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共2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课件(共2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春》
朱自清
CONTENTS
目录
01
《春》文本分析
02
作者介绍
03
文学特色
04
教学目标
05
教学活动设计
06
拓展阅读与延伸
《春》文本分析
01
主题思想
春天的象征意义
《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作为新生和希望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复苏。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文本中作者朱自清对春天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春》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还蕴含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结构布局
开篇引入
《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开篇即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情感递进
文本通过不同场景的转换,逐步加深了对春天情感的表达,从喜悦到沉思。
结尾总结
在结尾部分,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总结了春天的意义,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语言特色
生动的比喻
朱自清运用比喻手法,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形象描绘春雨的细腻。
细腻的描写
文中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富有节奏的句式
《春》中运用了富有节奏感的句式,如“盼望着,盼望着”,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作者介绍
02
作者生平
早年经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后成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教育与写作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同时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影响深远。
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发表多篇爱国文章,鼓舞人心。
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
朱自清的《春》是其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广受读者喜爱。
文学奖项
朱自清凭借其文学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五四文学奖”等,彰显其文学地位。
文学影响
朱自清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散文领域,他的风格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文学特色
03
意象运用
春意盎然的自然描写
朱自清的《春》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色彩意象的运用
文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增强了春天的视觉冲击力。
声音意象的描绘
《春》中通过“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等句子,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声音意象。
情感表达
描绘自然之美
朱自清的《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抒发对生活的向往
文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反映作者心境变化
《春》中通过季节更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心境从沉闷到明朗的变化过程。
艺术手法
运用比喻
朱自清在《春》中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来描绘春天的生机。
细腻描写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雨的特点。
借景抒情
《春》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来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04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阅读《春》,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分析文学手法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词汇积累与运用
通过学习《春》,学生能够积累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春》的深层含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文学鉴赏兴趣
通过讨论《春》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美,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
提高写作表达技巧
通过模仿《春》的写作方式,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
通过《春》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增强环保意识。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培养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增强合作与分享精神
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分享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
05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为学习《春》做铺垫。
提问引导
教师提出与春天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分享经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春天的有趣经历或观察,激发学生对春天话题的兴趣和参与感。
课堂互动
01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探讨《春》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增进交流与合作。
02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03
互动问答
教师提出与《春》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作业与评价
创意写作任务
学生需以《春》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现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理解练习
设计与《春》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春》的象征意义,老师根据讨论内容和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拓展阅读与延伸
06
相关文学作品
《春》的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春望》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表达了战乱中对和平春天的渴望,是了解唐代历史背景的窗口。
《春天在哪里》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作品《春天在哪里》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适合青少年阅读。
文化背景介绍
《春》的历史背景
《春》描绘了中国北方农村的景象,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朱自清的生平简介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以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春》中的自然描写
《春》中对春天的自然景象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THE EN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