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2单元第2课荷塘月色课件(共42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2单元第2课荷塘月色课件(共42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课 荷塘月色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B )
A.曲折(qū) 宛然(wǎn)
浅薄(bó) 低声悄语(qiāo)
B.袅娜(nuó) 暂且(qiě)
倩影(qiàn) 脉脉含情(mò)
C.踱步(duó) 弥望(mí)
酣睡(hān) 蓊蓊郁郁(wēnɡ)
D.独处(chù) 乘凉(chénɡ)
惦记(diàn) 参差不齐(cī)
解析:A项,低声悄语(qiǎo);C项,蓊蓊郁郁(wěnɡ);D项,独处(ch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C )
A.幽辟  一例  稀疏  没精打采
B.羞涩  霎时  宛然  妖童媛女
C.凝视  诞辰  掂记  虚无飘渺
D.风致  朗照  缈茫  扣人心弦
解析:A项,幽辟—幽僻;C项,掂记—惦记;D项,缈茫—渺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C )
科学家需要什么特质?智力、毅力、勇气……但是这些都不算是科学家的____,各领域的达人都需具备。好奇心才是科学家的专属特质。科学家的好奇心需要呵护、需要宽容,需要安定的环境让他们____地埋头钻研。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够用来____太空甚至星际移民。艳羡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们,____应该了解荣耀背后,是一颗颗帮助发现与创造的好奇心。
A.权利 趋之若鹜 探寻 也
B.权利 心无旁骛 探寻 也
C.专利 心无旁骛 探索 更
D.专利 趋之若鹜 探索 更
解析:第一空,“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专利”指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这里指的是“好奇心”并不是科学家独有的特质,因此用“专利”更合适。第二空,“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含贬义;“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这里指的是科学家需要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因此用“心无旁骛”更合适。第三空,“探寻”指寻找、探索;“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里指的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探索太空,因此用“探索”更合适。第四空,“也”表示并列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这里强调的是人们在艳羡诺贝尔科学奖的同时,更应该了解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因此用“更”更合适。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D )
A.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B.“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解析:A项,“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是并列关系,描述了三种不同的自然元素,它们之间的停顿应该使用顿号而不是逗号;B项,直接引语中间,“他们说”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C项,“有时做作业到深夜”是一个语义完整的小句,其后应该使用句号。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B )
A.这些盆景中的松柏,根深蒂固,苍劲的树姿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相契合。
B.文艺百花园中,一些杂草潜滋暗长,一定程度给健康文艺生态带来破坏。
C.听闻多年未见的儿子儿媳从国外归来,这对夫妇在客厅正襟危坐地等待。
D.在百年校庆大会上,郑教授旁征博引,哗众取宠,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解析:A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不能形容盆景中的松柏,望文生义,使用有误。B项,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使用正确。C项,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形容夫妇在客厅等待多年未见孩子的状态,不合语境,使用有误。D项,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不能形容旁征博引的郑教授,褒贬误用。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B )
A.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公园里的牡丹花已经开放,游客们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将“由于”删去;C项,否定不当,删去“不要”;D项,搭配不当,将“聆听”改为“感受”。
7.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C )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用户个人信息在数字空间“坦诚相见”,这为数据要素的流动和应用创造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当用户的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就要利用制度、技术和权益保护等多方力量为这种“坦诚”守门。
①用户应当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②而用户信息的开放则是数据要素的根本来源
③而不是成为数字技术的受害者
④数据要素是数据时代发展的基础
⑤因此,个体对于用户信息的使用应当充分尊重用户个人意愿
A.④②③①⑤ B.③④①⑤②
C.④②①③⑤ D.③④②①⑤
解析:结合横线前的“这为数据要素的流动和应用创造了条件”可知,④句对“数据要素”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说明,是中心句,应为首句。②句点明了数据要素的根本来源是“用户信息的开放”,紧承④句。①和③句紧承“用户”进行说明 ,由③句中的“而不是”可知,③句应在①后。⑤句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总结,应放在最后。故排序为:④②①③⑤。
8.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是( C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9.在学习并积累了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之后,小文主动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以下表达不得体的是( A )
A.同学过生日,小文到同学小平家去玩,对小平说:“今日良辰,恰逢你加冠,愿你长乐未央!”
B.小文跟小平讨论文学时说:“我最喜欢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那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C.同学小洁和小文聊天:“今天是白露,你能背一句和这个节气搭配的诗句吗?”小文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小文写好了一篇作文想请语文老师指导,他把作文本放在老师桌上并写了一张字条:鄙人拙作,恳请老师赐教。
解析:A项,“加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用于指代生日有误。
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C )
寒菊
[宋] 郑思肖①
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图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
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做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
C.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
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侵略者。
解析:C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写出了菊花凋谢后不落,但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被北风吹落地上”的理解是错误的。
二、语言表达
1.填空题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班级开展“植红色基因,传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你用一个排比句写一段活动感言。
是什么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围追堵截中鏖战,在严刑拷打中坚守,在无怨无悔中奉献?今天我明白了, 是坚贞的信仰,是坚定的信念,是崇高的情怀,让他们克服困难,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 。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排比句的能力。示例: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让他们战胜艰难险阻,创立丰功伟绩。
PAG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基础模块上
第二单元
第二课 荷塘月色
知人论世 细斟北斗
知识存盘 聚沙成塔
结构探究 分毫析厘
沙场练兵 学以致用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银瓶乍破水浆进
勿以善小而不为
茫的歌声似的
C
A
B
D
B
B
D
A
佩弦
秋实
背影
匆匆





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
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
任吧。
你不磨炼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能担当重 
任呢?
2门世2有
3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