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书写古诗。? (重点) 3.理解诗意,体会意境。(难点)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作者介绍 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建德江 不要少写一横 我会写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思。 暮宿建德江边的小船。 解诗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 舟/泊 烟 渚, 日 暮/客 愁 新。 野 旷/天 低 树, 江 清/月 近 人。 读古诗 有韵味 划动小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的小块陆地。 诗人自己 空阔远大。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明诗意 悟诗情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低”和“旷”;“近”和“清”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后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背诵指导:把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1.马笼头:无~之马。 2.拘束;束缚:~押。放荡不~。 3.停留(在外地);寄居他乡:~留。~旅。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的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 。 秋江暮色 舟泊暮宿 羁旅之思 1、题目《宿建德江》中“宿”的意思是( ) 过夜 2、诗中有一句工整的对偶句:(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 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1 读古诗,完成练习。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 请你用现代汉语描述诗句所描写的景色。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去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1.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绿树、青山、场圃、桑麻。 趣味解读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赏析] 作者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拜访到告别的过程。此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正式解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渚 旷 翻墨 未遮山 小洲 打翻的黑墨水 遮盖 空阔远大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作者介绍 卷地风来忽吹散。 sàn sǎn 散文 散 多音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诗题 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历史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读古诗 有韵味 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遮盖,遮挡。 形容云层很黑。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比喻 黑云 翻墨 明诗意 悟诗情 云 天气变化之快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雨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卷地风来忽吹散, 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风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天和水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诗词大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板书设计 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 · · · · · · · · · 1 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2 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读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们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