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6单元第3课公输课件(共46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6单元第3课公输课件(共46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公输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是( B )
A.怒而不争
B.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C.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D.子墨子九距之
解析:A项 “争”通“诤”劝谏;C项  “短”通“裋”粗劣的衣服 ; D项 “距”通“拒”抵御。
2.下列句子中与“楚王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B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C.温故而知新。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解析: B项和例句的“故”都是“原因”的意思。A项是“特意”。C项是“旧的” 。 D项是“原来”。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D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
C.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解析:A项,连词,表结果/连词,表转折; B项,助词“呢”/介词“比”;C项,代词“他”/助词“的”;D项,都是动词“当作”。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B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公输盘服 B.必为窃疾矣
C.请献十金 D.胡不见于王
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
5.下列称呼表述不准确的是( B )
A.子墨子闻之(前“子”,先生;后“子”,古代对学者的尊称)
B.夫子何命焉为(古代妇女对丈夫,学生对老师、对学者的尊称)
C.北方有侮臣者(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
D.愿借子杀之(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解析:“古代妇女对丈夫”错误。
6.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墨于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解析:“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理解错误。
二、填空题
1.墨子, 战国 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是 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同情劳动人民,主张“ 兼爱 ”;反对统治阶级发动战争,主张“ 非攻 ”。本文叙述了墨子劝阻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而攻宋的故事,具体反映了墨子反对侵略、扶助幼小的思想,表现了他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子墨子起,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中动词“闻、起、行、至”反映了墨子的 焦急 心态和 不辞辛劳 的精神。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一段墨子运用了 排比 、 反复 的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斩钉截铁,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公输盘“ 吾义固不杀人 ”(课文中的句子)的虚伪。
PAG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基础模块上
第六单元
第三课 公输
知人论世 细斟北斗
常识链接 跬步千里
知识存盘 聚沙成塔
结构探究 分毫析厘
沙场练兵 学以致用
C
D
C
C
D
B
D
C
墨子

战国

墨家
非攻
弟子及再传弟子
言行
对话
A
D
C
C
D
2门世2有
3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