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做有梦想的少年》教案设计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与归属感。道德修养:树立 “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的正确志向观,践行努力追梦、勤于圆梦的道德品质,传承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法治观念:在追梦过程中认识到个人梦想的实现需符合社会规则与公序良俗,初步形成 “梦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遵守底线” 的意识。健全人格:通过理解梦想的作用,培养对生命的热情与勇气,学会以积极心态面对追梦过程中的挑战,塑造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责任意识:明确个人追梦与民族复兴的关联,树立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责任观念,主动将个人行动融入国家发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梦想的作用与实现路径难点: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环节 时间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梦想 “直播间” 5 分钟 1. 教师提问:“同学们,若用一个词形容你的梦想,会是什么?(如‘医生’‘航天’)”2. 邀请 3-4 名学生分享,教师点评:“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参与兴趣,自然引出 “梦想” 主题,为新课铺垫。新课讲授一:梦想是什么? 7 分钟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 “梦想的含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2. 案例对比:展示 “小学生想当环保志愿者”“科研人员想突破技术难题” 案例,提问:“这些梦想的共同点是什么?”(均为对未来的美好追求)。3. 小结:梦想不分大小,都是对未来的 “规划图”。 结合教材定义与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梦想的含义”,落实基础认知。新课讲授二:为什么需要梦想? 8 分钟 1. 小组讨论:围绕 “个人、社会、国家” 三个层面,结合教材内容讨论 “梦想的作用”,每组选代表发言。个人:梦想激发热情与勇气(如 “因想当画家而坚持练习”)。 社会:推动人类进步(如 “古人‘飞天梦’推动航天发展”)。国家:汇聚中国梦力量(如 “每个人追梦,助力民族复兴”)。2. 视频补充:播放 1 分钟短片《中国梦:每一个人的梦》,强化 “个人与国家梦想相连” 的认知。 通过讨论与视频,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梦想的价值,尤其强化对 “中国梦” 的政治认同。新课讲授三: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 10 分钟 1. 情境探究:情境 1:“小宇想当工程师,却总说‘太难,不想努力’”,提问:“他该如何改进?”(引导得出 “要立志,更要努力”)。情境 2:“小萌梦想‘当网红不学习’”,提问:“这个梦想的问题在哪?”(引导理解 “梦想需紧扣时代,符合社会价值”)。2. 总结方法:结合教材明确 “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连”“努力学习” 三大路径。 以情境问题引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梦想的具体方法,落实 “如何做” 的实践认知。课堂小结:我的 “追梦承诺书” 5 分钟 1. 发放便签纸,学生填写:我的梦想。为追梦,我承诺:(如 “每天阅读 30 分钟”“关注国家科技新闻”)。2. 邀请 2 名学生朗读便签,教师鼓励:“梦想的实现,从今天的小承诺开始。” 将认知转化为具体行动,强化学生对 “努力追梦” 的责任意识与实践意愿。作业布置 5 分钟 1. 实践作业:采访父母的梦想,记录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下节课分享。2. 拓展作业:绘制 “追梦路线图”,标注实现梦想的关键步骤(如 “初中打好学科基础”“高中参与相关实践”)。 通过实践与规划,引导学生将课堂认知延伸到生活,深化对 “追梦需行动” 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