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全物理同步课件 教(自)学课件 (沪科新版八年级 全 2025年秋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物理观念 通过测量、估测及阅读,了解物质世界的一些长度和时间的尺度,形成初步的时空观. 科学思维 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实验中,体会测量实际上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科学探究 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获取证据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具有减小实验误差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如何与人合作. 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长度的估测. 同学们都听说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俗语. 那么“眼见真的为实”吗? 观察右图,图中的两根小棒哪个较长?我们 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通常,我们用感官感知世界,但仅凭感官判断却不一定正确. 为了科学、准确、便捷地 获取信息,人们逐渐学会借助工具进行测量. 请观察课本P20图1-22,目测此人臂展和身高的大小关系,然后测量进行验证. 在古代,人们会利用身体某些部位或身边的物品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并将其作为确定的长度单位. 由于测量单位不一致,会给彼此间的交流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测量单位. 身高 臂展 指宽 足长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步距 其他单位:千米 (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基本单位:米(m). 1 km=______m=_____m 1 dm=_____m=_____m 1 cm=______m=_____m 1 mm=______m=_____m 1 μm=______m 1 nm=_____m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nm μm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10-1 10-1 10-1 1 000 103 0.1 10-1 0.01 10-2 10-6 0.001 10-3 10-9 长度的单位: 1. 单位换算: 2.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0.58 μm=0.58×10–6 m=5.8×10–7 m 数值不变 单位换算 科学记数法 进率相乘 12.5 mm= m= m 12.5×10-3 0.012 5 519.98 cm= m= m 519.98 10-2 × 5.199 8 520 μm= cm = cm 520×10-4 0.052 例 请将下列数据的单位换算一下. 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的规定,光在真空中 s内所经过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 m. 为方便表示很大或很小的数,人们常采用科学计数法.例如,把 1 000记为1×103,把0.01记为1×10-2. 拓展一步 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统称为刻度尺,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直尺 卷尺 游标卡尺 长度的测量工具 3.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0~8 cm 1 mm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0 1 2 3 4 5 6 7 8 cm 认识刻度尺 测量工具最小刻度的间隔叫分度值,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不同情况下,人们对测量结果精确度的要求并不相同. 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如:借用人体标尺来估测物体长度等. 1 cm 50 cm 10 cm 15 cm 65 cm 160 cm 长度的测量 4. 50 cm 中学生的人体标尺 (1)某同学的身高为1.67____ (2)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1.9_____ (3)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0____ (4)一支钢笔长度约为15_____ m dm mm cm 例 估测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5)课桌的高度约为75_____ cm (6)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_____ m 当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则要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如: 测量家里门窗的长度或宽度 ——可选用卷尺 游标卡尺 卷尺 精确测量螺母的尺寸——可选用精确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等 如何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思考 实验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和宽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器材】 刻度尺、课本 ①观察刻度尺:了解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 【实验步骤】 哪种放置方式正确? ②正确放置刻度尺: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量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思考 × √ ③读出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注明测量单位.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7.0 5 cm 精确 估读 单位 分度值:1 mm 测量值: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至分度值下一位.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3次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将测得的数据如实记入表中.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测量对象 测量次数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长 l/cm 宽 b/cm 【实验结论】 将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写出实验结果. 【交流讨论】 比较不同实验小组的测量结果,如有不同,请讨论产生 差异的原因. 分度值为_______; 物体长度为________. 分度值为_______; 物体长度为_______. 1 mm 2.78 cm 1 cm 2.7 cm 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相同吗? 分度值不同,读数可能也不同. 思考 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而测量结果又反过来反映了刻度尺的属性(即精确程度). 例如:某次测量结果是1.234 5 m,其中倒数第二位4所在单位是mm,说明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由此也就得出测量结果1.20 cm和1.2 cm的意义是不同的,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需要估读至分度值下一位.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 mm 2.11 cm 物体的长度= 物体右侧示数 - 物体左侧示数 3.11 cm - 1.00 cm 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破损,物体的长度又该如何测量呢? 思考 思考: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a.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测出一沓纸的厚度:d 确定这沓纸的张数:n 则一张纸的厚度: 圈数是:n 长度是:L 则直径是: 拓展 b. 相互配合法(平移法) 适用于测球体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 如何测量曲线的长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c. 化曲为直法 如何用自行车测操场跑道周长? d. 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过,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 曲线的长度=轮子的周长×转过的圈数 A B 要点梳理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a. 累积法: 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测量. b. 平移法: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利用三角尺等工具“平移”到刻 度尺上进行测量. c. 化曲为直法:把曲线转化为直线来具体测量的方法. d. 滚轮法:用轮子代替刻度尺,可以测量跑道的长度. 例 现要测量某球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零刻度线未对准 被测物的一端 无法保证准确找到直径 ①无法保证准确找到直径 ②零刻度线未对准被测物的一端 × √ × × A B C D 和长度一样,时间也是需要经常测量的物理量. 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工具来测量时间?如何测量? ? 人们很早就利用交替的昼夜、变化的四季等作为时间单位,如地球自转一周为1天,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 交替的昼夜 由于测量时间要求精准,逐渐有了不同的时间单位.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变化的四季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其他单位:时(h)、分钟(min)、 毫秒(ms)、微秒(μs)等.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h = s 3 600 基本单位:秒(s). 1 s = 103 ms 1 ms = 103 μs 一天有多个小时呢? 思考 24 h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1. 石英钟 机械秒表 智能手表 手机秒表 生活中人们常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 请自主阅读课本P22对应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利用什么计时的? 2. 石英表、原子钟是利用什么规律测量时间? 时钟的演变 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计时; 沙漏——利用沙子的流动规律来计时; 水钟——利用水的流动规律来计时. 利用分子、原子运动规律来计时. 科学书屋 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借助自然现象来进行估测,如: 早晨 中午 傍晚 借助太阳估测时间 时间的测量 2. 实验 用秒表测量脉搏跳动30次的时间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 秒表 【实验步骤】 ①了解秒表.观察秒表的量程,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会读秒表记录的时间. ②熟悉秒表的使用.能进行调零、上发条、启动、暂停、归零等操作. 3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15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 1大格是______,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1大格是_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 30 s 15 min 0.1 s 0.5 min 1 min 1 s a. 了解秒表 秒表的使用方法:一按走,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秒表 启动、暂停按钮 归零按钮 b. 使用秒表 1. 轻拿轻放; 2. 上发条、按压按钮时不要 太用力,以免损坏秒表. 安全 警示 读秒表的方法 先读小盘.单位是分.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指针的位置. 再读大盘.单位是秒,若是前半分钟则读_______,若为后半分钟则读_______. 测量值= 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 0~30 s 30~60 s 3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15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如图秒表的示数为____min____s=______s. 9 44 584 小盘针分针对应最大整数值 小盘分针之后半分钟, 大盘秒针以30~60 s读数 ③用秒表多次测量脉搏跳动30次的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设计的表格中. 【实验结论】 将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写出实验结果. 【交流讨论】 1. 比较不同实验小组测量结果的异同,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2. 讨论怎样根据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测时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测量对象 测量次数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s 例 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min s,合为____s. 30 s 0.1 s 15 min 0.5 min 3 40 220 我们用工具测量出来的值一定准确吗? ? 测量工具的误差: 测量方法的误差: 测量者的误差: 如测量物体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大等. 如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 如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估读造成的误差等. 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科学测量中需注意的点 误差可以消除吗? 思考 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 内容: 1. 产生原因: 2. 三、测量误差 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误差呢?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读数 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VS错误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可消除,不可以避免. 思考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7.0 5 cm 可靠数字 估读数字 测量结果: 有效数字 为了科学反映测量结果,往往需要将其用有效数字表示出来. 测量结果中能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估读数字的 全部数字. 有效数字: 拓展一步 例 小明利用分度值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cm. 2.36 数据偏差太大,为错误数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位数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国际单位:___,符号为___. 单位换算:1 km=____m、1 dm=____m、1 cm=____m、 1 mm=____m、1 ?m=____m、1 nm=____m. 常用工具:______、卷尺、游标卡尺等. 使用:选、___、读、记. 米 103 直尺 放 m 10-1 10-2 10-3 10-6 10-9 如右图所示, 刻度尺的量程为_______,分度值为_____. 刻度尺 的使用 0~8 cm 1 mm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需要 估读至 ________________. 读数: 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 正对 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 长度与 时间 长度的 单位 长度的 测量 基本单位:___,符号:___. 换算关系:1 h=___min=_____s. 测量误差 内容: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 与错误的区别:误差____消除,可以减小;错误____避免. 60 不能 3 600 秒表的使用: 1.先读小表盘的分钟数,再看大表盘的秒数; 2.若小表盘的指针位于一大格的前半格,则 大盘读数在_____内;若小表盘的指针位于一 大格的后半格,则大盘读数在_______内; 3.读数结果为小表盘与大表盘读数之____. 能够 和 秒 s 0~30 s 30~60 s 减小误差 的方法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测量者→ 校准测量工具或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时间的 测量 测量: 长度与 时间 1. (2025陕西)如图,是小明手握茶杯的照片.根据图中信息估测,该茶杯的高度约为( ) A. 10 mm B. 10 cm C. 10 dm D. 10 m B 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成人手掌的宽度在 10 cm 左右 茶杯的高度与手掌的宽度接近 3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15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2. [2022课标新增样例]利用具有秒表功能的设备测量脉搏跳动的时间.如图所示为小明某次测量自己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此时停表的示数为____s;小明脉搏跳动1次所用的时间为____s,可估测出小明1 min脉搏跳动_____次. 8 0.8 75 累积法 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该同学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A.?D2?D1n B. D2?D12n ? 3.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______ cm. 1.50 B 累积法 d=2.50 cm-1.00 cm=1.50 cm 甲 乙 圆环 D1 铅笔 D2 4. 如图所示,用钢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 “乙”或“丙”)图,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钢尺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则冬季在户外使用时,其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丙 2.20 偏大 视线未正对刻度线 零刻度线未对准被测物的一端 钢尺实际长度收缩变小 甲乙丙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