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9)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表决结束后,某新闻媒体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媒体评论的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2. 20世纪60年代,中国先后同尼泊尔、古巴、法国等国家发展了外交关系。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 )A.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支持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有成效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两弹一星”提高了国际地位3.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刊登在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是( )A.《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B.《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热烈欢迎》5.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6.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A.和平共处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合作共赢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7.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8.“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的是(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D.多边外交9.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了国际合作。这主要说明中国( )A.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C.加强了与联合国的合作 D.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1.1971年,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据此推断,该贺电庆祝的事件是( )A.中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下表所示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部分统计数据,与这一统计数据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各大洲(部分) 亚洲国家 欧洲国家 非洲国家 美洲国家赞成票(张) 19 23 26 8反对票(张) 4 1 15 13A.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赞成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赞成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当时所指的“中国人民的胜利”最可能是指( )A.港澳回归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建交 D.一五计划的完成14.2024年6月,《人民日报》报道:70年来,它“跨越时空、超越隔阂,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材料中的“它”是指( )A.全方位外交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某次国际会议中,某外国记者刊文称:“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攻击。”该文旨在赞扬中国倡导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政策16.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7.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时间 大事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1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军向多兵种、现代化发展。这有利于( )A.加强政治建设,强调思想建军 B.国防力量增强,保障国家安全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原则 D.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19.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25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日内瓦会议上的主张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20.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二、非选择题21.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在国内引发了哪一事件?(2)指出材料二图1中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图2,推断“乔的笑”的原因。(3)2020年开年之际,新冠肺炎病毒、澳洲大火、非洲蝗灾等给人类蒙上了阴影。根据材料,概括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4)纵观中国百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22.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2 “乔的笑”图3 跨越大洋的握手图1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二:王毅指出,中国外交的辉煌成绩,首先归功于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外交最根本的政治保障……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王毅谈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和经验》材料三:北京时间4月1日晚23时许,中国政府援俄抗疫物资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并于莫斯科时间4月2日4点40分抵达莫斯科。此次对俄援助货物总体积约为269立方米,总毛重约为25.5吨,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外科手套、体温计、鞋套等物资……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23日发推特称,截至本月20日,中国已向美国提供逾24亿个口罩,够每个美国人分到7个。——共青团中央微博(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面对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局面,材料三体现了中国首倡的什么理念?(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建议?参考答案1-10 BBCDC DAADB11-20 BCBDB BDBAC21.(1)收回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五四运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弱国无外交等。22.(1)《南京条约》;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2)党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公平正义的外交坚守,互利共赢的外交追求,服务发展的外交使命,外交为民的外交宗旨。(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