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右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份奏折,当中提到:“所有销化烟土完竣……”道光皇帝就此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与该奏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洪秀全金田起义C.《北京条约》的签订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2.《怨气歌》是一首用粤语方言编写的民谣。与该民谣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怨气歌 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久久打下,十足输晒。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称《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订约,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见,《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 ( )A.赢得鸦片战争B.打击鸦片走私C.谋求对付英国D.抗击英法联军4.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材料中“旧制度”是指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5.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 )A.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B.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C.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D.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6.(2025唐山月考)右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年12月22 日刊登的漫画《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B.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实7.下图是《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 )第四章 西方冲击(下)(1850—186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A.鸦片战争的前夜 B.太平军的末路C.英国的炮舰政策 D.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8.民国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后,鸦片不绝是辱国病民……同盟军之役中,咸丰帝出逃,则更是辱国甚矣。”“同盟军之役” ( )A.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 B.指英美德法俄发动侵华战争C.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D.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9.(2025北京月考)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军事追梦”是指 (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10.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主张国与国之间以信义相示,彼此平等往来,在随后的外交文书中,太平天国用“照会”等语取代“诰谕”“札谕”等旧称。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B.崇洋媚外思想盛行C.国际观念发生转变 D.闭关锁国政策解除11.“这次起义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材料中的“这次起义” ( )A.正式开始于1843年B.实施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C.曾取得北伐与西征的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12.(2025石家庄期中改编)李大钊说:“他们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表明太平天国 ( )A.没有进行彻底的宗教改革 B.没有调动农民积极性C.未能摆脱农民阶级局限性 D.没有打击外国侵略者二、非选择题(共6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德、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材料三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掠被认可……每个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制或外国制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毁掉……——摘编自《纽约日报》1860年10月(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2分)据材料一,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那里”具体是什么地方 (2分)洗劫这一地区的罪魁祸首是谁 (2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材料二 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咸丰十年,英、法、美各国乘洪、杨鸱张,求通商不决,率兵至大沽口。僧王焚其二艘,夷酋招集汉奸为洋马队,数月而成,进至通州。上仓皇率后嫔幸热河。夷酋犯东便门,守城者开门迎之。 ——李光汉《圆明园词》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进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 现在严饬统兵大臣带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 ——咸丰十年八月初皇帝上谕材料三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8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败的因素。(4分)写出两则史料的相同信息。(6分)(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学到的东西”。(6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863 年7月6日,理查·伯克勋爵在英国下院说道:“乍看之下,太平天国的宗教与基督教似乎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如果进一步观察将会发现,他们的宗教是纯粹的骗局……”虽然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也曾对儒家文化采用和缓的手段,但这种做法既让早期“拜上帝”的人们感到寒心,又为后期所占领地区的百姓所不齿,因而使得人心愈发涣散。材料二 太平天国在初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涵盖了军政、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军事方面,规定“凡天下每一夫有妻、子女三四口或五六七八九口,则出一人为兵,其余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经济上主张土地公有,按人口平均分配。这种“均贫富”“等贵贱”的大同思想反映出当时的农民阶级迫切想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些力图平等的主张只是纸上空文,甚至从发行的数量和范围上来看,也没有普及,可以说是“内部文件”,供高层领导们参考。太平天国一直未能妥善处理好权力分配的问题,导致了1856年天京事变的爆发,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纵使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还有李秀成等人支撑局面,但“独木难成林”,且他们皆被洪秀全限制了权力,君臣之间的猜忌被无限放大,导致其在政治上难有大作为。再加上太平天国成立之初是依靠军功来封王,但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大封同姓诸王,甚至捐钱捐粮皆可封王,后期被封王的人数有两千多人,使内部秩序急剧涣散,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最终导致失败。——摘编自李文静、顾海洲《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的宗教”的主要特点。(4分)(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们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8分) 【详解答案】1.A 解析:奏折中信息“所有销化烟土完竣”意思是销毁鸦片的事情已经完成;结合道光皇帝的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可知,这与林则徐虎门销烟相关。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A项正确。2.A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知,清政府认为签订《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后,可以联合美、法对付英国,C项正确。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的史实。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处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项。5.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违反了国际惯例,表明清政府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6.B 解析:根据漫画刊登的时间“1860年”和“《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以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说明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B项正确。7.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50—186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乘机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D项正确。8.D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对清政府统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属于军事追梦,C项正确。10.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主张国与国之间以信义相示,彼此平等往来”“太平天国用‘照会’等语取代‘诰谕’‘札谕’等旧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受到了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说明其国际观念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11.D1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宗教”“天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只能借宗教来建立“天国”,C项正确。13.(1)条约名称:《南京条约》。(2分)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分)(2)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分)(3)地方:圆明园。(2分)罪魁祸首:英法联军。(2分)(4)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实力;等等。(每点4分,共8分,写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14.(1)问题:缺少现代外交意识。(4分)表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丧失更多主权。(每点4分,共8分)(2)因素:列强联合侵华,实力强大;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部分国人出卖民族利益,甘为走狗;统治者外强中干,临阵脱逃。(4分,写出一点即可)相同信息:咸丰十年,外敌入侵,经过通州。(6分)(3)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等等。(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5.(1)太平天国的宗教具有欺骗性。(4分)(2)要注重提高领导者的思想境界;制定文献、政策要符合当时国情;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注意领导集体的团结合作。(每点4分,共8分,写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