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肆Lorem Ipsum Dolor Sit Er Elit Lamet, Consectetaur输入你的标题内容姓名 曾用名 朱重八性别 男 民族 汉出生地 安徽凤阳 生卒年 1328—1398文化程度 半文盲 家庭出身 三代贫农墓址 南京明孝陵 职业 皇帝猜猜他是谁?朱元璋成长经历:牧童→和尚、乞丐→红巾军左副元帅→明朝开国皇帝“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一、明朝的建立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福通乃预埋一石人,镌其背曰:“休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开河者掘得之,转相告语,人心益摇。——《新元史》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应天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攻占大都,元朝灭亡一、明朝的建立明朝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奴儿干都司“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朝臣权力过大地方分权强化皇权元朝灭亡的原因二、强化皇权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二、强化皇权——中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六部……分理天下事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皇明祖训》据材料,说出明太祖在中央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1.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中书省)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后)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前)P68材料研读: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割,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弊: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君主独裁专制或宦官专权。皇帝政务繁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二、强化皇权——中央材料 “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大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军事: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作用: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二、强化皇权——军事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散权力;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司法民政军务明初藩王分封图地方二、强化皇权——地方措施 影响中央地方军事特务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监控地方,巩固皇室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二、强化皇权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二、强化皇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材料一: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材料二: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明成祖设立由宦官负责的东厂。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锦衣卫腰牌东厂腰牌厂卫二、强化皇权皇帝督察院内阁中央机构地方机构五军都督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锦衣卫东厂民政财政司法军务明成祖三司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八股文)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阅读两则材料,说明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败坏人才,使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社会进步。1.考试范围:2.考试要求:3.答题格式:“四书”、“五经”朱熹的《四书集注》八股文阅读课文,说出明朝科考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哪些变化?课后活动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通过科举的“人才”大多是严守规矩和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另一方面,扼杀了创造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汉代 45(件) 28 62﹪隋唐 45(件) 32 71﹪宋元 67(件) 38 57﹪明清 472(件) 19 4﹪1.明与女真:(1)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2)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四、民族关系2.明与蒙古:战争:元朝灭亡后,蒙古退居北方草原,史称北元。明朝初期,朱元璋、朱棣等皇帝为消除蒙古威胁,多次发动北伐。合议: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因这年是隆庆五年,史称“隆庆和议”。它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约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四、民族关系建立明朝总结归纳1368年、朱元璋、应天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厂卫制度民族关系东北女真、蒙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