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32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32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900-1901年)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揭露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拳拳爱国心 扶清灭洋

19世纪末,侵入山东冠县的外国教会势力,强行在梨园屯公共土地上建教堂,引起当地村民强烈不满。村民请来威县的梅花拳拳师支援,共同反抗教会压迫。在斗争中,他们打出“义和拳”的名号,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一、义和团运动
时间
兴起
原因
19世纪末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由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
成员
性质
特点
清政府态度
斗争方式
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等劳动群众
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
自发性、分散性、盲目性
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
活动范围
口号/评价/实质
结果
“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山东、直隶 天津、北京
表明了当时的中国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出朴素的爱国主义意识。
农民阶级局限性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旗、团牌、告示
拳民称外国人为“大毛子”、中国基督教徒和从事洋务的人为“二毛子”、那些用洋货的人为“三毛子”,所有“毛子”都要斩尽杀绝。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左图:1900年,在天津一教堂内避难的教士及中国教民;
右图:1900年,北京一群曾被拳民围困的教民。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审视义和团的“热血”?
我是感性与理性的分割线
爱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瓜分中
国狂潮
灭洋意识
排外情绪
文化自卫
经济抵制
在庚子事变的
枪炮沉寂以后,
自胶州湾事件以
来的瓜分狂潮也
失去了其滔滔势
头。——陈旭麓
理性
理性,
让爱国
更有深度!
义和团仇视一切洋货。有用洋物者,如纸烟、小眼镜、洋伞、洋袜,必杀无赦。曾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砍死。
霍霍压境来 庚子国难

二、抗击八国联军
(一)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法国总领事杜士兰函称:“代各国领事公启英、法、德、俄、美、意、日本驻京大臣,以现在情形险要,公同议定,各抽调兵丁百名登岸。此项队伍不日到来,遣赴北京。各国领事与本总领事,请速饬所属。于各队伍到时,竭力帮助登岸;并饬备火车,届时运送赴京,以期妥速。如何办理之处,即请示复。” ——裕禄《致总署电》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感到他们的在华权益受到威胁。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①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八国联军号称为保护使馆而兴兵,其实他们怀有更大的侵略野心……试看他们的自供。
德国:欲在山东扩大权利,更望能置手烟台上。
英国:甚愿中国南北分办,有意以南京为东南各省都城。
法国:为自保起见,亦不能不有事于滇粤之边。
美国:主张开门共利。
日本:须于福建、浙江保存势力。
俄国:须力保不再肇事,方肯将满洲交还。
——《中国近代史》傅乐成主编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
时间
参与国家
经过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奥匈帝国)八国
1900年6月(庚子年)--1901年9月(20世纪初)
①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②廊坊狙击战: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在廊坊阻击敌人,联军被迫撤回到天津。
③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天津大沽炮台。
④慈禧太后御前会议上发布“宣战诏书”
⑤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第一次打败西方军队,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公布《宣战诏书》,号召全国军民抵抗英国、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还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官军(主要为荣禄手下之甘军)开始围攻使馆区。
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
被义和团用火药重创的西什库教堂
①天津义和团联合清军,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②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
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结果
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带有迷信色彩)
①客观原因:
②主观原因: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失败的原因:
(2)影响: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900年9月接任)
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侵华统帅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①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侵略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近代中国首都第二次被侵略者攻陷)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举行阅兵
八国联军在到处奸淫中国妇女
烧、杀、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款款要国命 陷入深渊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 签订国家 内容 危害
政治 惩


1901年9月7日(辛丑年)
清政府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辛丑条约》原文
1901年9月7日,奕劻(右坐一)、李鸿章(右坐二)与英、俄、美、德、日、法、奥、意、西、荷、比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签约后两个月,李鸿章即病逝。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地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华治华)
李鸿章——从“欲封侯”到“孤臣泪”
1901年7月7日,庆亲王奕劻(kuāng)和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 到了签字的时候,奕劻几次拿笔,几次放下。李鸿章接过笔说道:“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签完字后,李鸿章突然咳嗽剧烈,吐血不止,病情急剧恶化。
1901年11月7日,早已开始大口吐血的李鸿章在病逝前一小时,俄国公使还在病床旁逼迫他就中俄的一份条约签字。临死前,李鸿章双目不闭,身边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这才闭目离世,享年79岁。
李鸿章20岁时曾作诗: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在78岁临终前,他遗诗一首: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经济 赔
外交 划

军事 拆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屈辱之中,中国外交体制迈向近代化。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丧失军事自主权;便利列强对清政府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户部提出“减出款,增入款”来“凑偿”,即减少神户军各营津贴,满汉官员、八旗兵丁经费,增入房捐、盐加价等措施,尚差一千八百万两,即摊派各省,引各省纷纷叫苦。
——《世纪噩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写实》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
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庚子赔款:指《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此次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战争而起,故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又称“大赔款”。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到1938年止,中国已付各国的庚款达6.5237亿两。
紫禁城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
德国使馆大门
德国兵营
德国马场
德国邮局
1902年1月7日,慈禧携光绪帝等人回到北京,结束了一年零五个月的逃亡生涯。
夫人们退到接待室,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错误,她后悔莫及。
——【澳】骆惠敏《清末民初政情内幕》
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随后他在上谕中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地位
影响
启示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有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6-1842.8)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1)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5-1901.7)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洋务自强运动、戊戌变法运动都失败了,清政府已堕落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随后,国人开始关注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问题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
辛亥革命
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起民族痛史:“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
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新政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奉命在新建陆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
改革教育 留洋学习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编练新军
1911年皇族内阁
倡导商业
清政府
自掘坟墓
【问题思考】从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对比,你有何感触?
从1901年到2021年,两个辛丑年,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中国态度、中国底气。
弱国无外交, 国强就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 败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危机加剧
课堂小结
1.梳理线索是学史方法之一。针对下列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各阶层人民的抗争 C.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下图是一则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所散发的揭帖漫画。“猪”者,“主”也,“羊”者,“洋”也。画面上,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此漫画反映了义和团( )
A.带有封建迷信的落后色彩 B.对清王朝缺乏清晰的认识
C.反抗帝国主义的鲜明倾向 D.由民间秘密结社发展而来
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
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
地界给了洋人。”这名小贩的话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 )
A.1842年 B.1898年 C.1901年 D.1912年
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随堂练习
A
D
C
C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20世纪初德国媒体刊发的一幅漫画,名为《中国战事》(如图)。
该漫画可用于佐证( )
A.《南京条约》的危害 B.火烧圆明园暴行
C.甲午战争的严重破坏 D.八国联军的罪恶
6.近代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下表罗列的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共同反映了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 )
A.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迫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D.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D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部分内容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C
7.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兴起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义和团。……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劻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2分)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2分)
主张: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侧重: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2分)
(2)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2分)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4分)
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
共同点:目的都是救亡图存(或维护清政府统治);影响上都对中国近代化(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