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桥南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桥南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桥南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黎明时分,被一圈小山围着的村庄,就像睡在襁褓中的婴儿,一层薄雾yíng绕在村庄周围,悄悄打湿了含苞欲放的桃花。平日不修边 fú的他,今日却着一身崭新的西服。彷徨在村口的他,神情忧伤。原来,他要去miǎn怀那场浩劫中牺牲的战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襁褓    彷徨    浩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íng   绕 不修边 fú    miǎn    怀
(2025八下·天水期末)古诗文名句默写。
3.《石壕吏》中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句是:
   ,   。
4.《卜算子·咏梅》一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落寞凄清意境的句子是:   ,   。    ,   。
5.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6.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存者且偷生,   。(杜甫《石壕吏》)
9.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10.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11.(2025八下·天水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2.(2025八下·天水期末)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13.(2025八下·天水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雄伟壮丽”“国家民族”“走跑跳投”“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作品,现存33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
(2025八下·天水期末)名著阅读。
14.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创作了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
C.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的初恋,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15.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 察看了斜坡,然后就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着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大伙仍旧在小土坡上顽强地挖着土。A看着闪光的铁锹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低声对阿基姆说:
“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里谁也用不着鼓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①请说说“A”是谁。他在保尔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②保尔他们为何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
(2025八下·天水期末)综合性学习。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盐兴中学八(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6.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17.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武元衡的《春兴》完成两题。
观祈雨①(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②管弦。
【注释】①祈雨:又叫求雨,是围绕着农业生产、祈禳丰收的活动。②咽:形容声音凄切。
18.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桑条无叶土生烟”画面。
19.“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②。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⑤!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⑥,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①黔敖:齐国贵族。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⑥从:跟随。⑦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独子其子:   
②女有归:   
③(黔敖)从而谢焉:   
④其嗟也可去:   
2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来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3.甲文中,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请概括。
24.郑玄说:“同,犹和也,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会和谐,平等和睦,人人心中有爱。你认为黔敖的哪些做法符合郑玄对“同”的理解?请结合乙文具体语句分析。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尉承栋的《非凡皆自“愚处”起》 一文,完成小题。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画画方面的事例,用意何在?
27.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8.本文谈“愚”,第⑤段却说“捷径”,可否把此段删去,阐明理由。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③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细看,质如宣纸的花瓣上,有枝杈形的暗纹。这是油菜花给蜜蜂精心设计的路标,箭头直指花心里的蜜汁。四长两短的六枚雄蕊,弯腰凑在雌蕊身旁,它们已商量妥当,接下来,油菜花与蜜蜂,要进行一场合作。
④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⑤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⑥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⑦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⑧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埂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⑨油菜花开的时候,村庄变得热闹。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不知道何时把一排排蜂箱整齐地码放到田间地头,他们就住在一旁搭起的帐篷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入油菜花地,田野上,响起交响曲。
⑩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整个屋子。
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颜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有删改)
29.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插叙部分的内容。
30.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字可以重读,请简析理由。
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
31.文章第①段与题目“油菜花开”似乎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2.阅读第②段划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发现了“油菜花”什么“秘密”?
33.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34.(2025八下·天水期末)请以“▲,原来这么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可填“快乐”“幸福”“成功”“阳光”等等。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qiǎng;pang;jié
2.萦;幅;缅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本题考查字音。襁褓:qiǎng bǎo。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注意声调;彷徨:páng huáng。徘徊、犹豫不决。注意声调;浩劫:hào jié。一指是大灾难,二指极长的时间。
故答案为:qiǎng;pang;jié
2.本题考查字形。萦绕:盘旋往复。注意偏旁;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和 “副” 区分;缅怀:遥念、追思。注意偏旁。
故答案为:萦;幅;缅
【答案】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波撼岳阳城
7.曲径通幽处
8.死者长已矣
9.心忧炭贱愿天寒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2)(3)(4)(5)(6)(7)(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吏、啼。
故答案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驿、昏。
故答案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5.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抟。
故答案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撼。
故答案为:波撼岳阳城
7.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径、幽。
故答案为:曲径通幽处
8.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已矣。
故答案为:死者长已矣
9.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忧、炭。
故答案为:心忧炭贱愿天寒
10.杜甫的这句诗抒发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与 “安居梦” 呼应。“厦” 指宽敞的房屋,“庇” 意为 “遮蔽”,“俱” 表 “都”,需注意 “厦”“庇”“俱” 的字形。
故答案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我院” 不是 “一年”,在 “是” 前面加上 “这”;
B.成分残缺,第三小句缺少主语,删去 “使得”;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录取” 与 “名额” 搭配不当,删去 “名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2.【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抓住前后照应的语句、关联词等排序,第⑥句中的“这个有意义的世界” 承接第③句“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故这两句的排序为,第⑤句“实际上”是承接第⑥句“表面上”来说的,第①句“每个人”个承接第⑤句中的“每个人”,第④句“这”代指第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最后是第②句,而且第④句和第②之间是递进关系。故排序应:③⑥⑤①④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句子排列能力的考查,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正反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13.【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庄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14.C
15.①A是朱赫来。 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经验丰富的、富有领导才能的布尔什维克,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
②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抢修一条临时铁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4.ABD.正确;
C.有误,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故答案为:C
15.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这段文字出自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 “A” 是朱赫来。朱赫来应该算是保尔遇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英雄,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他投入共党怀抱的一个精神力量的指引。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保尔对朱赫来既崇拜,又感激。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可知,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故意将伐木场选择在森林中的偏远地方。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准备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从车站到伐木场修一条轻便铁路,全长是七俄里。争取在一个半月之内,就把铁路修到伐木场的边缘。
故答案为: ①A是朱赫来。 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经验丰富的、富有领导才能的布尔什维克,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②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抢修一条临时铁路。
【答案】16.①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②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7.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呢?相信选手们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16.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 “节约水资源” 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故答案为: ①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②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7.开场白要紧扣演讲比赛 “节约水资源” 这一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 “点亮”“激发” 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故答案为: 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呢?相信选手们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答案】18.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语言生动,表述流畅意思对即可)
19.对豪富人家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讽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8.本题考查描绘画面。“桑条无叶” 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 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 “土”;树上无叶,只能见 “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
故答案为: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语言生动,表述流畅意思对即可)
19.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此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农民们由于天旱而忧虑一年生计,豪门权贵却笙歌竟日,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 对豪富人家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讽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答案】20.以……为子;出嫁;道歉;离开
21.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贸 贸 然 来
22.①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伤害),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②我就是(只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23.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4.①首先,作为齐国的贵族,在齐大饥之时,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在饥者到来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这些都说明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心中有爱。②其次,在饥者不食他的食物时,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主动“谢焉”,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和谐”“和睦”。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众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年人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自己的职分,女子有自己的归宿。财物厌恶被抛弃在地上,但(人们)不一定据为己有;力气厌恶不出于自己,但(人们)不一定为自己谋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从外面带上大门而不用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 :“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2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①句意: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子:以…… 为子。②句意:女子有归宿。归:出嫁。③句意:(黔敖)便向饿汉赔礼道歉。谢:道歉。④句意: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离开。去:离开。
故答案为:以……为子;出嫁;道歉;离开
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断句为:有饿者 / 蒙袂辑屦 / 贸贸然来。
故答案为: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贸 贸 然 来
2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有:乱:造反。贼:害人。户:门。②重点词:唯:只。斯:这。
故答案为: ①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伤害),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②我就是(只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23.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大同社会的特征由 “男有分,女有归” 可知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可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故答案为: 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 “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左奉食,右执饮” 等句子可以看出,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由 “从而谢焉” 看出,黔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 “和谐”。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首先,作为齐国的贵族,在齐大饥之时,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在饥者到来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这些都说明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心中有爱。②其次,在饥者不食他的食物时,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主动“谢焉”,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和谐”“和睦”。
【答案】25.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做事要脚踏实地,要苦干,方有所成。)
26.开篇用画画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引出中心论点---“做人做事需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会成功”的;另外,以事例开篇较为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7.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了于敏院士研究氢弹和一代代航天人创造航天奇迹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得青蒿素样品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
28.不能删除。第五段中作者认为“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从不同角度补充阐明了“愚劲”、“苦干”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加全面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25.本题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这篇文章探讨的是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有可能成功。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 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做事要脚踏实地,要苦干,方有所成。)
2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从一位青年人向成功的画家请教成功经验写起,引出论题;接着进行思考并引出中心论点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有可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开篇用画画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引出中心论点---“做人做事需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会成功”的;另外,以事例开篇较为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是两位科学家的具体事例,所以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了于敏院士研究氢弹和一代代航天人创造航天奇迹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得青蒿素样品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
28.本题主要考查了语段的作用,细读第五段,明确这段论述的是什么内容,这段阐述的是我们能用 “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要合适地使用 “巧力”,这样可以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不能删除。第五段中作者认为“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从不同角度补充阐明了“愚劲”、“苦干”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加全面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
【答案】29.回忆了记忆中与油菜花有关的童年的游戏、放蜂人以及母亲做的油花卷。
30.①这三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同时运用叠词,增添了语言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做油花卷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
31.不可以删去。第①段极力描写了各种花的美好姿态,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多彩、生机盎然,同时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正面衬托)。
32.蜜蜂享用油菜花捧出的花蜜,油菜花依靠蜜蜂帮助传粉。动植物之间有着合作、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33.结构上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蕴含了只有辛勤劳动,用心付出才能创造出并感受到生活的甜美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9.本题考查对插叙内容的分析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⑦段到 为插叙部分,第⑧段回忆了与油菜花有关的玩 “儿童急走追黄蝶” 的游戏;第⑨段写的是追逐花期的放蜂人;第⑩ 段写的是母亲做的油花卷。据此组合即可。
故答案为:回忆了记忆中与油菜花有关的童年的游戏、放蜂人以及母亲做的油花卷。
30.①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句子。结合具体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赏析;最后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句中的 “小家伙” 指的是蜜蜂,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将蜜蜂当作人来写,“搓搓手”“抹了抹嘴巴”“急匆匆”,细腻地刻画出蜜蜂采蜜时的动作,体现蜜蜂的勤劳,表达了 “我” 对勤劳的蜜蜂的赞美;同时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更加形象,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趣味性。
②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中“抹、撒、折叠、卷起、切、扭、拧” 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出母亲的心灵手巧,做油花卷时动作的熟练。根据 “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 分析,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 “我” 对勤劳、心灵手巧的母亲的赞美。
故答案为:①这三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同时运用叠词,增添了语言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②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做油花卷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
3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首先明确态度,不可以删去。然后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即可。根据第①段 “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 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分析,极力渲染迎春、玉兰、桃花、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等花的千娇百媚,绚丽多姿,它们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引出下文对油菜花的描写与赞美,正面衬托油菜花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所以开头第①段是不可以删去的。
故答案为:不可以删去。第①段极力描写了各种花的美好姿态,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多彩、生机盎然,同时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正面衬托)。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④段 “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第⑤段“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 分析可知,油菜花蜜是蜜蜂的食物,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能够帮油菜花完成传粉的工作,同时这也是在帮助放蜂人酿造蜂蜜。由此可知油菜花、蜜蜂、放蜂人三者的互惠共赢关系。
故答案为:蜜蜂享用油菜花捧出的花蜜,油菜花依靠蜜蜂帮助传粉。动植物之间有着合作、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33.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构上:根据 “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 分析,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根据 “油菜花金黄的‘绝句’” 是说油菜开花时,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一片金黄,孩子们可以玩童年的游戏,如一首精妙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 点明文章的主旨:油菜花开时,蜜蜂们马不停蹄地开始采蜜,蜜蜂在劳动过程中品尝到了真正的甜蜜。勤劳的母亲用油菜花籽榨的油蒸花卷,让家人品尝到了生活的醇香。在生活中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醇香与甜蜜。
故答案为:结构上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蕴含了只有辛勤劳动,用心付出才能创造出并感受到生活的甜美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4.【答案】例文:
                       幸福,原来这么近
  放学铃声拖着疲惫的尾音划过走廊时,我正对着数学卷子上的红叉发呆。同桌小羽塞给我一颗橘子糖,塑料包装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别愁啦,我妈说吃甜的能忘忧。” 糖块在舌尖化开时,窗外的晚霞刚好漫过教学楼顶,把天空染成橘子汽水的颜色。
  回到家时,厨房飘出熟悉的香气。妈妈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正把最后一勺番茄炒蛋盛进盘子。“今天炒了你爱吃的溏心蛋。” 她转身时,发梢沾着的面粉轻轻落在肩头。我盯着碗里金黄的蛋心,忽然想起早上出门时,她蹲在玄关帮我系鞋带,鬓角的白发被晨光染成浅金色。
  晚自习前的课间,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摊开的作文本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这里的细节很动人,” 她指着我写外婆腌萝卜的段落,“你看,幸福不就是这样藏在烟火气里吗?” 台灯的光晕落在她眼镜片上,像盛着两汪温热的泉水。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晚风卷着桂花香扑过来。操场边的长椅上,两个低年级的女生正分享一副耳机,脑袋凑在一起轻轻哼唱。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星。我摸了摸口袋,小羽给的另一颗橘子糖还在,塑料包装被体温焐得温热。
  原来幸福从不用翻山越岭去寻找。它是橘子糖在舌尖的甜,是妈妈围裙上的面粉,是老师批注里的暖意,是晚风里浮动的桂花香。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碎片,拼起来就是最完整的幸福。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关于情感抒发类小作文的写作要求,中心话题为 “通过具体内容(场面、事物、故事)抒发真情实感,合理运用抒情方式”,体裁为应用文写作指导。
【题干分析】:①材料要求 “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烦恼等)”,需以 “场面、事物、故事” 为情感凭借,避免空洞抒情;“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指可结合直接抒情(直白表达情感)与间接抒情(借景、借物抒情等),字数控制在 200 字左右。
②写作思路:首先确定核心情感(如 “感动”“喜悦”),再选取具体载体(如 “雨夜母亲送伞的场面”“珍藏的旧钢笔”),用细节描写展现情感;例如写 “感动”,可描绘雨天教室外母亲递伞的动作、伞沿滴落的水珠等细节,结尾直接点明 “那一刻的温暖让我眼眶发热”。学生易陷入的误区:情感与具体内容脱节(仅喊 “我很快乐” 却无场景支撑);抒情方式单一(全程直白抒情,缺乏画面感)。开头可从场景切入(如 “夕阳斜照在书桌的相框上”),中间用 3-4 个细节刻画,结尾收束情感(如 “原来这份牵挂一直都在”)。
【立意提取】
1.老屋的藤椅
2.运动会接力赛夺冠
【点评】以 “幸福” 补题,通过橘子糖、家常菜、老师批注等生活化细节,层层递进展现 “幸福就在身边” 的感悟,呼应 “原来这么近” 的核心立意。选取校园与家庭场景中的小事,以时间为线(放学→回家→晚自习前)串联,从 “对幸福的迷茫” 到 “发现幸福的细节”,过渡自然,情感真实可触。善用感官描写(味觉的糖甜、视觉的晚霞与灯光、嗅觉的桂花香),细节生动(妈妈肩头的面粉、老师眼镜片上的光晕),让幸福的具象化呈现极具画面感。文中人名、校名均为虚构,符合 “不出现真实信息” 的要求;600 字左右的篇幅中,记叙文的体裁清晰,情感抒发克制而真挚,避免了空洞抒情。将 “幸福” 拆解为可感的日常片段,以小见大,结尾的总结升华自然,让 “近” 的含义既有空间上的贴近,更有心理上的顿悟。
1 / 1甘肃省天水市桥南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黎明时分,被一圈小山围着的村庄,就像睡在襁褓中的婴儿,一层薄雾yíng绕在村庄周围,悄悄打湿了含苞欲放的桃花。平日不修边 fú的他,今日却着一身崭新的西服。彷徨在村口的他,神情忧伤。原来,他要去miǎn怀那场浩劫中牺牲的战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襁褓    彷徨    浩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íng   绕 不修边 fú    miǎn    怀
【答案】1.qiǎng;pang;jié
2.萦;幅;缅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本题考查字音。襁褓:qiǎng bǎo。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注意声调;彷徨:páng huáng。徘徊、犹豫不决。注意声调;浩劫:hào jié。一指是大灾难,二指极长的时间。
故答案为:qiǎng;pang;jié
2.本题考查字形。萦绕:盘旋往复。注意偏旁;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和 “副” 区分;缅怀:遥念、追思。注意偏旁。
故答案为:萦;幅;缅
(2025八下·天水期末)古诗文名句默写。
3.《石壕吏》中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句是:
   ,   。
4.《卜算子·咏梅》一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落寞凄清意境的句子是:   ,   。    ,   。
5.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6.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存者且偷生,   。(杜甫《石壕吏》)
9.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10.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答案】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波撼岳阳城
7.曲径通幽处
8.死者长已矣
9.心忧炭贱愿天寒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1)(2)(3)(4)(5)(6)(7)(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吏、啼。
故答案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驿、昏。
故答案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5.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抟。
故答案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撼。
故答案为:波撼岳阳城
7.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径、幽。
故答案为:曲径通幽处
8.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已矣。
故答案为:死者长已矣
9.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忧、炭。
故答案为:心忧炭贱愿天寒
10.杜甫的这句诗抒发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与 “安居梦” 呼应。“厦” 指宽敞的房屋,“庇” 意为 “遮蔽”,“俱” 表 “都”,需注意 “厦”“庇”“俱” 的字形。
故答案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2025八下·天水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我院” 不是 “一年”,在 “是” 前面加上 “这”;
B.成分残缺,第三小句缺少主语,删去 “使得”;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录取” 与 “名额” 搭配不当,删去 “名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2.(2025八下·天水期末)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抓住前后照应的语句、关联词等排序,第⑥句中的“这个有意义的世界” 承接第③句“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故这两句的排序为,第⑤句“实际上”是承接第⑥句“表面上”来说的,第①句“每个人”个承接第⑤句中的“每个人”,第④句“这”代指第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最后是第②句,而且第④句和第②之间是递进关系。故排序应:③⑥⑤①④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句子排列能力的考查,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正反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13.(2025八下·天水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雄伟壮丽”“国家民族”“走跑跳投”“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作品,现存33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庄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025八下·天水期末)名著阅读。
14.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创作了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
C.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的初恋,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15.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 察看了斜坡,然后就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着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大伙仍旧在小土坡上顽强地挖着土。A看着闪光的铁锹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低声对阿基姆说:
“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里谁也用不着鼓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①请说说“A”是谁。他在保尔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②保尔他们为何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
【答案】14.C
15.①A是朱赫来。 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经验丰富的、富有领导才能的布尔什维克,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
②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抢修一条临时铁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4.ABD.正确;
C.有误,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故答案为:C
15.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这段文字出自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 “A” 是朱赫来。朱赫来应该算是保尔遇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英雄,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他投入共党怀抱的一个精神力量的指引。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保尔对朱赫来既崇拜,又感激。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可知,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故意将伐木场选择在森林中的偏远地方。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准备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从车站到伐木场修一条轻便铁路,全长是七俄里。争取在一个半月之内,就把铁路修到伐木场的边缘。
故答案为: ①A是朱赫来。 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经验丰富的、富有领导才能的布尔什维克,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②当时城市冬季取暖要用木材,采伐木材的任务受到坏人破坏,为了抢在冬季到来前把木材运出来,保尔和共青团员组织了突击队,抢修一条临时铁路。
(2025八下·天水期末)综合性学习。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盐兴中学八(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6.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17.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16.①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②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7.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呢?相信选手们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16.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 “节约水资源” 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故答案为: ①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②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7.开场白要紧扣演讲比赛 “节约水资源” 这一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 “点亮”“激发” 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故答案为: 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呢?相信选手们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武元衡的《春兴》完成两题。
观祈雨①(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②管弦。
【注释】①祈雨:又叫求雨,是围绕着农业生产、祈禳丰收的活动。②咽:形容声音凄切。
18.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桑条无叶土生烟”画面。
19.“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8.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语言生动,表述流畅意思对即可)
19.对豪富人家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讽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8.本题考查描绘画面。“桑条无叶” 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 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 “土”;树上无叶,只能见 “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
故答案为: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语言生动,表述流畅意思对即可)
19.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此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农民们由于天旱而忧虑一年生计,豪门权贵却笙歌竟日,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 对豪富人家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讽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②。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⑤!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⑥,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①黔敖:齐国贵族。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⑥从:跟随。⑦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独子其子:   
②女有归:   
③(黔敖)从而谢焉:   
④其嗟也可去:   
2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来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3.甲文中,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请概括。
24.郑玄说:“同,犹和也,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会和谐,平等和睦,人人心中有爱。你认为黔敖的哪些做法符合郑玄对“同”的理解?请结合乙文具体语句分析。
【答案】20.以……为子;出嫁;道歉;离开
21.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贸 贸 然 来
22.①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伤害),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②我就是(只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23.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4.①首先,作为齐国的贵族,在齐大饥之时,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在饥者到来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这些都说明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心中有爱。②其次,在饥者不食他的食物时,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主动“谢焉”,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和谐”“和睦”。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众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年人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自己的职分,女子有自己的归宿。财物厌恶被抛弃在地上,但(人们)不一定据为己有;力气厌恶不出于自己,但(人们)不一定为自己谋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从外面带上大门而不用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 :“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2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①句意: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子:以…… 为子。②句意:女子有归宿。归:出嫁。③句意:(黔敖)便向饿汉赔礼道歉。谢:道歉。④句意: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离开。去:离开。
故答案为:以……为子;出嫁;道歉;离开
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断句为:有饿者 / 蒙袂辑屦 / 贸贸然来。
故答案为: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贸 贸 然 来
2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有:乱:造反。贼:害人。户:门。②重点词:唯:只。斯:这。
故答案为: ①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伤害),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②我就是(只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23.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大同社会的特征由 “男有分,女有归” 可知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可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故答案为: 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 “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左奉食,右执饮” 等句子可以看出,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由 “从而谢焉” 看出,黔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 “和谐”。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首先,作为齐国的贵族,在齐大饥之时,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在饥者到来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这些都说明黔敖乐善好施,是一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心中有爱。②其次,在饥者不食他的食物时,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与傲视,主动“谢焉”,表明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知错能改的人,其内心在追求“和谐”“和睦”。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尉承栋的《非凡皆自“愚处”起》 一文,完成小题。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画画方面的事例,用意何在?
27.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8.本文谈“愚”,第⑤段却说“捷径”,可否把此段删去,阐明理由。
【答案】25.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做事要脚踏实地,要苦干,方有所成。)
26.开篇用画画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引出中心论点---“做人做事需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会成功”的;另外,以事例开篇较为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7.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了于敏院士研究氢弹和一代代航天人创造航天奇迹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得青蒿素样品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
28.不能删除。第五段中作者认为“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从不同角度补充阐明了“愚劲”、“苦干”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加全面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25.本题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这篇文章探讨的是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有可能成功。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 做人做事要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做事要脚踏实地,要苦干,方有所成。)
2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从一位青年人向成功的画家请教成功经验写起,引出论题;接着进行思考并引出中心论点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有可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开篇用画画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引出中心论点---“做人做事需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会成功”的;另外,以事例开篇较为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是两位科学家的具体事例,所以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了于敏院士研究氢弹和一代代航天人创造航天奇迹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得青蒿素样品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
28.本题主要考查了语段的作用,细读第五段,明确这段论述的是什么内容,这段阐述的是我们能用 “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要合适地使用 “巧力”,这样可以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故答案为:不能删除。第五段中作者认为“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从不同角度补充阐明了“愚劲”、“苦干”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全面,(更加全面有力论证了中心论点)。
(2025八下·天水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③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细看,质如宣纸的花瓣上,有枝杈形的暗纹。这是油菜花给蜜蜂精心设计的路标,箭头直指花心里的蜜汁。四长两短的六枚雄蕊,弯腰凑在雌蕊身旁,它们已商量妥当,接下来,油菜花与蜜蜂,要进行一场合作。
④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⑤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⑥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⑦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⑧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埂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⑨油菜花开的时候,村庄变得热闹。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不知道何时把一排排蜂箱整齐地码放到田间地头,他们就住在一旁搭起的帐篷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入油菜花地,田野上,响起交响曲。
⑩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整个屋子。
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颜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有删改)
29.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插叙部分的内容。
30.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字可以重读,请简析理由。
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
31.文章第①段与题目“油菜花开”似乎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2.阅读第②段划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发现了“油菜花”什么“秘密”?
33.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29.回忆了记忆中与油菜花有关的童年的游戏、放蜂人以及母亲做的油花卷。
30.①这三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同时运用叠词,增添了语言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做油花卷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
31.不可以删去。第①段极力描写了各种花的美好姿态,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多彩、生机盎然,同时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正面衬托)。
32.蜜蜂享用油菜花捧出的花蜜,油菜花依靠蜜蜂帮助传粉。动植物之间有着合作、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33.结构上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蕴含了只有辛勤劳动,用心付出才能创造出并感受到生活的甜美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9.本题考查对插叙内容的分析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⑦段到 为插叙部分,第⑧段回忆了与油菜花有关的玩 “儿童急走追黄蝶” 的游戏;第⑨段写的是追逐花期的放蜂人;第⑩ 段写的是母亲做的油花卷。据此组合即可。
故答案为:回忆了记忆中与油菜花有关的童年的游戏、放蜂人以及母亲做的油花卷。
30.①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句子。结合具体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赏析;最后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句中的 “小家伙” 指的是蜜蜂,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将蜜蜂当作人来写,“搓搓手”“抹了抹嘴巴”“急匆匆”,细腻地刻画出蜜蜂采蜜时的动作,体现蜜蜂的勤劳,表达了 “我” 对勤劳的蜜蜂的赞美;同时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使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更加形象,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趣味性。
②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中“抹、撒、折叠、卷起、切、扭、拧” 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出母亲的心灵手巧,做油花卷时动作的熟练。根据 “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 分析,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 “我” 对勤劳、心灵手巧的母亲的赞美。
故答案为:①这三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可爱、忙碌的情状。同时运用叠词,增添了语言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②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做油花卷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记忆中童年味道的怀念之情。
3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首先明确态度,不可以删去。然后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即可。根据第①段 “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 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分析,极力渲染迎春、玉兰、桃花、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等花的千娇百媚,绚丽多姿,它们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引出下文对油菜花的描写与赞美,正面衬托油菜花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所以开头第①段是不可以删去的。
故答案为:不可以删去。第①段极力描写了各种花的美好姿态,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多彩、生机盎然,同时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正面衬托)。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第④段 “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第⑤段“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 分析可知,油菜花蜜是蜜蜂的食物,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能够帮油菜花完成传粉的工作,同时这也是在帮助放蜂人酿造蜂蜜。由此可知油菜花、蜜蜂、放蜂人三者的互惠共赢关系。
故答案为:蜜蜂享用油菜花捧出的花蜜,油菜花依靠蜜蜂帮助传粉。动植物之间有着合作、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33.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构上:根据 “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 分析,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根据 “油菜花金黄的‘绝句’” 是说油菜开花时,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一片金黄,孩子们可以玩童年的游戏,如一首精妙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 点明文章的主旨:油菜花开时,蜜蜂们马不停蹄地开始采蜜,蜜蜂在劳动过程中品尝到了真正的甜蜜。勤劳的母亲用油菜花籽榨的油蒸花卷,让家人品尝到了生活的醇香。在生活中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醇香与甜蜜。
故答案为:结构上与前文写蜜蜂采蜜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蕴含了只有辛勤劳动,用心付出才能创造出并感受到生活的甜美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4.(2025八下·天水期末)请以“▲,原来这么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可填“快乐”“幸福”“成功”“阳光”等等。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例文:
                       幸福,原来这么近
  放学铃声拖着疲惫的尾音划过走廊时,我正对着数学卷子上的红叉发呆。同桌小羽塞给我一颗橘子糖,塑料包装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别愁啦,我妈说吃甜的能忘忧。” 糖块在舌尖化开时,窗外的晚霞刚好漫过教学楼顶,把天空染成橘子汽水的颜色。
  回到家时,厨房飘出熟悉的香气。妈妈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正把最后一勺番茄炒蛋盛进盘子。“今天炒了你爱吃的溏心蛋。” 她转身时,发梢沾着的面粉轻轻落在肩头。我盯着碗里金黄的蛋心,忽然想起早上出门时,她蹲在玄关帮我系鞋带,鬓角的白发被晨光染成浅金色。
  晚自习前的课间,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摊开的作文本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这里的细节很动人,” 她指着我写外婆腌萝卜的段落,“你看,幸福不就是这样藏在烟火气里吗?” 台灯的光晕落在她眼镜片上,像盛着两汪温热的泉水。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晚风卷着桂花香扑过来。操场边的长椅上,两个低年级的女生正分享一副耳机,脑袋凑在一起轻轻哼唱。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星。我摸了摸口袋,小羽给的另一颗橘子糖还在,塑料包装被体温焐得温热。
  原来幸福从不用翻山越岭去寻找。它是橘子糖在舌尖的甜,是妈妈围裙上的面粉,是老师批注里的暖意,是晚风里浮动的桂花香。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碎片,拼起来就是最完整的幸福。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关于情感抒发类小作文的写作要求,中心话题为 “通过具体内容(场面、事物、故事)抒发真情实感,合理运用抒情方式”,体裁为应用文写作指导。
【题干分析】:①材料要求 “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烦恼等)”,需以 “场面、事物、故事” 为情感凭借,避免空洞抒情;“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指可结合直接抒情(直白表达情感)与间接抒情(借景、借物抒情等),字数控制在 200 字左右。
②写作思路:首先确定核心情感(如 “感动”“喜悦”),再选取具体载体(如 “雨夜母亲送伞的场面”“珍藏的旧钢笔”),用细节描写展现情感;例如写 “感动”,可描绘雨天教室外母亲递伞的动作、伞沿滴落的水珠等细节,结尾直接点明 “那一刻的温暖让我眼眶发热”。学生易陷入的误区:情感与具体内容脱节(仅喊 “我很快乐” 却无场景支撑);抒情方式单一(全程直白抒情,缺乏画面感)。开头可从场景切入(如 “夕阳斜照在书桌的相框上”),中间用 3-4 个细节刻画,结尾收束情感(如 “原来这份牵挂一直都在”)。
【立意提取】
1.老屋的藤椅
2.运动会接力赛夺冠
【点评】以 “幸福” 补题,通过橘子糖、家常菜、老师批注等生活化细节,层层递进展现 “幸福就在身边” 的感悟,呼应 “原来这么近” 的核心立意。选取校园与家庭场景中的小事,以时间为线(放学→回家→晚自习前)串联,从 “对幸福的迷茫” 到 “发现幸福的细节”,过渡自然,情感真实可触。善用感官描写(味觉的糖甜、视觉的晚霞与灯光、嗅觉的桂花香),细节生动(妈妈肩头的面粉、老师眼镜片上的光晕),让幸福的具象化呈现极具画面感。文中人名、校名均为虚构,符合 “不出现真实信息” 的要求;600 字左右的篇幅中,记叙文的体裁清晰,情感抒发克制而真挚,避免了空洞抒情。将 “幸福” 拆解为可感的日常片段,以小见大,结尾的总结升华自然,让 “近” 的含义既有空间上的贴近,更有心理上的顿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