏书” 等细节勾勒出真实生活场景,情感真挚自然,从对书籍的热爱过渡到对努力价值的领悟,层层递进地诠释了 “幸福在点滴中” 的内涵,结尾的感悟贴合主题,富有生活气息。
1 / 1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名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zhāng显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语段二】在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语,他们大规模cuàn改历史教材,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wàng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铸(zhù) 国殇(chāng)
B.兹(zī) 遇难(nàn)
C.祀(sì) 抵赖(dǐ)
D.鼎(dǐng) 辱没(m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g   显 yì   语
cuàn   改 wàng   图
3.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4.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初衷”的意思是   。
二、选择题
5.(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对本篇通讯的价值意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价值感。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意义重大,新闻价值不言而喻。
B.层次感。叙事完整,铺排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C.现场感。作者将体现通讯主题的任何情节做准确无误的细节描写。
D.美觉感。用“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三美让作品具有更强的震撼力。
6.(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7.(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百多名救援战士,几万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那烟雨迷蒙的恩施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能够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三、诗歌鉴赏
8.(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四、语言表达
9.(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80年出生的航天员王亚平,继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之后将再度进入太空。这次,她又将增添不少“首个”的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共同飞行十五天,并在“天宫一号”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也因此多了一个身份——“太空老师”。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那时已是飞行员的王亚平就渴望冲出大气层,去看看那个神秘的世界。2010年,她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入选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你五岁的弟弟小明不了解王亚平,请你根据材料和相关事实,向弟弟介绍王亚平其人。
五、现代文阅读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品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0.第②段中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有什么作用?
11.第③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13.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倪宁 杨毅斌 胡善敏 龚增兵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②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11月25日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
③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④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生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
⑤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他们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通讯,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B.文章中把舰载机的着舰写得比起飞更详细,是因为相比较而言,着舰比起飞难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C.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一系列数字,意在表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着舰难度系数之高,说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
D.通讯只要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或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它并不强调时效性。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16.阅读第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八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17.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文
18.(2024八上·滕州开学考)作文
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彰;呓;篡;妄
3.名文;铭文
4.最初的愿望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语里有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容易读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不同。
(2)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就能避免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要关注每一课课后的读读写写词语的音形义。
(3)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就能避免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要关注每一课课后的读读写写词语的音形义。
(4)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词义有字典意义和语境意义。特别是多义词,字典里往往有几个意义,有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我们要根据词在具体语境中,勾连上下文去“因文生义”。
1.A:国殇的殇应读作:shāng,故注音有误;
B:没有错误;
C:没有错误;
D: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A
2.第1空,zhāng显应写作:彰显,显示、昭示的意思,彰不要写成:障或嶂
第2空, yì语 应写作:呓语,梦话的意思;不要写成:异语;
第3空, cuàn改 应写作: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不要写成:串;
第4空, wàng图 应写作:妄图,狂妄地谋图、非分地打算,不要写成:忘
故答案为:彰;呓;篡;妄
3.文中的名文是错别字,名文是有名的文字或文章的意思,而此处是: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的意思,应写作:铭文。
故答案为:名文;铭文
4.初衷就是最初的想法、愿望。
故答案为: 最初的愿望
5.【答案】C
【知识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
AB.正确;
C.错误,并非 “体现通讯主题的任何情节” 都做了准确无误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仅对着舰这一关键环节,通过 “轰鸣声”“主轮触到甲板”“尾钩挂住阻拦索” 等进行了细节刻画,而不是对所有相关情节都进行细致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6.【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ABC.正确;
D.有误,消息的五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结语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并非 “标题、主体、结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不合事理。“两百多名救援战士” 不可能有 “几万条胳膊”,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
B.否定不当。“防止” 与 “不要” 连用,双重否定表肯定,违背原意,应删去 “不要”。
C.正确。
D.搭配不当。“发扬” 与 “文化旅游产业” 搭配不合理,应将 “发扬” 改为 “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8.【答案】(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思乡怀人;黄鹤楼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中并非仅侧重写景,而是情景交融。前四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 “昔人”“黄鹤” 的消逝与 “空余”“空悠悠” 的当下景象对比,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变迁的苍茫感慨;后四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先描绘了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等清晰明丽的登楼所见之景,而后以 “日暮”“烟波” 烘托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可见,诗歌在写景的同时,更融入了深沉的情感。
(2)本题考查炼字,需结合语境分析 “空” 字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第一个 “空” 出现在 “此地空余黄鹤楼” 中,意为 “只、仅仅”,写出昔人乘黄鹤离去后,只剩下黄鹤楼独自矗立的景象,着重于客观景物的描绘,突出了楼的空寂。第二个 “空” 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 里,有 “空空荡荡、无依无靠” 之意。黄鹤一去不返,唯有白云千年飘荡,既写尽了时光流逝的无奈,更暗含诗人因世事变迁、自身漂泊而产生的孤独、惆怅之感,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两个 “空” 字,一景一情,相互呼应,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故答案为:(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9.【答案】弟弟,王亚平身上有好多标签呢,她是我国首批女航天员,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她还是我国首个“太空老师”呢,她曾经在太空给中小学的同学们授课,激起了同学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点燃了同学们的太空梦。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能力。 首先,明确受众是五岁的弟弟小明,这意味着语言要口语化、简洁直白,避免复杂术语和长句,多用孩子能理解的词汇,比如用 “厉害的阿姨” 替代 “优秀的航天员”,用 “飞到太空” 替代 “执行航天任务”。其次,从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材料提到王亚平的核心身份:我国首批女航天员,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以及 “太空老师” 这一特殊身份。这些是体现她成就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呈现。对于时间线(如 1980 年出生、2003 年神舟五号发射等),因孩子年龄小,无需详细说明,以免增加理解难度。然后,组织表达结构。开头用亲切的称呼 “弟弟” 拉近距离,接着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她的身份,比如 “王亚平阿姨可厉害了,她是咱们国家第一批女航天员呢,还是第一个住进太空空间站、第一个走出舱门的女航天员”。再介绍 “太空老师” 的身份时,结合具体行为 “她曾经在太空给好多中小学生上课”,让孩子更易想象。最后,确保内容准确贴合材料,同时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既传递王亚平的突出成就,又语言生动易懂,让弟弟能对她形成清晰的正面认知。故答案为:弟弟,王亚平身上有好多标签呢,她是我国首批女航天员,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她还是我国首个“太空老师”呢,她曾经在太空给中小学的同学们授课,激起了同学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点燃了同学们的太空梦。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答案】10.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1.第③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2.不能删去。“瑞典3个,挪威1个”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删去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两个,与事实不符,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13.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记叙顺序;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语言的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1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新闻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真实性和准确性,第②段对每位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进行逐一列举,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这种详细列举的方式,让每一条信息都清晰具体、有据可查。读者能清楚知道每个奖项的归属者及其贡献,不存在模糊或笼统的表述,从细节上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故答案为: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主要成就,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③段清晰地交代了诺贝尔奖的关键信息:颁奖机构为 4 个(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奖时间是每年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奖地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这些内容是关于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要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呈现,能让读者快速、准确地了解诺贝尔奖的颁发安排,符合新闻信息传递高效、清晰的特点,便于读者掌握核心内容。
故答案为: 第③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2.本题考查新闻的语言特点。句中 “瑞典 3 个,挪威 1 个” 是对 “4 个机构” 的具体说明,明确了这 4 个机构在两个国家的分布情况。如果删去,读者就无法确切知晓机构的具体构成,可能会产生 “瑞典和挪威各 2 个” 等错误理解,与事实不符。保留这一表述,能精准传达信息,避免歧义,严格遵循了新闻语言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
故答案为:不能删去。“瑞典3个,挪威1个”准确地表明了4个机构的构成情况,避免了歧义;删去后,容易使人理解为瑞典和挪威各两个,与事实不符,违背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13.本题考查补叙。结尾部分的补叙属于新闻背景信息的补充。它先是说明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 诺贝尔因发明炸药获得巨额收入,逝世后用这笔巨款设立奖金;接着讲清了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情况 —— 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资金投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些补充内容让读者对诺贝尔奖的起源、资金运作和评选机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丰富了新闻内容,使新闻信息更完整、更真实,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诺贝尔奖,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深度。
故答案为: 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答案】14.D
1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6.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7.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BC.正确;
D.通讯属于新闻体裁的一种,与消息同样注重时效性,需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只是相较于消息,通讯篇幅更长、内容更详尽,能更完整地展现事件来龙去脉。 选项中 “通讯并不强调时效性” 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文章核心围绕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展开,开篇点明其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开展训练与科研试验,重点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歼 - 15 舰载机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后续段落详细描述了起降过程、舰载机性能及训练难度等,均是对这一核心事件的具体展开。因此,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成功完成了歼 - 15 舰载机的起降飞行训练。
故答案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人们将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 “刀尖上的跳舞”、将飞行员比作 “刀尖上的舞者”,原因在于:航母飞行甲板环境极端严苛,其跑道长度仅为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为百分之一,可供舰载机起降的距离仅百米左右,空间极小,起降难度极大。舰载机起降时,航母受涌浪影响,会产生纵向、横向摇动及上下起伏,这种不稳定性对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及各岗位配合提出了极高要求,操作难度堪比在 “刀尖上跳舞”。
故答案为: 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面对新机种、新环境等挑战,他们秉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探索;通过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最终实现成功。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具备严谨的态度、拼搏的毅力,主动探索规律,不断精进,方能克服挑战、达成目标。
故答案为: 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18.【答案】例文:
品味幸福
“幸福”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窝在被子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 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 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 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品味幸福,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知识点】记叙文;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 “幸福” 展开,关键词是 “幸福”,中心话题为幸福并非源于豪华服饰、高档住宅等物质条件,而是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体现在叮嘱、牵挂等点滴细节里。材料形式是一段对幸福的感悟性文字,语言平实,强调幸福的日常性与细微性。
【题干分析】①材料中 “幸福不一定是…… 其实,幸福就是……” 清晰阐释了幸福的内涵:它不依赖于物质的奢华,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平凡片段与情感联结,如亲人的叮嘱、彼此的牵挂等,是一种朴素而真切的情感体验。②写作思路:可从 “是什么” 角度,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幸福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一次深夜的陪伴、一句日常的问候;从 “为什么” 角度,阐述这些平凡点滴能带来幸福感受的原因,因其蕴含着真诚的情感与温暖的关怀;从 “怎么做” 角度,体现对幸福的发现与珍惜。学生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会过分追求情节的戏剧化,忽略生活细节的描写;或侧重写物质带来的快乐,偏离 “平淡生活点滴” 的核心。写作时应重点刻画日常场景中的细节,如动作、神态、语言等,以小见大体现幸福。开头可通过一个生活化场景引入,比如冬日里母亲递来的一杯热茶;事例素材可选取家庭生活、校园点滴、邻里互动等方面,如生病时家人的悉心照料、失落时朋友的默默陪伴;结尾可总结幸福的真谛,呼应开头,强调幸福就在身边。
【立意提取】
1.一碗热汤的温度
2. 窗边的等待
3. 作业本上的批注
【点评】这篇例文紧扣 “幸福” 主题,以读书经历和学习成长为线索,展现了幸福的多元形态 —— 既有沉浸书海的纯粹快乐,也有努力后收获成果的踏实满足。文章通过 “被窝偷读”“桌斗藏书” 等细节勾勒出真实生活场景,情感真挚自然,从对书籍的热爱过渡到对努力价值的领悟,层层递进地诠释了 “幸福在点滴中” 的内涵,结尾的感悟贴合主题,富有生活气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