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通过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观念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3)责任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家国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真实情境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并能够将这些内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2)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用故事激发兴趣,让学习更有趣
展示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谁能说说这图中的内容?
提问:这张图片展现了什么?
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引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这些宝贵资源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理解荣辱,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寻找答案。
二、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具体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国情怀。
【教学故事】—— 故事呈现案例,快乐好学习
故事情境 1:中国好人
播放视频《中国好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中国好人”。
讨论任务:
你心目中的传统美德榜样人物还有哪些?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德事迹?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我心中的榜样是雷锋,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帮助他人,奉献自己。
为什么这些传统美德历经岁月变迁还能经久不息呢?
生:因为这些传统美德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
提示:知识卡片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故事情境 2: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讲述故事: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
思考:谈谈你对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的理解。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梨树没有人管,但我们的心灵要有主人,要有道德底线。
提示:(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故事情境 3:孔子的教诲
讲述故事:孔子一生崇尚周礼,听闻郯子精通古代官制,便专程拜访。郯子讲述少皞氏以鸟名命官的缘由,孔子听得十分入神。归来后,他向弟子感慨:“我听闻,‘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话真不假。” 孔子身处鲁国,仍向远方贤能求教,他的这种精神,为后世树立起谦逊好学的典范,激励众人不断追求进步。
师:大家知道孔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吗?
讨论任务:
思考:孔子表现出了什么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生:孔子表现出了见贤思齐的精神,我们要向有才的人学习,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
提示:(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故事情境 4:岳母刺字
讲述故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岳飞决心投身抗金。临行前,母亲姚太夫人为坚定儿子保卫国家的意志,在其背上刺字。她手持钢针,饱含深情与期望,将 “精忠报国” 四字刺入岳飞脊背。岳飞铭记母训,奔赴战场,他率领岳家军,历经无数战役,令金兵闻风丧胆,为保卫国家疆土和百姓安宁,奉献出自己的热血与忠诚。
师: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精忠报国的故事,请与同学分享。
生:我知道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霍去病、杨业、于谦等。
提示:(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故事情境 5: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播放视频:《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师: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思考并分享: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什么?
生: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提示:(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中华民族强调 “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知识卡片 2
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具体道德观念和规范?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故事导行】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美德在于传承和发扬。说一说你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传统美德呢?
在家里:
生:我会帮父母做家务,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在学校:
生:我会努力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校规。
在社会:
生:我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
【拓展】
“习语” 启思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
三、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仁、义、礼、智、信”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仁”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下列选项中能体现 “仁” 的是(D )
A. 负荆请罪 B. 孔融让梨 C. 程门立雪 D. 乐善好施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D. 乐善好施。
下列故事中体现 “诚信” 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 )
A. 曾子杀猪 B. 卧冰求鲤 C. 悬梁刺股 D. 愚公移山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A. 曾子杀猪。
《人民日报》发文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