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毕业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 ( )A.国民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国民革命军由共产党员组成C.国民革命是国民党独立领导的 D.国共两党合作已经完全破裂2.1926年《北伐誓师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吊民伐罪,歼厥凶酋。复我平等,还我自由。”由此可见,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C.结束军阀割据,建立人民政权D.反帝反封建,完成国家统一3.下表展现的是1926—1927年湖南、湖北两省农民协会会员人数统计。其人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湖南 湖北时间 农民协会会员数 时间 农民协会会员数1926年11月 107万人 1926年7月 3万多人1927年1月 200万人 1926年11月 20万人左右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举行B.北伐的胜利进军C.毛泽东朱德井冈山胜利会师D.古田会议的召开4.“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1927年)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材料中的“本政府”指的是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5.(2025大同月考)梳理重大历史事件有利于提高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根据下图可知,下列选项中与“惊天动地铸雄师”相关的事件是 ( )开天辟地大事变……1921年7月铁流奔涌聚工农……1926年夏惊天动地铸雄师……1927年8月星星之火映天红……1927年10月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6.毛泽东说:“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这段信息主要反映了毛泽东 (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7.在当时的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斗争和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简单地套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而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及中国革命的特点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表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A.领导了辛亥革命 B.指导了南昌起义C.符合中国的国情 D.指导了工人运动8.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规定: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主张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可以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域。这些规定表明,苏维埃政权 ( )A.注重壮大革命力量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保障全体国民权益 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9.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这里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 ( )A.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 B.途中红军历尽艰辛C.是“左”的错误的结果 D.增强了红军的实力10.邓小平同志曾说:“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从陈独秀、瞿秋白……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其意在说明遵义会议 ( )A.纠正党内的“左”的错误 B.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改变长征初期战争的形势 D.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11.下表内容是关于红军长征的论述,从中可以提炼出的共同结论是 ( )论述 出处我们长征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最后,我们完成了任务,到达了当时的目的地 张闻天长征是一次充满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理想的举世无双的行动,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长征中得到集中体现B.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行动C.为理想信念而艰苦奋斗是长征胜利的法宝D.长征的成功展现出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12.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苗、瑶、壮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和影响下,许多少数民族和宗教首领同红军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一位羌族土司毅然参加红军,扛起革命大旗,成为羌族近代史上第一个率众参加红军的首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长征 ( )A.体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二、非选择题(共6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受挫,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原因和目的。(12分)北伐战争中领导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著名将领是谁 (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员人数急剧减少的原因。(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使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80%的农业国家,中国革命必须重视农民阶级的力量,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1927年,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以牙还牙,依托有利的地形,采取“上山”“下海”等形式,举起枪杆子保卫革命。八七会议上他进一步将“上山”思想与夺取政权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将部队转移至山区,将“上山”由理论变为实践。——摘编自耿逍梅、李姿桦《井冈山道路及其当代价值探究》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三篇著作著作主要内容《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经验,指出了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局面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红色政权理论中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必然走势和客观规律——摘编自余伯流《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解读习近平关于井冈山道路的新论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选择“上山”之路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以后的革命进程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4分)任选一点予以说明。(5分)(3)综上所述,历史上这条“上山”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精神体验 (8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材料二 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82千米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千米;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0余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几千人,平均每行进1千米,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4分)(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8分) 【详解答案】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根据题干信息“1924年”“第一期毕业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可知,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产物,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A项正确,C项错误;国民革命军由国民党党员、共产党党员、黄埔军校的教官、学员、地方部队等组成,排除B项;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举行“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2.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等可知,北伐军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军阀、土匪和帝国主义势力,目的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故答案为D。3.B 4.D5.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惊天动地铸雄师……1927年8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C项正确。6.C 7.C8.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项正确。9.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强调长征是犯了“左”的错误的结果,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长征是“左”的错误的结果,没有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艰辛,排除B项;长征中红军军队人数锐减,不能说增强了红军的实力,排除D项。故选C。10.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说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D项正确。11.C 解析:题干表格中三则材料所记述内容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有共同的记述内容,即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的精神动力,使红军将士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故选C。12.D13.(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军阀卖国和混战。(每点4分,共8分)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4分)将领:叶挺。(3分)(2)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每点4分,共8分)14.(1)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或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每点4分,共8分)(2)经验:中国革命要以工农武装斗争为手段,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建立自己的红色革命政权。(4分,写出一点即可)说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积极投身革命。(5分)(3)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定信念、依靠群众;等等。(每点4分,共8分,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15.(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分)(2)军事和组织。(4分)(3)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红军将士长征时紧密团结的精神。(每点4分,共8分,写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