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最后一片叶子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C )A.暴躁(zào) 黯淡(àn)苔藓(xiān) 转弯抹角(mò)B.剽窃(piáo) 困倦(juàn)傲然(ào) 冷酷无情(lěnɡ)C.玄想(xuán) 屋檐(yán)吩咐(fēn) 扶弱济困(jì)D.搅动(jiǎo) 邪恶(xié)瘦小(shòu) 唠唠叨叨(lāo) 解析:A项,苔藓(xiǎn);B项,剽窃(piāo);D项,唠叨(l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C )A.轻蔑 嗤笑 灯茏 光线黯淡B.塑象 游荡 孤零零 一筹莫展C.编辑 抖擞 常青藤 不速之客D.痊愈 低廉 毛葺葺 明目张胆解析:A项,灯茏—灯笼;B项,塑象—塑像;D项,毛葺葺—毛茸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 )①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________。②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________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③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A.相投 吹落 傲然 B.相合 吹落 毅然C.相投 掉落 毅然 D.相合 掉落 傲然解析:“相投”彼此合得来,用在思想、感情、志趣等方面;“相合”彼此一致,相符,用在性格方面。“吹落”在风的作用力下脱落;“掉落”自然的坠落。“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显示了藤叶的逼真与活力;“毅然”强调坚决,毫不犹豫,同语境不合。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A.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D.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里?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解析:B项,“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和“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是两个并列的句子,所以“大路平顺”后面应该使用分号而不是逗号。C项,“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与“台中的香蕉”和“台北的苹果”为同一层级的并列,故后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虽然四个问句是并列的,但在这里它们并不是连续的问句,而是对同一件事(座椅的安放)的不同方面的询问。因此,这些问句之间应该使用逗号而不是问号。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B )A.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致力研究以蚊治蚊时,被人嘲笑为异想天开。B.每一位炙手可热的戏剧名伶,都无法以模仿或者重复而成就自己。C.世界生态环境的治理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D.近年来广州加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季花城。解析:A项,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若暂时无法实现的事。B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让人不敢靠近。(多作贬义词)此处属对象使用错误,与“戏剧名伶”不搭配。C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D项,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A )A.随着特色旅游需求渐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满足特色需求,是广州旅游业发展的挑战。B.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许多外国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广州是广东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D.广州借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和聚合青年引领力释放更多潜能。解析:B项,主客颠倒,应为:许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项,搭配不当,把“绿道”改为“城市”;D项,成份残缺,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和聚合青年引领力”后补充“方面”;故选A。7.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____________,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历程②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③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④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⑤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A.⑤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⑤③C.④①②③⑤ D.⑤①③④②解析:纵观语句,说明的是屈原代表作《离骚》的内容分析,④句“前半部分”紧承前文“诗歌分为两部分”应排第一位;①句“后半部分”继承④句“前半部分”应排第二位;②句是承④句对内容进行分析,应排第三位;③句和⑤句紧密衔接,呈现了“通过……表现……”这个句式,同时⑤句具有总结作用,应排最后;因此排序为:④①②③⑤。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最后一片叶子》是法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主题,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C.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悬念突变,富有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D.小说情节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解析:A项,欧·亨利是美国的。B项,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D项,“小说情节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表述错误,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9.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解析:A项,比喻;B项,拟人;C项,比喻;D项,比喻。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B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黑云压城”写出了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金鳞开”写将士身着铠甲、严阵以待的景象。B.“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边塞秀美风光。C.颈联写军队夜袭的情景,“易水”一词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言壮语。D.本诗构思大胆,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构成奇特意境,颇有震撼力。解析:B项,“写出边塞秀美风光”错误。结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可知,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凝”是凝结的意思,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二、语言表达1.填空题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从中获得启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①“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可以一览苏轼对子由的美好祝愿;如《饮酒》(其五)中②“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可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自得;如《过零丁洋》中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以聆听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还有《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④“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可以遥望王勃的积极向上的心态。2.振华中学九(1)班准备开展以“致敬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分别组成上联和下联。追日月 豪情 壮举 逐梦 飞天 绣河山 勇士 英雄 半载 一心上联: 勇士豪情,半载飞天追日月 下联: 英雄壮举,一心逐梦绣河山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仄起平收;内容相关。其中“月”为仄音,“山”为平音,符合“仄起平收”原则。PAGE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基础模块上第二单元第四课 最后一片叶子知人论世 细斟北斗常识链接 跬步千里知识存盘 聚沙成塔结构探究 分毫析厘沙场练兵 学以致用CDAACCAD美国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莫泊桑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行成于思毁于随见贤思齐焉言不信者行不果2门世2有3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教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2单元第4课最后一片叶子课件.ppt 高教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2单元第4课最后一片叶子课时作业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