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单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积累四字短语(如“风烟俱净”“急湍甚箭”),体会其音韵节奏。
2.思维能力:梳理“总起→分写山水→抒怀”结构,分析动静结合的写景逻辑。
3.审美创造:感受文中清峻空灵的山水意境美,尝试为“鸢飞戾天”段配插图说明。
4.文化自信:理解文中蕴含的六朝文人“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志趣。
【开头语:点燃兴趣,明确方向】
亲爱的同学:
欢迎启航富春江的文学扁舟!《与朱元思书》这封山水信笺,像一扇通往南朝水墨长卷的雕花舷窗,邀你共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新课标指引我们:骈散相间的文字是汉语的明珠,需在诵读中感受韵律与哲思。这份自主学习单是你的“云游锦囊”,请随吴均的笔锋,驶向那片千年不散的青绿!
【自学主体: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一、预学·初探
1.作者介绍
《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字 ,是 (朝代), 家,本文是一篇“ ”文。
答案:《吴均集校注》;吴均;叔庠;南朝梁;文学;“山水小品”。
2.扫清障碍
(1)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译一译。(自主梳理)
参考答案:缥(piǎo)(青白色)、湍(tuān)(急流)、戾(lì)(至)。
(2)翻译语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⑤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①风尘烟雾散尽,天空与群山融为一色。②急流快过飞箭,猛浪势如奔马。③那些追求名利如鹰冲天的人,望见这山峰也会平息俗念。④横斜的树枝遮蔽天空,白天也如黄昏般昏暗⑤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偶尔才能见到阳光。
2.整体感知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你的概括:
参考答案:描绘富春江山水奇绝之景,抒发厌弃世俗、归心自然的情怀。
(2)梳理脉络(快速默读,对应段落批注)
第一部分: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部分:分写“异水”清透与“奇山”生机。
第三部分:借景抒怀,讽喻功名。
3.初感疑惑
问题示例:“望峰息心”是劝友人还是自勉?(文化小贴士:“朱元思”为吴均友人;“鸢飞戾天”化用《诗经》,暗喻追名逐利者)。
你的分析:
参考答案:既是自勉,亦含劝友之意。从背景看,吴均因官场失意寄情山水,面对壮丽山峰时自然产生“平息追名逐利之心”的感悟(自勉)。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化用(《诗经·大雅》),以“追名逐利者”暗喻世俗官场,借山水之景向友人传递超脱尘俗的价值观(劝友)。
二、巧学·深究
1. 聚焦语言·品味赏析
你的选句:
你的赏析:
选句示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参考答案:“甚箭”“若奔”双比喻,以离弦之箭喻水速,以奔马喻浪势,八字尽显江流雷霆万钧之力。
2.探究思维·理解内涵
核心情感:借山水净化之力,表达对官场倾轧的厌弃与对自然的皈依。
深入思考:“横柯上蔽”的描写,引发对“自然能否真正隔绝尘世纷扰”的思辨。
你的思考:
3.审美体验·尝试创造
(1)请你描绘“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画面。
你的描绘:
参考答案:山间清泉如银练倾泻,撞击嶙峋山石,迸溅起珍珠似的水花,叮咚声如玉磬轻敲,清脆空灵;翠林中鸟儿应和啼鸣,娇嫩的“嘤嘤”声穿梭林叶,与泉音交织成一支天然交响曲。
(2)仿写(动静结合句式)
原句:“春溪雨后,则浮光跃金,落英逐流,蛙鼓与莺啼相竞。”
你的仿写:
参考答案:秋湖日暮,则残霞熔赤,归舟剪浪,雁阵共渔歌互答。
4.文化浸润·拓展认知
(1)若你是朱元思,读信后你感慨万千想要在此信上写几句话,你会写哪些内容?
你的感慨:
参考答案:“非峰峦阻志,实清流洗心也。宦海浊浪,何如钓矶一竿?”(化用原文“鸢飞戾天”的讽喻,强调并非山峰阻碍志向,而是清澈水流洗涤了功利之心;以“宦海浊浪”对比“钓矶一竿”,呼应吴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注:钓矶(diàojī)指的是钓鱼时人坐在水边的石头或岩石。)
(2)文化链接:体现“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缥碧”似玉色),及“山林文学”的隐逸理想。
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启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提醒我们守护心灵的山水秘境。
三、延学·拓展
1.梳理巩固(抄写在积累本上)
思维导图核心:总起→异水(清/急)→奇山(声/色)→讽世抒。
好词积累:风烟俱净、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疏条交映。
2.拓展阅读
推荐对比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分析一下三篇文章情感主旨有什么不同?
【我的对比分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
郦道元《三峡》: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参考答案:吴均《与朱元思书》:风格特点:清丽峻峭;情感主旨:山水厌弃官场,隐现讽喻。郦道元《三峡》:雄奇险峻;情感主旨:客观描绘自然神力,暗含敬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空灵澄澈;情感主旨:纯粹赞美山川,抒发归隐之乐。
3.联系生活·观察描写(选做)
模仿“泉水激石”的观察法,描写溪谷水流。
你的观察描写:
参考答案示例:溪水奔至断崖处骤然跌坠,撞上青黑色巨石,瞬间炸开千簇雪浪!哗哗巨响如战鼓擂动,飞沫四散成朦胧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石缝间汩汩淌过的支流,则像低声絮语,与轰鸣的瀑布构成奇妙的二重奏。
4.跨学科联结(选做)
请你用地理知识,探讨富春江流域地貌特征;再用音乐作品古筝曲《高山流水》为富春江配乐,体会一下“水韵”的效果。
我的探究:
参考答案:【地理·富春江地貌特征】富春江流经浙西丘陵,两岸多为石英砂岩峰林,崖壁陡立、河谷深切,形成“山青、水碧、石奇”的独特景观(如课文“夹岸高山,争高直指”)。【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水韵”赏析:乐曲以连续刮奏模拟水流奔涌,轻快的轮指如浪花激石,“泛音”段似滴水入潭的涟漪,通过音阶起伏与节奏缓急,再现富春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灵动之美。
【结束语:鼓励反思,展望未来】
恭喜你完成这场山水心灵的洗礼!回顾:是否读懂了“望峰息心”的双关妙处?哪处景物最令你神往? 现在能否从山水中品出世事讽喻?
寄语:
同学们,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是琉璃水波涤荡尘心的道场。当我们读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当知山水不仅是风景,更是灵魂的镜子——它照见追名逐利的喧嚣,也映出生命本真的澄澈。愿你我纵居闹市,亦能守护心中的“清流”,在精神的高地上,栽一株不凋的青树。这144字的短信,凝练着中国人“山水涤尘”的精神基因。愿你在喧嚣中常怀“泠泠作响”的清耳,让“富春江印象”永留心中!
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