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概念解读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仁人志士们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进程。鸦片战争使传统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现代化潮流,逐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华民族从此便开始了被动而艰难的早期现代化历程。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19世纪中后期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边疆危机,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运用史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洋务运动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左宗棠、冯子材、刘铭传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奕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1个中央代表4个地方代表记忆口诀:一僧坐洞里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背景:代表:洋务派: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因何而生,有何主张?地主阶级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强兵为要,强兵要以制器为先。——李鸿章目的:时间:口号: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性质: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晚清时期地主阶级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2.概况:阅读教材,梳理洋务运动信息。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方面?1862年京师同文馆“定远号”铁甲舰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军队新式教育19世纪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1]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规模最大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设备最全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大炮的厂房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兵器 传统武器制造方式 手工制造近代武器机器制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自强”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2]民用工业: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求富”,辅助军工民用企业 主办人 行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李鸿章张之洞航运能源重工业轻工业经营方式官督商办、自负盈亏官督:官方保护、扶持和监督、稽查商办:商人经营业务和承担盈亏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性质 封建性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企业特点 技术 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式机器生产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资金来源 国家 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产品 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有浓厚的封建性 除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到市场管理 封建官僚 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又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等,开启了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3]新式教育:第一批留美幼童据不完全统计,留美幼童回国后,有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外交部部长1人,国务院总理1人,海军将领14人。詹天佑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4]新式军队陆军:汉阳造 88式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采用西式方法练兵。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3.内容[4]新式军队海军: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北洋海军广东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定远”号铁甲舰“镇远”号铁甲舰北洋水师主力舰艇 舰名 舰种 排水 马力 航速 火炮 鱼雷 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定远 铁甲舰(旗舰) 7335 6900 14.5 22 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镇远 铁甲舰 7335 7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国 1882来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2 202 邱宝仁 德国 1887经远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致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邓世昌 英国 1886靖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7500 18 25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济远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2800 15 18 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平远 岸防铁甲舰 2100 2400 14.5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超勇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黄建勋 英国 1881扬威 撞击巡洋舰 1350 2400 15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镇东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英国 1879镇西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英国 1879镇南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镇北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镇中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镇边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英国 1881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美国海军年鉴》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4.评价: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洋务运动?思想理性化军事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纳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是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思考:李鸿章为何这样评价洋务事业呢?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局限性: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过渡:从创办实业到组建舰队,洋务运动试图以变革冲破困局。这段跌宕起伏的历程,既见证了近代化的曙光,也暗藏着诸多无奈与挣扎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4.评价5.结局: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破产。福建水师在中法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于马尾军港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全军覆没于威海卫军港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③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清政府的腐败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①外国势力挤压雇用的洋匠,大都挟技居奇,唯利是图;核心技术,回避中国工匠。壹 中体西用,器物变革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读图知史: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边疆面临哪些威胁?有怎样的特点?西北:1865-1877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西南:法国侵扰中越边界东南:美、日侵略台湾①边疆危机地域更广。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边疆危机主要在东南沿海、东部沿海、东北边疆;这一时期扩大到西北、西南,造成边疆地区“危机四伏”。②出现新的侵略国家。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以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入侵略者的行列。左宗棠思考:面对西北和东南同时出现的危机,清政府内部有着什么样的争论,最终清政府的抉择是什么?“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李鸿章1874年,日本以琉球事件为借口,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1.美、日侵略台湾美国转而支持日本英美调停难以取胜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兵入台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签约,收复伊犁。1884年,改西域为“新疆”,设新疆行省。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意义:新疆建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中俄就伊犁问题交涉,清政府先后派崇厚、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谈判。俄国肆意要挟,左宗棠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清军士气亦为之一振。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改订条约》俄国归还伊犁,但仍攫取不少利益。注释: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又将矛头指向中国。3.中法战争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港海战:1884,法军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收复谅山,扭转战局。①1885年6月,签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势力侵入云南、广西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马尾中法战争形势图冯子材背景战况结果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想一想:意义:①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巩固了西北边防和东南海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②加强了新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省具有怎样的意义?贰 敌寇蚕食,边疆烽火边疆危机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主要内容:(1)军事工业(2)新式教育(3)民用工业(4)新式军队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评价:①地位②积极性③局限性东南:台湾危机(美日)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阿古柏、俄国)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堂小结牛刀小试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夷务”一词,代之以“洋务”。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这说明( )A.清政府采用西方思想治理国家 B.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C.汉族官员在政府中起主导作用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国家2.中法战争中,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是( )A.刘永福 B.刘锦棠 C.冯子材 D.沈葆桢√√THANKS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