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会 (第二课时)(共25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会 (第二课时)(共25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课时
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辩论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正方:方舟子
反方:崔永元
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
观点 引起生物安全问题(正方) 不引起生物安全问题(反方)
论据
辩论会: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①转基因植物可能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类或在新的生态区域中成为杂草。
①“转基因农作物进人非种植区时,生命力很弱,会很快死亡。
②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人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②转基因植物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
③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形成新的有害病原体。
③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④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人杂草中,使杂草成为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④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
观点 引发环境安全问题(正方) 不引发环境安全问题(反方)
论据
引发环境安全问题
①转基因生物的出现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③重组 DNA 可能会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④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某些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动物和人体内。
①转基因生物中所转人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③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④由于一些新闻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
辩论会: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观点 不会威胁生物多样性(正方) 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反方)
论据
引发环境安全问题
①转基因生物的种植可减少对野生栖息地的开垦,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技术可挽救濒危物种,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其生存能力;合理规划种植区域,转基因作物与其他物种可和谐共存,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
②转基因技术可创造新的生物性状,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物种可在更广泛的环境中生存,扩大生物分布范围,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可能导致野生近缘种基因污染,使其丧失原有特性,减少物种多样性;转基因抗虫作物可能误杀有益昆虫,破坏生物链,影响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生物的快速扩张可能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部分物种灭绝。
②转基因作物的广泛推广可能导致农业种植品种单一化,减少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依赖少数几种转基因作物,一旦发生病虫害,可能造成大规模损失,进一步降低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生物的优势可能导致传统地方品种被淘汰,丧失宝贵的遗传资源。
辩论会: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观点 污染风险极低(正方) 污染风险不可避免(反方)
论据
引发环境安全问题
①通过设置隔离区、控制种植时间等措施,可有效阻止基因漂移,降低污染风险;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在自然环境中难以稳定传递和表达,发生基因污染的概率小;现有检测技术可及时发现基因污染迹象,便于采取补救措施。
②基因污染的范围通常有限,不会大规模扩散;对可能发生基因污染的区域进行监测和管理,可防止污染扩大;即使出现基因污染,也可通过特定技术手段清除或控制受污染的生物个体。
①风媒、虫媒等自然传播方式难以完全阻隔,基因漂移难以避免;转基因生物的种子可能通过鸟类、水流等途径扩散,导致基因污染;多次实验证实,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已漂移到周边野生植物中,发生了实际的基因污染。
②基因污染会导致野生生物基因库受到破坏,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受污染的野生生物可能失去原有价值,影响生态和经济价值;基因污染可能跨越物种界限,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基因多样性造成长期损害
辩论会: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目前,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就各国政府而言,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都抱有在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但程度却不大一样;有些国家谨慎中就比较开放,比如美国,其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已相当可观(具体数量可网络搜索)。就我们中国而言,还是比较保守的,所有市售食品,对于含有的任何转基因成分(包括原料及添加剂等),都必须明确标注。
辩论总结:
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培育的植物,理论上目的基因只存在于特定的组织中
B.转基因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出杂种新物种
C.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常间行种植普通棉花以供害虫取食,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D.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它有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引发人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
课堂练习
理论上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
属于同一物种
降低害虫的抗性基因进化频率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由这项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符合相应标准后才能上市。
一、技术本质的认知
1、从生物学本质来看,转基因技术是对生物基因进行定向修饰,其原理与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有相似之处,都是基因层面的改变。
2、生物的遗传物质本身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转基因技术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并实现了定向改变,它并没有违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例如,传统育种中生物也会发生基因重组,只是转基因技术能更精准地选择和导入基因,本质上仍是对生物遗传信息的优化。
二、 对生物自身影响的分析
转基因技术对生物自身的影响需要从基因表达和生理代谢层面分析。成功的转基因生物,其导入的外源基因能稳定表达,且不会对自身正常的生理代谢造成严重干扰。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若外源基因导入后导致生物自身基因表达紊乱、代谢异常,这样的转基因生物会被淘汰,不会进入应用环节。
大量生物学研究表明,经过严格筛选的转基因生物,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基本正常,与非转基因生物在自身生理特性上差异较小。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三、进化视角的审视
从生物进化角度,转基因生物是人类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它会参与到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若转基因生物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能在进化中占据优势,但这也是生物进化的一种体现。
然而,这种人工干预的进化速度较快,可能使其他生物难以适应,因此需要通过生物学研究预测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发展趋势,采取措施减少对生物进化历程的不利影响。
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
1.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
2.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3.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
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
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既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谁来管?
课堂小结
(1) 优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
(2)风险:需谨慎对待
(3)应对措施:监管、研究、教育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应用领域
安全性争议
辩证看待
(1) 农业:抗虫、抗病作物等
(2) 食品:营养改良食品等
(3)生物制药:生产药物等
(1)食品安全:潜在毒性、过敏反应等
(2)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3)环境安全:生态平衡破坏等
1.转基因食品存在“是否安全”的争议,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比如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使喷洒除草剂的人患癌症。请用已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有害,就应禁止该技术的应用
B.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会导致人患癌症
C.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实施产品标识制度
D.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其中的基因就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C 
课堂练习
不应禁止
不一定
不会整合

2.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转基因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设计,故不存在负面影响
C.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可能存在

课堂练习
3.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B
课堂练习
4.我国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颁布相关的法规
B. 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
C. 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
D.成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C
课堂练习
5.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方面?( )
A. 人体健康方面,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等
B. 环境方面,担忧转基因作物导致基因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
C. 伦理方面,如转基因食品未明确标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D. 国家安全方面,怀疑发达国家将转基因主粮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存在隐患
ABCD
课堂练习
6.下列属于转基因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是( )
A. 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
B. 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可能转移到相邻非转基因品种中,造成基因污染
C. 转基因植物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生物多样性
D. 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特性,导致其产量大幅度提升
ABC
课堂练习
7.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评估转基因作物是否会产生新的过敏原
B. 需要考虑转基因食品是否比传统食品营养价值更高
C. 要关注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D.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只需通过动物实验就能完全确定
ABC
课堂练习
8.以下内容摘自网络某论坛。
可食用的转基因作物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与传统作物的味道不同,例如,传统的玉米略带甜味,
而现在流行的转基因甜玉米的甜度非常高,像加了蜜一样;
(2)与传统作物的色彩不同,如彩椒、紫薯;
(3)凡是害虫喜欢吃的作物都是非转基因的,
而没有害虫或很少有害虫吃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的。
请你辨析上述说法的可靠性。
课堂练习
提示:这里所谓的“传统作物”是指由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非转基因作物。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从本质上讲,它们与转基因育种并没有区别。杂交育种能够进行种内和近缘物种间基因的转移,诱变则是人为制造突变,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选择,它们的盲目性强,因此育种时间长。转基因育种可以突破种间的生殖隔离,能够在任意物种间进行基因的转移,且操作更准确、成功率更高,也能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基因资源。不能用口味、颜色或大小等指标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天然植物本来就多种多样,不同品种杂交就可能出现新的性状。例如,甜玉米、彩椒、紫薯等都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的,培育过程中并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也不能用害虫是否喜欢吃或有没有害虫吃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因为不同转基因作物转入的基因是不同的,如果转入的是抗虫基因,那么目标害虫可能会被杀死;如果转入的并非抗虫基因,那么转基因作物在预防虫害方面就不会有特殊的作用。综上所述,以上说法都不可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