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理解基本内容。(重点)
2.知人论世,体会诗歌所寄寓的情感。(难点)
3.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素养)
作者介绍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 吊词])。
马致远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文史知识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曲”分类
剧曲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情境设置
东方美学,诗词入画
班级同学制作《秋之思》诗集,其中收录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请你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图片作为诗歌插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班级同学制作《秋之思》诗集,其中收录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从以下选择一幅最贴切的图片作为诗歌插图。
诗歌中藤已枯,树已老,树叶早已凋零,枯藤、老树、昏鸦在夕阳的映衬下,满眼都是冷冷的、灰暗的颜色,让人产生阵阵寒意。
枯,枯萎。
枯、老,象征迟暮。
老,僵老。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乌鸦声声哀嚎,使人不禁心生哀痛;西风阵阵呼啸,让人不禁悲从寒中来;缓慢的马蹄声,令人顿生伤感。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点?
枯、老、昏、古、西、瘦、夕、断肠等词语的修饰作用,增添了景致的荒凉、凄楚,浑天黄日下,无不令人寸断肝肠。
死气沉沉、了无生气。
荒凉、凄凉、萧瑟。
夕阳西下,更显得悲伤凄凉。秋日的枯藤缠绕着老树,这是傍晚的乌鸦落脚的家,眼见着有一处小桥独立、流水潺潺的人家,却不能进,只好骑着这匹瘦马,继续行进在古老的小道上,迎着西风,看着夕阳,肝肠寸断,沦落天涯。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在古代,人们依山傍水而居,“小桥流水”说明此地必然有人家,有村落,此时“夕阳西下”,人们会干什么?但这里是诗人的家吗?
“小桥流水人家”,近在咫尺,却又可望不可即,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就是马致远,当你看到眼前炊烟袅袅,灯火点点的村落人家时,你会想起什么?
“小桥流水人家”只是作者漂泊天涯途中所见的景致,眼见别人的安宁生活,让作者对家乡心生思念之情。
那此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歌中用哪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情思?
断肠人在天涯。
谁是“断肠人”?为什么“断肠”?
寂寞、孤独、茫然。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人在前三句主要写景,对最后的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铺垫、衬托。
诗人究竟突出了秋天的什么特征,而能够使他的景物描写可以衬托后面的抒情?
悲凉的氛围。
离别之情,飘泊之苦。
而这种氛围恰恰与诗人此时的心情相对应,情感已经包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了。这就是“情在景中,借景抒情”。
课后作业
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在那遥远而苍茫的古代,夕阳如同一位疲惫的旅人,缓缓沉入了天际的尽头,将一抹淡淡的余晖洒在了古老的驿道上。这条驿道,蜿蜒曲折,不知承载了多少行人的悲欢离合,此刻,它静静地躺在黄昏的怀抱中,显得格外孤独而悠长。
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它的枝叶早已凋零,只留下一串串干瘪的藤条,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树顶,几只归巢的乌鸦盘旋着,发出几声凄厉的啼叫,它们的影子在夕阳下拉长,更添了几分萧瑟与荒凉。
课后作业
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不远处,一座小桥静静地横跨在潺潺的流水之上,桥身斑驳,记录着无数过往行人的足迹。流水清澈见底,却也带不走这秋日里的丝丝凉意。岸边,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温暖的灯光透过纸窗,洒在青石板上,营造出一种家的温馨与安宁。然而,这温馨的景象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却只能勾起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情。
此时,一位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马,缓缓行走在驿道上。他的衣衫单薄,面容憔悴,眼中满是疲惫与孤独。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绪,步伐沉重而缓慢。他们就这样一前一后,在这无尽的黄昏中,继续着未知的旅程。
课后作业
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游子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思念着远方的家乡,那里有慈爱的双亲,有温柔的妻子,还有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然而,现实的无奈却让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波。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份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入眠。
此刻,他抬头望向那即将消失的夕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哀愁。他知道,自己又将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夜晚。然而,他更知道,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在家乡,有他深深牵挂的亲人,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于是,他轻轻地拍了拍马背,继续踏上了前行的路。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枯、老,象征迟暮。
老,僵老。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枯藤老树昏鸦

点明时间
表明状态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柳暗花明又一村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凄苦之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天涯,指天边,极远的地方。
断肠,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