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6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新课导入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新闻评论。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背景透视“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作者简介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特征:①导向正确;②就事论理;③新闻性强;④有的放矢;⑤科学合理;⑥便于传播。阐述立场观点新闻评论文体知识杀戮 篡改 惨绝人寰 公祭 宝鼎 国殇 抵赖颠倒 呓语 遁形 磅礴辱没自讨没趣振聋发聩溃不成军反馈杀戮戳穿勠力同心篡改编纂衰败初衷哀叹检查预习1. 初衷:最初的心愿。2.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3.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4.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5. 妄图:狂妄地谋划。6.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7. 呓语:梦话。8. 遁形:隐藏形体。检查预习9.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10. 彰显:鲜明地显示。11.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12. 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13.丑态百出:各种各样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检查预习14.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15.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16.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检查预习第一部分(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②-④)详细介绍当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⑤-⑥)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有什么特点?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②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文中为何要提到日本的一个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因为爱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 ,大部分日本人民也尊重历史,这与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欺瞒民众的丑恶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结构: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阅读第2段,说说文中列举许多国际范围内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坚守和平立场的新闻事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列举这些事例,具体阐明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作者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第④段陈述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证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正反牢记历史第②段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第③段揭露批判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的丑恶行径。对比第⑤段陈述南京从“恐怖之城”变成“国际和平城市”。[发散思维] 本文作为新闻评论具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的特点,试简要分析。本文抓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实,用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的对比引入话题,立意精准。将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和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将南京的历史上升到人类记忆的高度,深化了主题,凸显了新闻评论“立意新颖、论述精当 ”的特点,保证了世界舆论的导向。本文多用 四字短语,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凸显了新闻评论“文采斐然”的特点。特色总结1.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如“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运用四个四字短语准确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语言铿锵有力。2. 新闻事实翔实,议论精当。列举了在南京大屠杀发生80 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相关的新闻事实,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 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新闻事实翔实,事实胜于雄辩,不容日本右翼分子抵赖,简洁有力地表明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3. 情感真挚, 爱憎分明。文中指出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 位的今天,日 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 不足”表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寥寥无几,“还在不断”“百般”表明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可笑、不知悔改, 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痛斥,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悼念,语气强烈,感情真挚。课堂小结本文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事件,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认,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态度,表明了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结构梳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阐述现状铭记历史捍卫和平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势力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日本右翼——否认历史表达信念南京现状:和平之城捍卫和平:中国有能力课后作业1.选择一则时事写一篇时评,要求贴近生活,内容积极向上。2.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