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中评估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史学界将1840—1949年划分为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当时中国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25石家庄期末)“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思维导图有助于掌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 (  )
A.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B.“扶清灭洋”获得清政府支持
C.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4.观察下面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应是 (  )
  目录
一、 总理衙门
二、 ……
三、 近代教育兴起
四、 近代化一小步
A.出超与入超 B.侵略与反抗 C.自强与求富 D.民主与科学
5.下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
“CHINA”被撕裂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6.(2025青岛期中)《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7.下图所示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的对比情况。该图所示内容 (  )
A.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B.便于列强直接镇压反帝活动
C.加剧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凋敝 D.导致清王朝沦为列强的工具
8.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各地也纷纷响应。这反映出,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促使民主革命的成功 D.终结了清王朝腐朽统治
9.下面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反映了其制定的直接目的是 (  )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
10.以下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  )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袁世凯破坏了责任内阁制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D.工人运动的发展
1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 (  )
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 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
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 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12.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进步的刊物。据此可知,它们在当时着重宣传 (  )
发表于《新青年》的 《劳动界》 《劳动音》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自强”“求富”的主张 B.维新变法的主张
C.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1839年到达广州第一周,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先后接见文武官员、友人、旧属、同乡等,多方面了解鸦片流毒情况。他还举行“观风试”(清朝官场规矩,高官到任时可以命题考当地的学生),召集广州三个书院的学生以答卷的形式检举揭发鸦片烟商和受贿官吏,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起乘舟周览虎门等处的海口形势。通过调研,他认识到广东鸦片烟贩之多,吸食者之众,皆由外国鸦片贩子贩卖鸦片造成,更感查禁外国鸦片入口、阻断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材料二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3分)他进行广泛的调研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什么问题 (4分)针对这一问题,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世昌及致远舰隶属哪一舰队。(3分)该舰队成立于哪一时期 (3分)这一时期除了建立海军之外,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什么举措来维护自身统治 (6分)
(3)根据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以上两位历史人物具有哪些相同的精神品质。(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1)材料一中,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走上革命道路。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9分)(列举三个即可)
(3)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既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 (2分)为什么 (6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将新的表达方式普及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中图一是《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它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4分)图二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哪一年 (3分)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进行社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据《新青年》调查,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 291家、工人18万多,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约12万、手工业工人约21万。综合而言,当时在全国,上海已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进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一大选在上海召开的原因。(8分)
 
【详解答案】
1.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正确。
3.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西方列强”联合“清政府”“镇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D项正确。
4.C 5.D
6.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思想解放,传播了西方的民权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C项正确。
7.C
8.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此后……各地也纷纷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其会员发起了起义且得到纷纷响应,这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项正确;同盟会成立后的这些起义仍是制度层面的探索,而不是思想层面,排除A项;民主革命的成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起义只是革命进程中的一部分,排除C项;同盟会领导的这些起义并没有终结清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才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关键事件,排除D项。故选B。
9.B
10.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这反映了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C项符合题意;袁世凯破坏了责任内阁制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材料中未涉及,A、D两项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复辟帝制仅符合护国战争,与二次革命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又注意斗争的方式,这体现了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2.D
13.(1)人物:林则徐。(3分)
问题:鸦片泛滥的问题。(4分)
行动:进行了虎门销烟。(3分)
(2)舰队:北洋舰队。(3分)
时期:洋务运动时期。(3分)
举措:派遣留学生;兴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学堂。(6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3)敢于反抗、忠于国家的爱国品质。(4分,言之有理即可)
14.(1)三民主义。(3分)
(2)创建兴中会;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立中华民国,领导二次革命;等等。(三例即可,9分)
(3)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观点:③正确,理由:说辛亥革命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失败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观点2分,理由6分,共8分)
15.(1)民主、科学。(3分)
(2)地位:《新青年》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4分)
时间:1919年。(3分)
(3)《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海工人数量较多,阶级基础好;上海建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每点4分,共8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