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 C.分封制衰落 D.人民的愿望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3.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4.一个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古代文人尊为“克己复礼,万世师表”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5.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6.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西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人物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孔子7.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赶回家。他首先关心的是仆人有没有烧伤,而不是询问马的损失情况。这一事例体现的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观念相吻合的是:( )A.依法治国 B.以人为本 C.竞争创新 D.效益原则8.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孙膑兵法》 B.《孙子兵法》 C.《春秋》 D.《尚书》9.战国时,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10.最早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标准的思想家是孟子(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11.代表韩非子提出“法治”,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二.问答题1.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CCBC 6-11 DBBDAD二.问答题1.①齐国盛产食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④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攻灭一些小国。第2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3课时 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条件):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典型思想:理解与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2、通过具体事例,配以图片、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张。3、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诸子百家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难点:儒、法、兵家思想对后世(现实生活)的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请问这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片)纪念孔子诞辰2558周年。你了解孔子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师:在春秋战国时期象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这些思想家们在当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板书:百家争鸣师: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百家争鸣的含义。(它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转:想一想: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依据课本回答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师:百家是指当时出现了一百家学派吗?(泛指数量多)在这众多的学派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生:儒家学派)师:我们有必要重点掌握儒家学派的相关内容。它的创始人是孔子,你能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以及思想主张吗?(投影)孔子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a、孔子作为创始人,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b、作为教育家又有怎样的教育主张?c、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转: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是谁?他的主张是怎样的?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师:除了儒家学派书本上还介绍了哪几个学派,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思想主张?生:课本查找,完成下表学派代表人物所处时代思想主张(师生交流)师:从主张中发现不同学派的主张各有特色,当他们遇到同一件事时他们作出的评价会一样吗?投影:有个少年因国家赋税沉重,家里经济困难,偷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你会如何评价这件事?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生讨论并回答)师:你们的争论让我想起了齐国的一个地方,稷下学宫(见课本介绍)师:这些学者讲学、著书、论辩等目的,都是希望统治者能采纳他们的观点,在当时秦国的国君采纳了谁的观点?为什么?投影: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的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生:1、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2、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未能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利。3、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师:假如你是今天的国家领导人,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投影: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师: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各派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作用。(投影)师:为什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还能大放异彩?生:因为他们的思想中有合理的成份,彼此结合能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小结: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加深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课件30张PPT。早期国家与社会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三字经》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走进夏朝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说一说 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1.夏朝建立: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夏朝后期都城:约公元前2070年,禹启桀公天下家天下二里头4.末代暴君:概括——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走进商朝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7 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思考: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说一说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国的甲骨文精美甲骨甲骨文的出土地点殷 殷墟先后出土的甲骨约10万片,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个,已能识读其中的1/3左右。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殷墟”,即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 1.这种文字为什么叫甲骨文? 2.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3.如今能识读的甲骨文有多少?它们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有何联系? 4.破译甲骨文有什么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说一说 5.课本图1-16是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课本图1-17是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你从两幅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反映了古人创造象形文字的智慧;说明军事战争的频繁和武器的多样性;体现了商朝刑罚非人性化、严厉残酷的特点;…… 说一说商纣暴政引起民愤周国势力的发展探究: 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1.商朝建立:2.突出文化成就:3.末代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纣青铜器 甲骨文概括——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牧野之战走进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天 子诸 侯卿大夫士平 民奴 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2.周王是怎样进行分封的? 3.受封者有哪些权利? 4.受封者有哪些义务? 5.实行分封制有什么重大意义? 6.分封制会不会产生对天子统治不利的影响?说一说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 ——《礼记·礼器》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礼乐制度你认为礼的实质是什么?礼仪教化有何作用?探究:1.武王伐纣:2.都 城:3.重要制度:5.末代暴君:4.西周灭亡: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武王建立西周。镐(今陕西西安) 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牧野之战分封制 礼乐制度概括——西周 请同学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可以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基本状况。(提示:可从建国时间、开国君主、亡国君主、文化成就、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课堂小结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商朝建立夏朝建立西周建立西周灭亡谢谢课件32张PPT。第3课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膑墨家孔子儒家老子孙武道家法家兵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为什么能“争”(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怎么“争”2、主要代表学派 子曰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仁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他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是“仁”, 一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是“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广开私学,“有教无类”; ②留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孔子讲学图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儒家学派孔子“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1)孔子的主要思想:①提出 “仁”的学说,强调“仁”;认为“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仁”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②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儒家学派知识点拨儒家学派(2)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3)孔子对世人的影响: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影响重大。孔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学派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要代表。孟子的主要思想:(1)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3)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老子主要思想:(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战国代表道家学派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墨子——战国时期创始人主要思想:(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墨子(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墨家学派主要思想:(1) 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们(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法家学派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孙膑——《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家学派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 “德”“礼”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末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对立”“无为”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归纳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要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不懂事,随他去。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以对自己做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认为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的统治。(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争”出了什么?3、百家争鸣的影响问题探究问题一:如果你想拜师学知识,你会投入到谁的门下?为什么?问题二: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百家争鸣为中国走向大一统起到重要作用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E韩非子F孙子G孙膑①墨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⑤兵家a主张“无为”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仁政”、“民贵”、“君轻”d“兼爱”、“非攻”e“法治”、中央集权f事备而后动g以德教化人民h有教无类1、以德治国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4、依法治国5、教育公平6、以人为本古为今用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平等博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 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文明、有教无类“非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法治无为而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今古链接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团结友善(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老子,无为而治)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百家争鸣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根本原因)(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小结巩固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A.生产的发展 B.争霸的需要 C.分封制衰落 D.人民的愿望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C)A.商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3.最早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标准的思想家(A)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春秋诸子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习题.doc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3.doc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1.ppt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3.ppt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随堂测试.doc 二里头文化遗址.rmvb 春秋诸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